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擴展性之戰:2025年Layer 1與Layer的較量

當我第一次深入加密貨幣的世界時,關於“可擴展性”的不斷討論讓我感到困惑。比特幣似乎龐大,以太坊在運行智能合約,而Solana正以NFTs引起轟動。然而,當我深入研究時,現實變得清晰明了:在不妥協其他方面的情況下擴展區塊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對於那些在加密領域待過短暫時間的人來說,你們可能已經遇到區塊鏈三難問題這個概念。這個原則表明,區塊鏈只能在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三個關鍵領域中出色表現兩個。與此同時,完美地同時在三個領域中取得成功仍然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這一基本的權衡塑造了Layer-1 (L1) 區塊鏈的發展以及Layer-2 (L2) 解決方案的崛起。

快進到2025年,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以太坊保持着作爲結算層的強勢地位,但其L2解決方案(如Arbitrum、Base和zkSync)正在搶佔風頭。同時,Solana成功實現了令人矚目的回歸,TON通過Telegram吸引了數百萬用戶,而Sui和Aptos等新興L1也在爭奪開發者的關注。

亟待解決的問題是:L1是否會繼續作爲Web3的基礎,還是L2將在可擴展性戰爭中勝出?正如我們將要探討的,答案並不像簡單地選出一個贏家那麼直接。

理解 Layer-1 區塊鏈

第一層區塊鏈構成了基礎網路——所有交易最終結算的層面。比特幣、以太坊、Solana、TON、Aptos 和 Sui 都屬於這一類別。這些網路處理交易執行並維護分布式帳本的完整性。

想象一下,L1 就像摩天大樓的底層。無論你用 dApps、DeFi 或 NFTs 建造多高(,整個結構都依賴於其基礎的強度。

) L1的優勢

  • 以安全爲首要原則:交易直接在鏈上進行驗證,使其高度抵御篡改。
  • 本土生態系統:像ETH、SOL和TON這樣的代幣不僅僅是加密貨幣;它們是各自網路的命脈。
  • 自治性:每個L1都有自己獨立的治理結構、規則和升級路徑。

L1所面臨的挑戰

  • 網路擁堵:需求激增可能導致費用飆升和交易緩慢###,令人想起2021年以太坊NFT狂潮(。
  • 生態系統碎片化:用戶和流動性在多個L1之間分散,稀釋了網路效應。
  • 持續的升級壓力:雖然新的L1常常聲稱要“解決以太坊的問題”,但建立和維護強大的開發者社區比預期要困難得多。

目前,Solana 和 TON 正在證明替代 L1 可以蓬勃發展,但以太坊仍然是 Web3 宇宙的引力中心。

探索二層解決方案

Layer-2 解決方案作爲區塊鏈的性能增強器。它們將部分交易量從 L1 卸載,進行更高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處理,然後將結果錨定回基礎鏈。如果 L1 是基礎,L2 就是建在其上的高速公路。

) 2025年主要的L2

  • Arbitrum ###ARB( – 在DeFi採用中保持其領導地位。
  • Optimism )OP( – 推進其 "超級鏈" 願景,允許多個鏈利用共享安全模型。
  • 基礎 – 利用Coinbase的支持來吸引日常零售用戶。
  • zkSync & Starknet – 零知識匯總 )zk-rollups( 被許多人視爲以太坊的未來擴展解決方案。

) L2的優勢

  • 增強的可擴展性:顯著降低費用並提高交易吞吐量。
  • 繼承的安全性:通過錨定以太坊,他們受益於其強大的去中心化。
  • 快速迭代:能夠實施變更並進行實驗,而無需等待全球L1共識。

L2的局限性

  • L1 依賴性:影響以太坊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其 L2 生態系統。
  • 流動性碎片化:用戶在不同的L2解決方案之間移動資金時面臨挑戰,例如Arbitrum、Optimism和zkSync。
  • 復雜的用戶體驗:對於新手來說,在層之間橋接代幣常常感覺風險大且令人困惑。

本質上,L2提高了以太坊的可用性,但缺乏像Solana或TON這樣的獨立網路的自給自足。

2025年的格局:L1與L2

隨着我們進入2025年,以下是當前狀態的快照:

  • 以太坊 + Rollups:以太坊鞏固了其作爲Web3結算層的地位。Arbitrum、Base和zkSync的日交易量總和超過了以太坊的基礎層。
  • Solana的復蘇:在2022-23年的挫折之後,Solana強勁反彈,受到NFT活動、DeFi創新和meme幣熱情的推動。它提供了速度、經濟性和用戶友好性。
  • TON的崛起:在Telegram的支持下,TON正在將數百萬非加密用戶帶入這個圈子——可以說這是目前最引人注目的"大規模採用"敘事。
  • Aptos & Sui:這些較新的 L1 繼續增長,激烈爭奪開發者社區的關注。

與其說是L1與L2之間的鬥爭,不如說我們正在見證一種共生關係。以太坊提供中立性和安全性,Solana提供速度,L2提供可擴展性,而TON利用社交平台實現廣泛分發。

地平線上的障礙

L1和L2都不是沒有挑戰。兩者都面臨着重大障礙:

L1 挑戰

  • 可擴展性限制:即使是像Solana這樣的高性能鏈在極端網路負載下也會遇到困難。
  • 監管審查:政府機構正在密切關注諸如ETH和SOL等代幣。
  • 開發者留存:新的 L1 必須清晰闡述讓開發者選擇他們的平台而非以太坊的有力理由。

L2 挑戰

  • 用戶教育:跨鏈、錢包管理和種子短語等概念對普通用戶來說仍然令人畏懼。
  • 資本碎片化:競爭性的Rollup的激增導致流動性分散。
  • 以太坊依賴:他們的安全模型本質上與以太坊的穩定性相聯繫。

考慮到更廣泛的風險,如安全漏洞、橋接攻擊和監管不確定性,很明顯,無論是L1還是L2都面臨着一條坎坷的道路。

Gate在L1和L2生態系統中的角色

這就是像Gate這樣的交易所發揮作用的地方。坦白說,大多數用戶並不是從MetaMask或Phantom開始他們的加密之旅。他們是在中心化交易所開始的。

Gate的貢獻包括:

  • 爲L1和L2代幣提供早期上市,讓交易者直接接觸。
  • 通過各種倡議來教育用戶,幫助彌合知識差距。
  • 通過啓動平台服務支持項目,促進新興L1/L2生態系統的增長。

如果沒有交易所爲零售用戶提供接觸這些生態系統的便利,L1與L2的辯論將主要停留在學術層面。Gate將其轉變爲用戶可以參與的實際現實。

案例研究

以太坊 vs Solana

以太坊作爲全球結算層,而Solana則通過強調速度來迎合零售用戶。一者優先考慮信任,另一者則關注用戶體驗。兩者通過滿足生態系統內不同的需求而蓬勃發展。

Arbitrum vs Optimism vs Base

Arbitrum主導了DeFi領域。Optimism專注於治理和模塊化。Base利用Coinbase龐大的用戶基礎。每個項目並不是贏家通喫的場景,而是各自開闢了自己的細分市場。

zkSync & Starknet

Zk-rollups 代表了長期擴展的願景。雖然更復雜,但它們可能提供最強大的擴展解決方案。競爭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到 2026 年,基於 zk 的 L2 可能在採用和性能方面超越樂觀滾動。

結論

那麼,誰將在2025年的可擴展性戰爭中勝出?

誠實的答案是:沒有單一的贏家。這不是一個零和遊戲;這是一個多層次的生態系統。

像以太坊、Solana 和 TON 這樣的 L1 提供了安全和分布式的基礎。

像Arbitrum、Base和zkSync這樣的L2使區塊鏈變得對大衆可及。

像Gate這樣的交易所將各個環節連接起來,爲數百萬用戶提供入門服務,並教育下一代加密貨幣用戶。

作爲一個在加密領域深耕多年的參與者,我將L1與L2的討論視爲行業發展的路線圖,而非競爭。兩個層次解決了三難困境的不同方面,攜手共建下一個十億用戶的基礎設施。

真正的問題不是選擇贏家,而是我們能多快創建一個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和諧共存的生態系統,以及像Gate這樣的平台如何加速這一進程。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信息參考,不應被視爲投資建議。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重大風險。請在做出投資決策時進行充分的研究並謹慎行事。

IN9.2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