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香港的稳定币万亿市场争夺战开打,普通人如何抢占先机?
从华尔街到陆家嘴,从矽谷科技巨头到杭州电商总部,所有人都在关注香港金管局即将发放的首批稳定币牌照——这张「数位金融准生证」,可能孕育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商业帝国。随着《稳定币条例》将于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生效,香港正加速迈入数位金融新纪元。这不仅标志着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全面监管框架的诞生,也为合规机构打开了数位金融创新的大门。
一、法案落实:8 月 1 日开启数位金融新纪元
2025 年 6 月 6 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公告《稳定币条例》将于 8 月 1 日生效,这标志着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全面监管框架的诞生。根据条例,任何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锚定港元的稳定币,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领牌照,且储备资产需 100% 等值隔离、实时可赎回。这项制度设计既防范了类似 TerraUSD 崩盘的风险,也为合规机构打开了数位金融创新的大门。
二、资本狂欢:Circle 的造富神话与市场波动
6 月 5 日,USDC 发行商 Circle 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从 31 美元飙升至 298.99 美元,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然而,狂欢背后暗藏杀机:短短两周后,Circle 股价便回落近 40%,ARK 基金等早期投资人套现离场。
这种剧烈波动折射出稳定币产业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连结传统金融与数位资产的桥梁,USDC 日均交易额已超过 150 亿美元,成为跨国支付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其价值完全依赖储备资产,一旦出现类似 2023 年 UST 崩盘事件,整个生态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香港金管局明确表示,首批执照发放数量将控制在个位数。这意味着,即使巨头们成功入局,也将面临激烈的存量竞争。Circle 的案例证明,财富风口往往伴随着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情绪的剧烈波动。但是,Circle 的崛起并非偶然。其储备资产中 88% 为美国国债和隔夜回购协议,每月接受德勤审计,这种透明化营运使其成为机构首选。更关键的是,Circle 正在申请联邦信托银行牌照,一旦获批,将直接连接到联准会支付系统,彻底改变稳定币的结算逻辑。
三、巨头竞逐:电商与金融机构的牌照争夺战
这场牌照争夺战的激烈程度远超预期。根据香港金管局披露,目前已有至少 9 家机构提交了申请意向,其中包括参与「沙盒计划」的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以及渣打银行与香港电讯的合资公司。这些机构中,既有传统金融巨头,也有区块链新锐,更不乏跨国电商巨头的身影。
京东的野心特别明显:其旗下跨境支付平台「义支付」已与香港金管局展开深度沟通,计划将稳定币嵌入全球供应链金融体系。蚂蚁国际则明确表示,将在牌照申请通道开启后 24 小时内提交资料。更值得关注的是,沃尔玛和亚马逊的法务团队已进驻香港,正在研究透过收购本地持牌机构曲线入局。
这场竞争的核心在于稳定币的底层货币锚定权。虽然香港金管局尚未明确是否允许发行人民币稳定币,但许正宇局长已透露,若涉及其他司法管辖区货币,将与相关机构展开讨论。这意味着,一旦政策松绑,人民币稳定币可能成为打破美元支付垄断的关键武器。
申请牌照的门槛堪称严苛:非银行机构需实缴 2500 万港元股本,关键管理人员需常驻香港,储备资产必须存于持牌银行并接受年度审计。这种高合规成本将中小玩家拒之门外,但也为头部机构建造了护城河。
四、跨境支付革命:从「蚂蚁搬家」到「秒级到帐」
在香港中环的金融城,稳定币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落地。某跨境电商 CEO 透露,其团队正在测试「港币稳定币+智能合约」的支付方案:当海外供应商出货确认后,系统自动释放稳定币完成结算,整个过程耗时不到 10 秒,手续费仅为传统电汇的 1/20。
这种变革的底层逻辑,在于区块链技术对跨国支付的重构。传统 SWIFT 系统需要经过 7-10 个中间行,耗时 2-3 天,而稳定币透过分散式帐本技术,可实现「点对点」即时清算。香港金管局计算,若稳定币全面普及,每年可为亚洲跨境贸易节省超过 200 亿美元的手续费。
更具想像力的是,稳定币正在突破传统金融的边界。华夏基金(香港)计划推出支持稳定币申购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可透过 USDC 或港元稳定币直接购买基金份额,这将彻底改变跨境理财的游戏规则。
五、监管天平:创新与风险的平衡艺术
香港金管局的监管智慧,体现在其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架构中。《稳定币条例》要求发行人必须将储备资产与自有资产严格隔离,并定期接受第三方审计。同时,只有持牌机构才能向零售投资者销售稳定币,这有效防止了类似 FTX 事件的重演。
但监管的松紧度仍是市场关注焦点。例如,关于稳定币与法币的兑换比例,金管局仅要求「在合理条件下按面额赎回」,这为发行人预留了操作空间。这种「原则性监管」模式,既避免了过度干预,也为技术创新留下了弹性空间。
六、策略博弈:中美竞逐数位金融话语权
香港法案的深层逻辑,是一场关于全球金融规则主导权的争夺:
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 美国透过《GENIUS 法案》推动 USDC 等合规稳定币扩张,本质上是将美元支付网络向链上迁移,缓解美债流动性压力的同时虹吸全球资本。Circle 申请联邦信托牌照,正是要成为「链上美元的主权代理人」。
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局之路: 香港通过稳定币立法,建构离岸人民币的链上通道。1.2 兆元离岸人民币若转化为稳定币,可透过智能合约提升资金利用率,配合数位人民币试点形成「双轨体系」,最终实现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突破。
监管框架的规则竞争: 香港初创「地域+货币锚定」双重管辖权,无论发行主体在哪,只要锚定港元或面向香港用户即受监管,这种设计切断了境外机构的套利空间,为其他司法管辖区提供了范本。
七、财富风口:机会与风险并存的新战场
面对这场变革,普通人并非只能旁观。以下三条路径值得关注:
1、投资合规标的:
香港证监会即将推出的「虚拟资产 ETF 通」,将允许散户透过港股帐户投资合规稳定币基金。
2、参与场景建置:
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等可探讨将稳定币嵌入业务流程,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3、技术能力储备:
区块链开发、智慧合约设计等技能,将成为数位金融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香港稳定币法案的生效,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可程式货币」时代。当港币稳定币在东南亚市场取代美元现钞,当人民币稳定币成为跨境电商的结算货币,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金融工具的革新,更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这场变革注定充满争议与风险,但正如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所言:「稳健的监管框架,是数位金融永续发展的基石」。对一般人而言,理性掌握合规通道、关注科技落地场景,或许能在这场变革中获得不错的机会──真正的财富风口,往往属于那些理解趋势、掌握规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