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奖转不停!Gate 广场第 1️⃣ 3️⃣ 期秋季成长值抽奖大狂欢开启!
总奖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周边、大额合约体验券等你来抽!
立即抽奖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攒成长值,解锁更多抽奖机会?
1️⃣ 进入【广场】,点头像旁标识进入【社区中心】
2️⃣ 完成发帖、评论、点赞、社群发言等日常任务,成长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气再差也不亏,手气爆棚就能抱走大奖,赶紧试试手气!
详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治理失效、空投乱象、价值错配:加密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代币?
原文作者 | Stacy Muur(@stacy_muur)
编译 | Odaily星球日报(@OdailyChina)
译者 | 叮当(@XiaMiPP)
编者按:@BinanceResearch 于 2025 年 6 月发布了一份关于代币模型演变的研究报告,深入回顾了过去数年间 Web3 项目在代币设计、激励机制和市场结构上的尝试与教训。从 1CO 时代的泡沫、流动性挖矿的短暂辉煌,到近期项目对发行方式、治理手段与经济模型的重新审视。
Stacy Muur 对这篇报告进行了整理,凝练出了十个关键观察,揭示了治理失灵、空投效率低、模型割裂、供给失真等核心问题,同时也指出了市场对“真实需求”和“收入支撑”的逐步回归。在市场低潮期,这些洞见或许可为下一阶段的代币发行、估值与机制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1. 1CO 时代的项目中,只有 15% 最终成功上线交易所
78% 的项目是彻底的骗局,其余则要么失败、要么逐渐归于沉寂。这表明当时的市场充斥着短期主义,缺乏真正可持续的建设动力。
2. “治理”作为代币效用的设计,并未真正奏效
在 UNI 的空投后,只有 1% 的钱包选择增持, 98% 的钱包从未参与过任何一次治理投票。
治理在理论上听起来美好,但在实践中,很多时候不过是“退出流动性”的另一种说法。
3. 流动性挖矿起于 2019 年 Synthetix,但没能维持长期需求
然而,“治理权”并未维系对项目的持续关注。数据显示, 98% 的空投接收者从未参与治理,大多数人在空投后直接卖出代币。
4. Axie Infinity 与 Helium 的多代币模型尝试失败
像 Axie Infinity 和 Helium 等项目曾采用多代币模型,将“投机价值”与“功能效用”分离。一种代币用于价值捕获,另一种用于网络使用。
但实际中,这种拆分并未奏效:投机者蜂拥进入“功能代币”,激励机制错位,价值开始碎裂。最终,这两个项目都不得不回归更简单的单代币设计。
5. 私募融资在 2021 – 2022 年达到顶峰
这个规模已经超过 2017 – 2020 整个周期融资总额的两倍。然而,这种融资热潮在之后并未持续下去。
6. L2 空投快照后,跨链桥使用量骤降
每当 L2 宣布空投快照后,跨链桥的使用量便迅速下降。也就意味着这种使用量激增并非源自真实需求,而是由空投党刷交易所致。
大多数用户在空投后抛售代币,而项目方常常误将这类短期“流量”当作真正的产品市场契合(Product-Market Fit)。
7. 2025 年,代币发行方式发生调整
数据显示,**那些发行时流通比例更高、估值更合理的代币,在上线后表现更好。**市场正在逐步奖励更加真实透明的代币经济模型。
8. 回购机制回归
Aave、dYdX、Hyperliquid、Jupiter 等协议均推出了结构化的“赎回销毁”计划,使用协议收入从市场上回购代币并销毁。这既是财务健康的象征,也是在“代币缺乏实用性”问题尚未解决时的一种权宜之计。
9. Hyperliquid 的回购真相
以@HyperliquidX 为例,该协议已回购并销毁价值超过 800 万美元的 HYPE 代币,这笔资金来自其交易手续费收入的 54% 。然而,这些回购并未向持币人分红,只是通过制造“稀缺性”支撑代币价格。
批评者认为,这种回购是资本的错配。它制造了人为的通缩,而不是将实际收益回馈给代币持有者。相比之下,具备收益分红属性的代币模型,或许能带来更好的激励匹配。
10. Believe App 是当前 ICM(即时创建市场)叙事中的新兴玩家
该应用允许用户通过在 X(原 Twitter)上发布特定格式的推文,在 Solana 链上轻松创建代币,例如“$TICKER + @launchcoin”,这将触发通过绑定曲线模型进行价格发现与流动性部署,实现无需开发就能发布并交易的社区代币。
最终结论:尽管模型不断演化,代币效用仍是悬而未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