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風暴,最終以超過29萬人暴倉、百億資金蒸發的結局暫告一段落。數字背後,是無數被牽連其中的投資者。
其實,這樣的劇情在市場裏並不新鮮。回想七八年前,比特幣一夜腰斬50%的行情我都經歷過。相比之下,現在的市場“韌性”似乎強了些,天大的利空,單日波動通常也就十幾個點封頂。
風平浪靜時,人人都是理論家;而真正的水平,恰恰是在這種突發行情中見分曉。這一波,就是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
很多人同樣是在113000或4200點做多,但結局卻天差地別。暴倉的,根源幾乎都在於倉位管理的失控——只會開倉不會平倉,只會加碼不懂減壓,直到倉位被擊穿。另一種是設置了無效的止損,行情一根“針”下來,十倍槓杆直接灰飛煙滅,五倍槓杆也重傷過半。
此刻,考驗的是一名交易員的冷靜、反應和緊急處理能力:
· 決策力: 該不該立刻止損?強平點放在哪裏才能既安全又不至於被輕易掃掉?
· 操作力: 如何快速做T來拉低均價?當持有多單時,能否迅速理清思路,優先解套部分單子以減少整體虧損?
· 全局觀: 如何重新調配冗餘的籌碼,將倉位調整到最舒適的狀態?例如,能將113000的多單均價成功拉低到110000,就能在不虧損的情況下,等待一波小幅反彈從容離場。
所以說,突發行情就像一次突然的實戰考核,最能檢驗交易系統的成色。
最後,關於後市,大餅在這個位置,如果總倉位能扛住不虧,在我看來就已經是賺了。市場現在亟需實質性的利好來重建信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