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GENIUS法案的隐忧:美元陷阱、债务风险与创新困境
近期,加密货币领域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刚刚签署成为法律的《GENIUS法案》。许多人认为这项法案为加密货币,尤其是稳定币,打开了合规的大门,似乎我们正站在一个巨大市场爆发的前夜。支持者们声称,这将巩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保护。
这听起来很美好,但作为一个习惯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的人,我不禁要问:这部法案真的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天才"吗?还是说,在那些光鲜的条款之下,隐藏着我们尚未预见的风险?
让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分析《GENIUS法案》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为区块链世界的参与者,我个人欢迎《GENIUS法案》的出台。它将区块链和加密技术推向了大众日常生活,为大规模采用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摇摇欲坠的全球化进程增加了一道保障。因此,本文列出的种种缺点,可以视为对未来的一种警示,或者仅仅是一次思维练习。读者们不妨一笑置之。
美元陷阱:制造业回流的梦想会被稳定币压垮吗?
法案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美元稳定币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硬通货",以此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它要求所有合规的稳定币发行商必须用高质量的流动资产(主要是短期美国国债)进行1:1的抵押储备。
想象一下,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稳定币时,需要多么庞大的美国国债作为储备金?这将创造出对美国国债巨大且持续的需求。全球资金会涌向美国购买国债,美元自然会变得更"值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强势美元"。
这听起来对美国是天大的好事,但其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矛盾,尤其对某些人心心念念的"制造业回流"而言,这几乎是釜底抽薪。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美国进口远多于出口,导致大量美元流向全世界。其他国家拿着这些美元能买什么呢?由于美国制造业早已空心化,除了少数高科技产品外,并没有那么多"美国制造"的商品可供选择。因此,这些钱绝大部分又回头购买了美国的国债和金融产品。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外国资本涌入华尔街 → 推高美元汇率 → 强势美元让"美国制造"在海外变得昂贵 → 出口更加困难,进口商品则更便宜 → 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 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持续削弱。
现在,《GENIUS法案》来了。它相当于为这个恶性循环加装了一台超级增压器。稳定币的全球普及,意味着美国正在向全世界发行一种"数字美元",这将引爆全球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空前旺盛的需求。结果是什么?美元的价值将被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
这对美国本土的制造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对于那些海外收入占比较大的美国跨国公司,尤其是大型科技和工业巨头,这同样是沉重一击。当它们在海外赚取的外币利润换算回强势美元时,会计报表上的数字会显著缩水。这不仅直接冲击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压低股票估值,甚至可能拖累主要股指的整体表现。
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在这样一座强势美元的大山面前,恐怕只会变成一个更遥远、更不切实际的梦。《GENIUS法案》在巩固美元金融霸权的同时,可能正在以牺牲本国实体经济为代价。
美元霸权的悖论:越想抓紧,越会加速"去美元化"?
《GENIUS法案》的核心经济论据是巩固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然而,从长远看,这种用力过猛的举动,反而可能加速全球对美元的离心倾向。
在稳定币出现之前,美元早已是实施经济制裁、投射地缘政治力量的工具。《GENIUS法案》则试图将数字货币生态系统的核心,进一步集中到美元及其监管边界之内。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正是对将金融体系武器化的恐惧,才成为了推动世界各国"另起炉灶"的主要动力。
比如,大家都看好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巨大潜力,甚至畅想它能取代某些支付系统。可这个支付系统是什么时候被广大国人熟知的呢?正是在俄乌战争中,将俄罗斯"开除"的事件,让许多国人也开始心生警惕。如果未来稳定币取代该支付系统成为跨境支付的主流手段,岂不是美元霸权自断一臂?
因此,《GENIUS法案》实际上是向美国的竞争者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趁着以该支付系统为代表的旧秩序面临解体,而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新秩序尚未完全成熟,在新的数字美元体系根深蒂固之前,建立替代方案的窗口期已经到来。
虽然短时间内撼动美元霸权几乎不可能,但在局部市场实现"去美元化"却完全可行。由俄罗斯和中国主导,并得到印度、伊朗等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响应的"去美元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双边贸易中转向本币结算、增持黄金以替代美元资产、以及积极开发和推广非美元的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绕开传统支付系统。
债务与信誉:政府的"小金库"与"家务事"
首先是"钱袋子"——难以自拔的债务陷阱
前面我们提到,稳定币为美国国债创造了巨大的需求。这对美国政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借钱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正常情况下,一个政府如果过度借贷,市场会因担心其偿还能力而要求更高的利息作为风险补偿,这是一种天然的"刹车"机制。但现在,稳定币发行商这个"铁杆买家"群体的存在,相当于全世界人民成为美债买家,人为地压低了借贷成本。政府可以更容易、更便宜地借到更多的钱,财政纪律的约束力被大大削弱,借债更加上瘾。
这在经济学上,可以看作是"债务货币化"的一种变体。虽然不是央行直接印钞给政府花,但效果高度相似:私营公司发行"数字美元"(稳定币),然后用公众的钱去购买国债,本质上还是通过扩大货币供应来为政府赤字融资。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通货膨胀,这种"隐形税"在不知不觉中,将财富从我们口袋里转移走。
更危险的是,它可能将通胀风险从一个周期性的政策选择,转变为金融体系的一个结构性特征。传统上,大规模的债务货币化是央行在应对严重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或新冠疫情)时才动用的非常规、临时性工具。然而,《GENIUS法案》创造了一个永久性的、与经济周期脱钩的政府债务需求来源。这意味着,债务货币化将不再是危机应对措施,而是被"嵌入"了金融系统的日常运作之中。这将在经济体系中植入一种潜在的、持续的通胀压力,使得美联储未来控制通胀的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其次是"铁锁连舟"——新的金融不稳定传导机制
这一轮稳定币热潮中,各方势力纷纷入场,一时间各种稳定币符号让人眼花缭乱,大家甚至开玩笑说"USD"后面能接的后缀,26个字母都不够用了。
但在《GENIUS法案》之后,无论你的"USD"后面跟着什么后缀,只要想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合规运营,就必须将美债作为核心储备资产。这便是本节标题"铁锁连舟"的由来:不同的稳定币是"舟",却被"美债"这条锁链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铁锁连舟"的后果是什么,美国人也许不熟,但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
《GENIUS法案》因此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金融不稳定传导路径。它将数字货币市场的命运与美国国债市场的健康状况,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捆绑。
一方面,如果某个主要的稳定币发生信心危机,可能引发大规模赎回潮,迫使其发行商在短时间内抛售巨量美国国债。这种"甩卖"行为,足以扰乱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基石的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导致利率飙升和更广泛的金融恐慌。
另一方面,如果美国主权债务市场自身出现危机(例如,债务上限僵局或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将直接危及所有主要稳定币的储备金安全,可能引发整个数字美元生态系统的系统性"挤兑"。
法案由此创造了一个双向的、能够放大风险的传染渠道。更何况,稳定币作为新事物,公众认知尚浅,任何风吹草动引发的恐慌,都可能在这条风险传导链中被急剧放大。
最后是"面子"——不容忽视的信誉风险
这次的《GENIUS法案》在投票过程中,两党分歧其实相当大。而一个巨大的争议点,直指总统的利益冲突问题。法案中有一条规定,禁止国会议员及其家属从稳定币业务中获利——这很好,为了避嫌。但蹊跷的是,这条禁令并没有延伸到总统及其家人身上。
这一点为何如此敏感?因为众所周知,某位政治人物家族深度参与了加密行业。其家族持股的公司,就发行了一款稳定币,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该政治人物本人更是在财务披露中,报告了从该公司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如果你去搜索那家公司,会看到其官网标题赫然写着与某位政治人物相关的宣传语。一国元首为一个加密货币站台,这种"公器私用"的味道,未免也太浓了。一边是总统大力推动稳定币合法化,一边是自家的稳定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不仅让法案本身蒙上了"利益输送"的阴影,也让整个Web3和加密行业的声誉受损,仿佛沦为了政治权贵们牟利的工具。
更深层的风险在于,一部带有明显党派和个人利益色彩的法案,其稳定性必然堪忧。虽然这次在某党主导下得以通过,但反对党的批评声不绝于耳。谁能保证,未来某天政权更迭后,新上台的政府不会对现任总统进行"清算"?到那时,他们会不会因为厌恶法案背后的利益纠葛,而选择"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直接废除或颠覆整个稳定币框架?这种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对于一个极度需要长期稳定预期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权力游戏:是"创新天堂",还是"巨头后花园"?
法案声称要"促进创新",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它的规则,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法案为稳定币发行商设定了一套堪比银行的严苛监管标准:反洗钱(AML)、了解你的客户(KYC)、频繁的审计、银行级的安全系统......这一切都意味着极其高昂的合规成本。有研究显示,高达93%的金融科技公司都为满足合规要求而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