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原生加密末日降臨:監管、穩定幣與注意力經濟的新格局
原生加密的末法時代
一、向合規屈服
加密貨幣是如何從小衆走向主流的?過去十餘年,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爲世界提供了一片監管的荒野。雖然中本聰的點對點電子支付系統並未成功,但它打開了通往平行世界的大門。這個存在於無數節點之上的互聯網世界,超越了傳統法律、政府乃至社會與宗教的約束。
處於監管之外是推動這個行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從ICO開始的資產發行及其後續變體、UNI引爆的DeFi浪潮、到如今備受關注的超級應用穩定幣,無一不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正是擺脫了傳統金融的繁瑣,才造就了加密行業的今天。
然而,就像大航海時代探索新大陸失敗後人們開始拋棄帆船回歸過去一樣,原生加密似乎也進入了末法時代。這個轉折點或許始於比特幣ETF獲批,又或許始於某些政治變革。行業開始尋求合規,試圖滿足傳統金融的需求,穩定幣、實物資產代幣化、支付等領域成爲發展主流。除此之外,我們似乎只剩下純粹的資產發行,一張圖片、一個故事、一串合約地址成爲日常討論的全部內容。"土狗鏈"這個詞已不再是貶義。
爲什麼會走到這一步?根本原因在於,截至目前,區塊鏈缺乏有效手段約束地址背後各種實體的惡意行爲。我們只能保證節點的誠實和DeFi的無中介性。除此之外,我們無法阻止這個"黑暗森林"中發生的任何事情。許多曾經風光的領域走向沒落似乎成爲必然。NFT、GameFi、SocialFi等領域都高度依賴項目背後的實體。區塊鏈具有極強的籌資能力,但誰來約束這些項目方合理使用資金並將構想變爲現實?
非金融化的願景並非僅靠基礎設施性能提升就能實現。在中心化服務器上都難以做好的事情,又怎能指望在鏈上完成?我們無法對項目方實施"工作量證明"。如今向合規低頭或許是未來非金融化的起點,這雖然諷刺卻又無可奈何。
加密貨幣正在成爲傳統金融的一個子集,這個帳本的話語權開始被上層剝奪。自下而上的創新越來越少,機會也在被壓縮。我們正在迎來鏈上霸權時代。
二、穩定幣的新格局
何謂鏈上霸權?我認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穩定幣,二是傳統互聯網故事的重演。
先說穩定幣。當前穩定幣市場基本被法幣支持的穩定幣和收益型穩定幣主導。最近,一項重要法案的通過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法案主要內容包括:
這項法案的通過意味着鏈上交易媒介正式被納入監管體系。美國企業可能會因此獲得優勢,而美國政府也將對鏈上活動有更強的控制力。這不禁讓人思考,如果DeFi項目中的穩定幣突然被凍結,會發生什麼?
另一方面是收益型穩定幣。雖然Ethena等項目的構想不錯,能在牛市提供高收益率且保持穩定性。但奇怪的是,現在似乎人人都在做收益型穩定幣,從傳統對沖基金到做市商,再到交易所。這種病態的熱潮已經偏離了原有的意義。技術創新和去中心化似乎不再重要,現在交易所加上高端量化團隊的組合才是王道,在這場競爭中,收益率和便利性成爲決定性因素。
雖然相比於用一些小圖片或奇怪的敘事換走ETH,收益型穩定幣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但當中心化交易所的理財產品包裝成爲這輪唯一的創新,只能說明過去的發展路徑大多是錯誤的。
三、資產發行的演變
公鏈是最大的資產發行平台,ICO是這場遊戲的起點。後續的一切都是其變體,雖然推動了一些敘事的誕生和行業進程,但如今都在朝向傳統互聯網模式發展。一些新興平台的盈利模式已經無限接近Web2,對社區的回饋幾乎爲零,在這點上甚至不如中心化交易所。Web3的初衷是實現一切的民主化,共同創造、共同建設、共同富裕,但現在卻變了味。
Launchpad現在成爲原生加密用戶唯一可能暴富的樂土,但這裏同樣存在問題。除了向平台繳費外,用戶還要經歷如同戰場般的體驗。資產發行開始變得套娃,甚至能脫離區塊鏈發展。雖然NFT和GameFi嚴格來說也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但至少它們有上鏈的部分,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讓這個行業出圈過。
從年初的AI框架開始,完全離鏈的項目也可以發幣了,甚至它本身又成爲一個鏈下的資產發行平台。極致的投機反而在讓行業的底線不斷降低,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當市場開始遇冷,敘事接力不上時,資產發行就開始玩起了龐氏騙局。某些項目組合了質押換分和打新的玩法,打新還能再質押,確實讓幣價一飛衝天。這種赤裸直接的手法,卻難以引起人們的興趣了。
在上一個週期中,各種飛輪、龐氏騙局、敘事中至少留下了DeFi這樣的寶藏,確實讓行業迸發出了大量新鮮想法。而這個階段的投機究竟能創造什麼?我只看到了對發行門檻的不斷簡化,隨之而來的惡性事件也同樣多。我們是否需要一種新的規則?
四、注意力經濟的興起
以前,一個項目的崛起靠的是敘事與技術,在凝聚共識後迸發。如今我們在買注意力,有的用積分去購買,有的像交易所那樣用真金白銀爲意見領袖組建MCN公司。電商平台加短視頻帶貨的組合營銷手法貫穿圈內,相比於創始人各種奔波講解技術,這種方式似乎直接有效得多。
注意力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最值錢的資產之一,但也難以衡量。某些平台正在嘗試將其量化,不過"說賺"模式並不算什麼創新,這在早期社交金融項目中就有體現。最大的創新是用AI驅動,聲稱能識別信息"價值",用AI衡量帶貨能力。然而,這種模式顯然也不能真正捕捉長期價值,代幣正在成爲一種"快銷品"。
積分制三板斧的弊端已經顯而易見,我在前幾篇文章中也有復盤過某些項目給這個圈子帶來的影響。如果未來的項目是靠購買注意力,我很難評價這種行爲有沒有錯。只能說項目努力營銷沒有罪,不過如今的圈子有種全員炒作化的趨勢。舊加密時代確實已經走到盡頭。販賣影響力賺錢已經成爲一種成熟的生意,從政治人物到大型交易所再到如今的意見領袖,沒有任何項目因此繁榮,大家都是在各取所需。
結語
穩定幣將會邁向世界,區塊鏈支付已成定局。但生活在這裏的原住民或許不需要這些,我們需要鏈上原生的穩定幣,需要非金融化,需要下一次浪潮,我們也不想活在一個販賣流量的Web3裏。
時間確實在證明一些比特幣早期支持者們當年說的沒錯,但我還是希望未來他們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