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异化:价值创造衰退与中间商崛起的行业变革

币圈生态的变异:价值衰退与中间商崛起

市场回温后与行业朋友重聚交流,发现虽然人还在、市场依旧,但币圈的氛围已经悄然改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市或熊市,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现象—如今的币圈,似乎只剩下"卖币"这一门生意。

行业三大支柱的失衡

回顾历史,加密行业一直依靠三大核心机制运转:

  1. 价值创造 - 通过比特币、以太坊、稳定币、Layer2、DePIN、AI Agent等技术创新满足实际需求
  2. 价值发现 - 通过风投投资与交易定价,发掘潜力资产并实现价格发现
  3. 价值流通 - 借助做市商、代理机构、媒体和意见领袖构建销售渠道

这三者本应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但现状却是:前两者日渐萎缩,而第三者异常繁荣。项目不再关注用户体验和产品价值,风投不再深入研究行业趋势,整个市场回响着单一的声音:"如何卖币?"

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理想中,市场应该是三个环节紧密结合:项目方专注产品研发满足用户需求;一级和二级机构提供资本配置,在合适时机进出;流通渠道则提升资本效率。

然而,当下的币圈交流中,几乎听不到关于创新机会、产品开发或用户需求的讨论。即便是在2024下半年风投币普遍证伪的情况下,AI Agent等少数热点领域仍能激发一些创业热情,但整体创新氛围已明显降温。

二级机构普遍选择观望,山寨币"上线即巅峰",迷因币流动性近乎枯竭。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活跃的机构主要集中在第三类:做市商、代理机构和中介方,他们的讨论围绕着如何包装数据、攀附关系上大平台、如何做宣发吸引买盘,以及如何与社区合作创造更多交易量。

头部资源方(顶级项目、大型交易平台及其上币部门、资源优势明显的做市商和代理机构)形成了一个几乎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资金从LP流向风投,再流向头部项目,同时从二级市场散户端汇集,最终滋养了这个不断膨胀的利益体系。

创新精神的消亡

2022年加密行业经历低谷后,市场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以往,大量资金沉淀在风投和二级基金手中,这些资金具有造血功能,会投向创业项目,而创业者能够创造价值并吸引新资金入场。

如今,大量资金被中间环节吸收,项目方只追求上交易平台后的差价收益,成为风投和二级市场的中间商,不再关注价值创造,只专注于构建"空壳"故事。从商业逻辑看,当下游分销渠道吞噬大部分成本时,必然导致上游研发和运营预算被削减。

项目方干脆放弃产品开发,将资金全部用于宣发和上币渠道,反正市场上没有产品和用户的项目也能成功上线。现在的宣发甚至可以包装成"迷因驱动",在产品和技术上投入越少,就有更多资金用于上线和拉升行情。

币圈的创新路径变成了:"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 快速包装 → 找关系上平台 → 套现离场。"

产品、用户和价值创造被视为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中间商主导的生态危机

表面上看,项目方将资金投向上平台和拉升币价似乎对各方都有利:基金获得退出机会,二级市场散户有了博弈空间,中间商获取丰厚利润。

然而长期来看,价值创造的缺失导致中间商地位越来越强势,形成垄断后抽水比例不断上升。上游项目方减少产研投入,面临监管压力和高额抽水导致风险收益比严重失衡,最终选择退场;下游散户间竞争日益激烈,赚钱效应减弱后大批离场。

本质上,中间商(交易平台、做市商、代理机构、社区)都是服务角色,不直接创造价值和正向外部性。当服务方成为市场最大的利益集团,整个行业就如同长了肿瘤的患者,最终走向养分耗尽的结局。

周期与重建

加密货币始终是周期性市场。

乐观者相信,在流动性枯竭的低谷之后,终将迎来真正的"价值之春"。技术革新、新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将重新点燃创新热情。创新精神不灭,泡沫总会消退。哪怕只有微弱光芒,也能成为指引方向的灯塔。

悲观者则认为,泡沫尚未完全破裂,行业仍需经历一次更深层次的"雪崩式洗牌",只有当中间商无币可抽,现有市场格局崩塌,才能迎来真正的重建。

在这期间,从业者将经历一段混沌艰难的阶段:质疑、内耗、倦怠和价值迷失。

但这正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如宿命,泡沫亦为前奏。

未来可能光明璀璨,但通往光明的隧道,必然漫长而曲折。

AGENT5.6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2
  • 分享
评论
0/400
Satoshi传奇vip
· 06-12 17:24
唯技术论者
回复0
治理提案狂vip
· 06-12 12:35
治理才是核心价值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