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vel的人性,和Ton的挑戰

我很喜歡 Pavel 提到的不用手機,本質上這背後是對於現在資訊過剩挑戰下採取的 “information fasting”,和大家喜歡應用的 “food fasting” 相對應,一個形而上,一個形而下,但最後身心一體,都會影響你的皮質醇等激素。現在和未來,注意力是最稀缺的,可以隨意離開電子設備,就是一個奢侈的自由,一種有門檻的自由。

Pavel 也是一個極致的匠人,匠人的好處是可以帶一個小團隊做一個 killer app,而局限在於,Telegram 作為全球中美之外最大的即時通訊軟體,沒有辦法成為另一個騰訊大平台;同樣的文化,其實也影響了它的 Web 3 項目 TON。順便聊聊我作為全球第一位投資 TON 的華人機構者,在過去 4 年,對 TON 的近距離觀察。

1 . 技術路線點錯了科技樹。TON 一直執著地堅持用 C++,看起來像是一種技術純粹主義的執著。歷史上俄國人就多次在“資料科技樹”上點錯方向:蘇聯當年在晶體管革命上沒拐彎,沉迷電子管性能優化,錯過了整個晶片浪潮。他們往往極度強調性能與控制,卻忽視了生態和開發體驗。TON 的 SDK、工具鏈和文檔生態沒有標準化,開發門檻太高;這不是語法問題,而是缺乏平台思維的問題。

2 . 生態構成不均衡。現在基本上只有俄國人與華人在活躍,但資源分配又明顯偏向俄語圈。這一點大家都很熟悉了。

3 . 寡頭壟斷。生態的資金、流量與敘事資源都集中在少數 “TOP” 公司/項目上,所有人都知道要跪舔 “TOP” 團隊,但中腰層項目被嚴重擠壓。基金會和寡頭 “TOP” 公司之間又長期博弈,內耗不斷。

4 . 不接納自己。任何人和組織,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都很重要,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正視自己,並揚長避短。然而,TON似乎熱衷於向馬斯克 pitch、說服美國投資人,去白宮。事實是,無論怎麼努力,在他人眼中,TON 始終是一个俄語背景的公鏈。反觀 BNB,它並未試圖扮演“美國人”,而是先做東八區大家玩得最開心的鏈,同時還讓西方人覺得 FOMO 後,再順勢國際化,效果就很好。

5 . “ 10 億用戶 adoption”的故事講了 4 年,還是一個故事。Pavel 不斷在講一個 “連接 Telegram 十億用戶與區塊鏈世界” 的宏大故事,但這個故事至今無法真正落地。原因並不是願景虛假,而是結構性約束:Telegram 為了活下去,同時保證 Pavel 個人的安全(近些年,Pavel 對自己的肉身安全越來越偏執,畢竟出了好幾次事,包括這次的法國事件),必須保持 “表面上” 與 TON 的分離,避免觸碰監管紅線;這種割裂讓 TON 永遠無法把 Telegram 的生態打通。連 USDE 這樣的穩定幣,發行量也始終停在幾億級別——說明故事很大,兌現卻很小。

TON 有工程極客的完美主義,還缺乏生態協作的溫度;有龐大入口,卻被監管現實卡住;有自己的優勢,還沒有跟自己和解。有敘事,有理想,還需要轉化為制度與激勵的可持續平衡。

祝願 TON 生態越來越好。

TON-5.51%
BNB-2.13%
USDE-0.0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