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是一個基本的宏觀經濟指標,衍生自對採購經理的每月調查,提供了制造業和服務業健康狀況的清晰視圖。該調查爲未來生產、新訂單、庫存和就業趨勢提供了快速而相關的洞察,使其成爲分析師、投資者和中央銀行密切關注的指標。
解釋PMI的黃金法則是50點的閾值。高於50的讀數表示經濟擴張,反映出訂單和生產的樂觀和增長。相反,任何低於50的值則表示收縮或活動的下降。例如,持續在46到49之間的讀數超過2-3年將是一個顯著的紅旗,暗示着一個長期的負停滯期或緩慢的衰退,公司因持續缺乏需求而謹慎地避免投資和招聘。
在這種情況下,联准会的貨幣政策對PMI的軌跡有着深遠而直接的影響。通過調整利率,联准会影響着整個經濟體系中的信貸成本:加息(限制性政策)使信貸變得更加昂貴,抑制投資,給PMI施加下行壓力,使其趨向收縮(低於50)。相反,降息(寬松政策)刺激借貸和消費,導致PMI向擴張區間增加。
除了利率,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另一個關鍵工具是量化緊縮(QT),這涉及通過讓到期的國債和抵押證券到期後不再投資,從而縮減其資產負債表。這一舉措從金融系統中抽走流動性並收緊金融條件,產生類似但更微妙的效果,給PMI帶來進一步的下行壓力。
联准会預計將在12月1日作出結束或顯著放緩量化緊縮(QT)計劃的決定,這將被市場解讀爲貨幣寬松的信號,即使利率保持不變。減少市場中的流動性可能緩解融資成本的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