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测试网 2000 万交互意味着什么?OpenLedger 的冷启动答卷】
截至 2025 年 7 月初,OpenLedger 测试网已录得超过 2218 万笔交易、123 万个独立地址、超过 683 万区块和 2 万个合约部署,每日平均新增约 1500 个合约。这些数字,在“测试网”阶段已然非常亮眼,但更关键的问题是:它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能从中读出怎样的冷启动路径?
一、真实用户交互还是刷量假象?
面对这类高频交互的测试网数据,常见质疑往往聚焦在“这是不是脚本交互”“是不是内部运营账户驱动”,然而从目前公开的链上活动结构看,OpenLedger 的交互数据具有明显的产品闭环特征,主要包括:
(1)合约部署和调用维度均衡,链上出现了可持续的 Prompt 执行记录与模型调用交易;
(2)大量交互并非发生在极少数地址之间,而呈现出中长尾地址参与度高的结构;
(3)结合 OpenChat、OpenTask 等模块的数据入口,部分交互来自实际任务执行与内容交互,具备业务来源支撑。
换言之,虽然不能排除早期运营激励,但 OpenLedger 的冷启动数据确实反映出一定的“真实使用”轨迹,这为其后续主网上线提供了关键的可验证基础。
二、“没有模型也能玩”的开发者冷启动策略
OpenLedger 的冷启动路径显然没有选择“等模型就绪再开放”,而是构建了一套以数据、任务、调用为主线的开发者体系。近期上线的新版 Dev Docs 中,重点介绍了提示接口(Prompting)、支出追踪(Spend Tracking)与模型管理(Model Management)三类基础 API。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套“可用、可算、可分润”的基本开发框架。
更重要的是,这套体系不依赖于 OpenLedger 自研的模型本体,而是允许任意 AI 模型上传、注册并进入调用流程。这意味着,即便还没有开放最终形态的链上模型部署,开发者已经可以围绕“Prompt + Attribution + Pay”三件事展开建设,并通过测试网参与积分激励。
三、SLM 基础设施的冷启动优先级:从数据到交互
OpenLedger 的定位并非“新一代 ChatGPT”,而是构建专用语言模型(SLM)的链上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模型不是第一性原语,数据与调用才是。在测试网阶段,其设计路径更像是“让人们先用起来”,通过持续任务交互、模型调用与贡献归因,逐步建立起“供需双边”的真实数据生态。
这种优先级排序背后,是一个极其 Web3 的假设:去中心化 AI 的第一步,不是从零造一个模型,而是围绕交互和贡献机制建立一套经济秩序。而 OpenLedger,正在测试网阶段交出这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