路透社最近披露了个挺有意思的观点:美国经济现在高度依赖资产价格表现,特别是华尔街那些泡沫化的科技股。一旦AI板块出现系统性风险,股市暴跌,美联储很可能被迫启动降息来稳住局面。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当市场崩了,央行不可能袖手旁观。而每次大规模放水,新增流动性总会优先涌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回看2020年疫情期间,美联储开启无限QE后,比特币从底部一路狂飙,涨幅超过10倍。那轮行情证明了一件事:印钞机开动时,加密市场往往是最敏感的接收器。
但现实点说,散户要在这种环境下活下来,得记住几条铁律:
第一,别让情绪主导交易。市场恐慌的时候,可能正是布局机会,但前提是你手里还有弹药。现金储备决定了你能不能抓住机会。
第二,盯紧宏观数据。CPI通胀数据、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这些东西,直接影响政策走向。别光看K线,多看看基本面信号。
第三,仓位控制比预测方向更重要。分批建仓、留足缓冲空间,永远比一次性满仓更稳。熬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笑。
说到底,传统金融系统越脆弱,去中心化资产的抗风险属性就越明显。中本聪当年设计比特币的初衷,不就是为了对冲法币超发带来的信任危机吗?这个逻辑到现在依然成立。
最后一句话:牛市里亏钱的大多是追涨杀跌,熊市里赚钱的都是耐心埋伏。你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