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RWA賽道的雜感
關於RWA,我經常性的觀點都是:
這或許是機構和傳統金融玩家們感興趣的領域。
對於散戶,我們在其中的利益相當有限,沒什麼看點,唯一或許我們能沾點利益的是科技公司(尤其是美國科技公司)的未上市股權的代幣化。
我之所以持這些觀點,關鍵就是這個賽道中的很多核心利益和關節都被中心化監管機構牢牢把控住了。
本質上它100%就是個中心化的應用,只不過使用了個去中心化的技術作包裝。
但是對於這個賽道殘存的股權代幣化機遇,我還是抱有很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參與心理,因此最近我觀察了幾家將美國科技公司未上市股權進行代幣化銷售的公司。但得出的結論一點也不讓人樂觀。
用戶要申請它們的帳戶,除了需要進行嚴格的KYC之外,還要嚴格地檢查申請者是否符合美國證監會對“合格投資者”的定義:每年的年收入是否達到標準或者除掉債務之外的淨資產是否達到標準。
這兩項標準別說對中國的普通用戶就算是對美國的普通用戶來說都是比較苛刻的。
爲什麼要設置這樣的審查標準和門檻?
公司在官網說的很清楚,它們必須嚴格遵守美國證監會的規定。
因此,如果按照這個規則,至少當下的這些股權代幣化公司與我們絕大多數散戶是無緣的,這一條路的潛在利益對我們絕大多數散戶而言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我相信未來,這一點不會有太多的改觀。
除此以外,最近還有另外兩條消息讓我對一直比較關注的香港RWA發展漸漸失去了興趣。
一是在相關機構的要求下,大陸的互聯網公司被要求逐步退出在香港涉及的代幣化業務。
二是大陸的券商被要求暫停在香港的RWA業務。
早前的我曾經比較樂觀地認爲,大陸的公司在香港進行無論是代幣化業務還是RWA業務只要嚴格守住不讓大陸用戶參與這條底線,其它的事情按照港府的規定,要開展、要布局還是有一定想象空間的。
這麼做,一方面,中國大陸的一些資產和業務對海外用戶還是有相當的吸引力的,代幣化後應該能吸引部分海外買家。
另外,這麼做也是讓企業借道香港走出去,利用香港繼續保持和世界的交流與接軌,對各方面都有好處。
現在,當這個做法也被限制後,那剩下的、能在香港進行的就只有兩種業務了:
一是香港本土公司將香港本地的業務或者海外業務進行代幣化或者RWA化。
二是外國公司在香港將外國業務或者香港本地業務進行代幣化或者RWA化。
首先,這兩種方式能把什麼業務進行代幣化或者RWA化以吸引客戶呢?
我好像想不出來這方面香港有太多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其次,就算這些業務能夠代幣化或者RWA化,它們的買家是誰呢?
肯定不可能是大陸用戶,如果面對的是海外用戶,那監管遠比香港松的美國不是更有優勢嗎?
從上面這些觀察,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像RWA這樣的業務,它的本質是中心化的,那這類業務的走向完全取決於該中心化機構的價值觀和思維導向。
如果這個中心化機構的價值觀是偏保守的(小政府、松監管),那散戶或許(僅僅是或許)還有一定的機會;否則,談散戶的機遇,那基本就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