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取虛擬貨幣的法律保護:應對監管環境

場景 3:非技術性盜取私鑰和恢復短語

在分析2021年9月之前涉及虛擬貨幣的盜竊案件時,這些事件通常符合刑事化標準,可以被歸類爲盜竊。然而,2021年9月之後發生的類似案件面臨監管空白——由於法律框架不完善,它們無法被正確歸類爲財產侵犯犯罪。此外,這類行爲往往無法根據其他法規如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進行起訴。

北京檢察官不斷變化的立場反映了在新監管政策實施後,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保護逐漸減少。在實踐中,許多司法管轄區現在在提起涉及虛擬貨幣的案件時面臨困難,通常以法律保護不足爲由駁回這些案件。然而,對於非技術性盜竊私鑰和恢復短語以轉移個人擁有的虛擬貨幣的立場值得重新考慮。

由個人公民購買的比特幣和以太坊代表了用合法貨幣獲得的投資,盡管這些投資是高風險的。如果不將此類投資資產的盜竊定爲犯罪,必然會導致加密貨幣盜竊事件的增加。

非技術盜竊案件中的技術考慮

即使私鑰和恢復短語是通過非技術手段獲得的,後續的操作也涉及技術過程。錢包地址的恢復和代幣轉移可能會被視爲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 unauthorized intrusions。這引發了重要問題:這些行爲是否應被視爲技術違規?它們是否可以根據反對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的法律進行起訴?

平衡監管的必要性

雖然虛擬貨幣由於其固有特性不幸地成爲各種犯罪活動的工具,但其技術創新和金融屬性是不可否認的。許多發達國家正在逐步改善其監管框架,同時允許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服務於實際應用。

監管機構應避免對這項創新技術採取一刀切的方法。在打擊非法活動的同時,監管者必須爲技術發展留出合理的空間。公民用法定貨幣購買的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在被犯罪分子非法轉移時應當獲得必要的法律保護。

虛擬貨幣持有者的基本安全措施

鑑於當前的法律不確定性,加密貨幣持有者應實施強有力的安全措施:

  • 冷存儲解決方案:將大量持有資產存儲在與互聯網斷開的硬體錢包中
  • 多因素認證:爲所有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帳戶啓用額外的安全層
  • 定期安全更新:保持所有設備和錢包軟件更新到最新的安全補丁
  • 私鑰管理: 絕不要分享恢復短語或私鑰,即使是與看似可信的方。
  • 交易驗證:在確認交易之前,請始終仔細檢查錢包地址

通過實施這些保護措施,投資者可以顯著降低成爲加密貨幣盜竊受害者的風險,無論圍繞虛擬資產保護的法律環境如何變化。

BTC0.52%
ETH3.0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