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穩定幣“1:1 印鈔權” 究竟能帶來多大的利潤?
一、穩定幣:數字時代的“私人印鈔機”
過去這一年,“穩定幣”一直是資本市場最熱的詞匯之一。所謂穩定幣,就是錨定法幣的數字貨幣,理論上與法定貨幣 1:1 等值,並且背後需要有真實資產支撐。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大型跨境電商企業發行穩定幣,是爲了節省交易成本、每年省下上千萬元,那還算合理。但現實中,真正發行穩定幣的往往是區塊鏈平台、數字服務商。那這“1:1 印鈔權”,究竟能帶來多大的利潤呢?
別小看這筆生意。全球穩定幣市場格局已然清晰:USDT 佔據 60% 市場份額,USDC 佔據 25%。其中 USDT 的發行商 Tether,更是驚掉一地眼鏡:員工人均薪酬位列全球第二;彭博社還爆料其正考慮以 150—200 億美元出售 3% 股份,對應估值高達 5000 億美元,與 OpenAI、SpaceX 相提並論。
Tether,憑什麼能值這個價?
二、穩定幣的“印鈔邏輯”
傳統銀行的盈利模式是吸收存款,再放貸賺利差;穩定幣發行商則是收取美元,鑄造成區塊鏈上的代幣。手裏握着的錢,才是利潤的來源。
Tether 的資產組合中不僅有現金和美債,還有比特幣、股權投資,涉及支付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代幣化等領域。某種程度上,Tether 已經不像是一家單純的穩定幣公司,更像是一家頂級投行和資管巨頭。
三、DeFi 協議的“穩定幣戰爭”
一旦發現“印鈔模式”這麼賺錢,自然引來無數模仿者。很多 DeFi 協議,紛紛加入穩定幣大戰:
MakerDAO 的 DAI:最早成功的去中心化穩定幣之一
Frax:小而專注的“精細印鈔機”
Frax 的整體規模不大,流通量長期維持在 5 億美元以下,但設計極其精巧。
收入分配:
餘下部分投入 sFRAX 金庫,該金庫追蹤联准会利率,相當於給用戶提供了一個“跟隨美債收益”的產品。
雖然規模遠不及 Tether,但 Frax 每年依然能創造數千萬美元的收入,堪稱“小體量高效率”的代表。
Aave 的 GHO:DeFi 借貸的延伸
知名借貸協議 Aave 在 2023 年上線了自家穩定幣 GHO。
模式:用戶借入 GHO 時,支付的利息直接進入 Aave DAO,而不是給外部機構。
收入分配:
目前 GHO 的規模大約 3.5 億美元,但其邏輯在於:將穩定幣與借貸業務深度整合,形成一“垂直生態閉環”。
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一個穩定幣協議都在試圖打造自己的私人印鈔機。
四、隱憂:真的穩定嗎?
穩定幣雖然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但背後也埋着不少隱患:
與國家信用背書相比,私人穩定幣的“信用度”始終有限。
五、Tether 憑什麼 5000 億美元?
既然風險重重,爲何 Tether 還能被估到 5000 億美元?
答案在於:穩定幣已經成爲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
它不僅是支付和結算工具,還能嵌入借貸、交易、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等場景,爲全球資金流通提供新通道。Tether 的高估值,實際上反映了市場對 RWA 未來的巨大預期。
當然,合規監管的落地,仍是決定穩定幣未來能走多遠的關鍵一環。
穩定幣,看似只是數字貨幣市場的一塊基石,實則是金融體系的新型“鑄幣權”。無論是 Tether 的 5000 億估值,還是 DeFi 協議的百花齊放,都在提醒我們:數字時代的貨幣格局,在被悄悄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