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Defi教父開燒以太坊基金會!Andre Cronje:到底錢花去哪裡,連回覆、轉發都懶?
Andre Cronje 公開質問以太坊基金會資金去向,凸顯開發者與核心組織間的透明度拉鋸。 (前情提要:以太坊基金會三個月拋售 2.1 萬枚 ETH,悄悄換得 7,294 萬美元路線圖資金) (背景補充:以太坊核心開發者Péter Szilágyi怒轟:ETH基金會薪酬不公、權力圍繞Vitalik Buterin集中…) 當區塊鏈世界的旗艦項目被懷疑內部資金分配不明時,動盪往往不只反映在價格,而是直接挑戰社群對去中心化治理的信仰。被譽為「DeFi 之父」的 Andre Cronje 21 日發文,直指以太坊基金會(Ethereum Foundation,以下簡稱基金會)對開發者資源配置「形同空白」。 DeFi 教父公開質疑 Cronje 表示過去為在以太坊主網部署與維運花費超過 700 枚 ETH,但從未獲得官方撥款、商務對接或社群宣傳,反觀他投入的 Sonic 生態系卻能獲得全方位支援,質疑聲浪隨即在加密社群擴散,市場再度聚焦基金會財務透明度與決策機制。 Cronje 透露,基礎設施投入是冰山一角,真正令人不解的,是基金會對核心貢獻者的「沉默」。他指出部署與基礎設施累計燒掉逾 700 ETH(約數百萬美元)。而過去 Polygon 創辦人 Sandeep Nailwal 也對同樣問題感到憂心,顯示對基金會資金流向的質疑早已累積。 我真的不明白,以太坊基金會(EF)到底在資助/支持誰?我在以太坊上開發的時候,僅部署基礎設施我就花了 700 多個ETH。 但以太坊基金會從來沒有回復過我,沒有業務聯繫,沒有資金,沒有任何支持,甚至連一條轉發都沒有。 基金會的公開帳本與灰色地帶 基金會近年嘗試用報告回應外界關切,官方數據指出,對外補助額度較前一年增加 35%。2025 年第一季,基金會暫停生態系統支持計畫,並把 3260 萬美元投入隱私相關專案,強調策略聚焦。 此外基金會也把逾 1560 萬美元存入 Morpho 協議,意圖透過 DeFi 產生收益維持國庫。 然而,核心開發者 Péter Szilágyi 曾直言不諱,指出薪酬與市值相比偏低,並警告: 「低薪會迫使開發者尋求外部資金,帶來利益集團滲透的風險。」 即便基金會替 Tornado Cash 開發者設立辯護基金,但外界仍擔心權力過度集中在 Vitalik Buterin 及少數領導者手中,決策過程缺乏充分公開。 Sonic 的對照組 與基金會的保守風格相較,Cronje 創立的 Sonic Labs 採用高舉高打策略,其旗艦項目 Flying Tulip 透過 SAFT 模式完成 2 億美元種子輪融資,估值達 10 億美元,並計畫在公開銷售中再募最多 10 億美元。團隊把資金投入 Aave、Ethena 等收益協議,期望獲得約 4% 年化報酬(約 4000 萬美元),用於持續開發、用戶激勵與代幣回購,進而提供前期零手續費交易。 Sonic 與 EVM 相容,同時支援 Solana、Avalanche、BNB 等鏈,交易確認時間約 0.72 秒,定位成高手續費結構下的平價入口。 Cronje 把 Sonic 的「可見扶持」與以太坊上「看不見的援助」做出對照,宣稱這正是開發者流向新興鏈的重要誘因。事實上,以太坊龐大的總鎖倉量與開發者生態仍處領先地位,但在資金與人才全球競逐日益激烈的環境中,透明度不足足以動搖核心吸引力。 以太坊的下一步 基金會是否會公開更加細緻的財務與治理細節,目前尚無明確時程。若高層選擇維持現狀,Cronje 700 ETH 的控訴恐怕只是開端。對外部專案而言,資金補助之外,基金會願意「拉線」做商務引介與市場宣傳同樣關鍵。若基金會無法提出具體行動方案,開發者流失、二層解決方案分流效應及新鏈競爭,都可能逐步侵蝕以太坊的協議經濟護城河。 鏈上世界的信任往往建立於公開可驗證的紀錄。當基金會的帳本與決策過程仍有灰區,社群質疑便難以消散。從 Cronje 的 700 ETH 到 Szilágyi 的低薪抗議,事件折射出同一命題:去中心化不只是技術,也需在治理上落實透明與共識。對以太坊而言,如何在效率與公開之間取得平衡,將決定下一個十年的競爭位置。 信任之鐘已響,基金會若能正面回應,還有機會把危機化為強化機制的契機;若選擇保持沈默,這次的裂痕可能成為推動開發者另尋出路的分水嶺。 相關報導 以太坊基金會成立「dAI 團隊」:將以太坊變成 AI 與機器經濟的首選結算與協調層 SharpLink持倉30萬枚ETH,超以太坊基金會成最大持有者!剛融資四億美元:會繼續加倉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財政五大改革:2030年前降低ETH支出至5%、加強質押與 DeFi 部署、擴展 Cypherpunk〈Defi教父開燒以太坊基金會!Andre Cronje:到底錢花去哪裡,連回覆、轉發都懶?〉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