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虚拟货币抢劫案引发加密资产法律定位新思考
虚拟货币抢劫案:解析加密资产的法律定位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逐渐为大众所熟知。这类数字资产虽然表现为代码和数据,但由于其具有价值、可转让性和独占性,本质上属于一种财产。在中国,尽管相关政策禁止虚拟货币作为法定货币流通使用和炒作,但司法实践中已普遍认可其作为"特定虚拟商品"或"数据型财产"的地位。
在刑事司法领域,涉及虚拟货币的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诈骗、盗窃和计算机犯罪等类型。然而,直接通过暴力或胁迫手段获取虚拟货币的抢劫案件相对罕见。因此,2021年发生在江西宜春的一起比特币抢劫案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探讨加密资产在刑事案件中如何定性和量刑的典型案例。
案情概要:一场未遂的比特币抢劫计划
2021年5月,赖某因炒币亏损,得知彭老师持有至少5个比特币(当时每个约值25.5万元人民币),萌生了抢劫的念头。他在网上发帖寻找同伙,向某主动联系并加入计划。两人在宜春会面,详细商议了抢劫方案,准备召集更多人手实施犯罪。
然而,在他们尚未完全准备就绪时,警方根据线索将两人抓获。抢劫计划还未开始实施就被终止了。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判处赖某三年、向某一年有期徒刑。两人不服上诉后,二审法院认定本案属抢劫预备阶段,未造成实际损失,也未对比特币价值作出合理认定,遂改判赖某一年六个月、向某九个月,显著减轻了刑期。
抢劫比特币能否构成抢劫罪?
本案的一个关键争议点是:抢劫比特币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抢劫罪?法院的最终判决给出了肯定答案。
《刑法》规定,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等手段抢夺公私财物的行为。虽然比特币本质上是一串加密数据,但它具备交换性、可转让性及现实市场价值,符合"广义财物"的特征。二审法院引用了2013年相关部门的通知,认定比特币为"特定的虚拟商品",属于应受法律保护的"数据型财产"。
因此,抢劫比特币虽然形式上是数据,但实质上仍侵害他人财产利益,与传统抢劫现金或实物并无本质区别。本案中,虽然犯罪未实际实施,但被告人已有明确的犯罪预备行为,如准备工具、制定详细计划等,故构成抢劫罪的预备犯。
涉虚拟货币犯罪的量刑考量
在涉及虚拟货币的犯罪案件中,量刑的一个关键难点是如何确定"财产价值"。
一审法院以案发时比特币的市场价格(约25.5万元/枚)为依据,认定属"数额特别巨大"而从重判刑。但二审法院持不同观点:首先,本案未进入实施阶段,没有实际获取财物;其次,比特币在国内无合法交易市场,价格认定缺乏明确标准;最后,抢劫罪的定罪应以"实际抢得数额"为依据,预备阶段难以准确界定价值。
二审法院提出,对虚拟货币等加密资产的价值认定应遵循"损失填平"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法院同时强调,虽然我国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但并未禁止个人持有和转让。因此,被害人对虚拟资产的合法持有应受到法律保护。
最终,二审法院决定不以抢劫"数额巨大"加重处罚,而是综合考虑抢劫预备阶段的危害性、手段和现实风险,对两名被告人作出相对从轻的判决,体现了司法机关在处理新型财产犯罪案件时的理性和审慎态度。
结语:加密资产法律保护的未来展望
本案的判决不仅为涉虚拟货币抢劫案件提供了参考,也明确传达了一个信息: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已在中国刑法实务中得到广泛认可。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虽然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不具备货币属性,但其财产价值已得到确认。无论是通过诈骗、盗窃、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还是敲诈勒索、暴力抢劫,只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侵害行为,都将以财产类犯罪论处。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涉及加密资产的刑事案件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未来,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市场估值标准以及数据与财产的界限,建立更加统一、稳定的司法裁判规则。同时,相关法律从业者也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深入了解加密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可以预见,加密资产将逐步获得更多法律认可和保护,而任何侵犯其持有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这一趋势将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