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能訓練模型?OpenLedger 如何降低 AI 參與門檻】



在傳統 AI 模型訓練的語境下,訓練一套高質量模型通常意味着需要龐大的數據資源、昂貴的算力基礎設施以及專業的算法團隊。這種高門檻排除了絕大多數普通個體的參與機會,也造成了模型訓練主導權的高度集中。而 OpenLedger 所構建的去中心化 AI 數據網路,正試圖打破這一舊格局,讓“人人都能參與模型訓練”不再是空談。

一、數據貢獻的去中心化機制

在 OpenLedger 的體系中,AI 模型的訓練並不依賴於單一機構的數據收集,而是通過稱爲 Datanets 的數據網路進行多源協作。每一個用戶、每一個節點,都可以基於開放任務(OpenTask)參與數據的收集、標注、過濾與驗證。

這一過程通過兩項機制保障可信與激勵:

(1)PoA(Proof of Attention)數據確權機制:確保數據的生產行爲可以被記錄、追溯與量化,真正做到“誰參與、誰貢獻、誰確權”;

(2)OpenTask 標準化任務協議:通過模塊化描述任務要求,讓不同背景的用戶也能理解並參與其中,降低技術門檻。

簡而言之,在 OpenLedger 中,一個 Web3 用戶只需完成平台發起的任務,比如提供樣本數據、參與驗證、反饋模型表現,就已經成爲了模型訓練的一部分。

二、模型訓練的輕量化與透明化路徑

OpenLedger 不僅將數據來源外包給社區,也嘗試通過輕量化模型架構,降低微調訓練的硬件門檻。平台傾向引導模型使用專用小模型(SLM),這些模型通常只針對特定領域任務而非通用智能需求,因此所需的訓練資源更可控。

與此同時,OpenLedger 通過鏈上記錄訓練流程的元數據,使得模型訓練過程具備一定的可驗證性與透明度。這對於非專業開發者尤爲關鍵:他們不再需要理解底層算法細節,只需遵循平台提供的任務流程參與其中,即可貢獻力量。

這種結構讓我們看到一個清晰的方向:未來的 AI 訓練將不再是大型研究院的專屬,而是一種“由社區驅動的數據共建網路”。

三、激勵系統如何綁定“訓練參與者”角色?

OpenLedger 的激勵設計並不局限於模型調用端的分潤,還延伸至訓練過程中每一類關鍵角色:

(1)數據貢獻者:上傳、篩選和整理數據;

(3)微調協作者:通過 OpenTask 參與特定模型的訓練優化;
(4)評估節點:爲訓練完成的模型進行性能驗證。

上述每一類角色都可通過積分系統獲取貢獻憑證,並映射到未來代幣體系中。這套設計在保證去中心化參與的同時,激勵了長期的協作網路形成。

在 OpenLedger 的設計中,模型訓練的權力和收益將逐步回歸社區。每一個用戶都不只是消費者,而是構建者、訓練者與驗證者。這不僅是對傳統 AI 體系的挑戰,也是 Web3 參與邏輯在 AI 領域的自然延伸。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