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师达利欧告别桥水基金 警示全球债务风险

robot
摘要生成中

投资传奇达利欧"退隐":75岁出售桥水基金全部股份

一代投资传奇即将谢幕。近日,75岁的瑞·达利欧出售了他在桥水基金的所有剩余股份,并离开了董事会,正式结束了他在这家全球最大对冲基金长达50多年的职业生涯。

在一份致客户的信中,桥水基金表示已回购达利欧的全部剩余股份。随后,该基金向某主权财富基金发行了新股,使其获得了桥水近20%的股权。这笔交易的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

回顾过去50多年的投资生涯,达利欧多次成功预判重大趋势,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债危机。他的洞察力和投资策略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曾被某知名杂志评为"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然而,达利欧对未来依然保持警惕。他预测,未来5年全球性债务危机爆发的概率高达65%,这可能对美元的主导地位造成重大打击。他警告说,如果企业、国家和个人无法准确判断自身在经济周期中的位置,将面临被强大的"潮汐之力"吞没的风险。

辉煌战绩与惨痛教训

1975年,26岁的达利欧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里创立了桥水基金。从1991年旗舰基金成立至今,在他的领导下,桥水基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

2008年,达利欧成功预测了美国金融危机,当年桥水旗舰基金业绩增长超过14%。随后他又准确预见了欧债危机,2010年,桥水旗下基金的最高收益率突破40%。

然而,达利欧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他因错误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大萧条而遭受重创,甚至被迫向父亲借款维持公司运营。这次惨痛教训成为他投资哲学的分水岭。

达利欧认为,世界的运转由五大力量驱动:债务/货币/经济周期、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自然力量和人类的创造力。这些力量共同作用,构成了从"旧秩序"向"新秩序"演进过程中,和平繁荣与冲突萧条交替出现的大周期。

争议与质疑

近年来,达利欧广为人知的债务理论遇到了一些质疑。某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指出,达利欧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方法论上存在两个主要错误:一是错误地用微观思维分析宏观问题,二是将宏观经济简单化地视为一台机器,忽视了不同宏观经济状况下运行逻辑的差异。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达利欧对国家债务的分析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他强调,宏观经济是由活生生的、对未来有预期、会因预期改变而改变其行为的人所组成的,不能机械地套用微观经济的分析方法。

告别与展望

随着达利欧出售在桥水的全部股份,他终于正式"退休"。回顾创立并经营桥水基金50年的历程,达利欧表示感到无比激动。他期待下一代优秀人才能让桥水在未来50年里再创辉煌。

达利欧总结了桥水成功的四条重要"工作原则":选择优秀的人才和文化;建立"思想精英制度"的文化;营造允许犯错但必须从错误中学习的环境;坚持"痛苦+反思=进步"的理念。

投资原则与未来展望

达利欧总结了七条核心投资原则,包括理解现实运作机制、把握因果关系、系统化决策标准、认识自身局限、做好多元化配置、寻求不同观点的压力测试,以及确保不会遭受不可接受的损失。

面对未来,达利欧强调平衡投资组合的重要性,建议投资者应该在10到15个相互低相关的资产中进行多元化配置,以降低风险。他还提醒投资者警惕追涨,认为最好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资对象。

达利欧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内,五大力量将重塑世界,我们将经历巨大变革。他将这种变化比喻为不可抗拒的潮汐之力,投资者要么乘风破浪,要么被吞没。面对这样的挑战,投资者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链上冷面笑匠vip
· 24分钟前
大佬终于退休了 好羡慕啊
回复0
rekt_but_not_brokevip
· 08-10 02:29
下笔都是钱 别让我亏出经验
回复0
区块链美食家vip
· 08-10 02:28
就像一位从米其林厨房退休的大厨……市场在没有达里奥的秘密调料时会有不同的味道。
查看原文回复0
Layer3梦想家vip
· 08-10 02:27
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将达里奥的退出映射为状态转移向量,对全球债务市场的影响是令人着迷的...
查看原文回复0
薛定谔空投vip
· 08-10 02:24
退了退了 这么大岁数了还不放松 tm别卷了
回复0
薛定谔_钱包vip
· 08-10 02:24
咋不接着干啊 才75
回复0
无情的套利机器vip
· 08-10 02:21
传奇退场咯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