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Earn:2025年10月最熱門的加密貨幣趨勢,將關注轉化爲被動收入

截至2025年10月11日,"AI Earn" 在加密Twitter和去中心化金融圈中蓬勃發展,將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相結合,讓用戶能夠在不費力的情況下將日常活動(如社交存在、數據共享或AI模型貢獻)貨幣化。在$191 億的閃崩恢復中,這一趨勢承諾通過AI優化協議實現每日2-15%的收益,吸引了超過900萬用戶到SWL Miner和$ICECREAM等平台。從BNB鏈上的注意力追蹤獎勵到Plume Network上的RWA收益,AI Earn使加密收益大衆化,連接到更廣泛的區塊鏈趨勢,如去中心化AI代理和雲挖礦。對於那些尋求低努力高收益的愛好者來說,這是通往可持續去中心化金融的Gateway,強調在波動性中的安全錢包。

什麼是AI Earn? AI驅動的被動加密獎勵

AI Earn 指的是機器學習算法自動化收入流的生態系統,通過像 Solana 或 BNB 這樣的鏈上的代幣獎勵用戶的投入,例如注意力、計算能力或數據。像 $ICECREAM 的項目利用 AI 跟蹤真實的社交互動,支付而不需要內容創作——想象一下爲真實的滾動獲得收入。與傳統的質押不同,它利用 zk 證明來實現隱私和效率,將閒置資源轉化爲收益。在實際操作中,它就像被動挖礦:在 SWL Miner 上租賃 AI 優化的雲計算能力,獲得 2.5-3.5% 的每日 BTC/ETH 回報,無需硬件。這符合 2025 年 AI 加密的繁榮,預計該行業的市場總值將達到 $240-270 億。

  • 核心機制: AI代理在鏈上驗證貢獻,公平分配代幣。
  • 收益示例:$ICECREAM 支付存在;GAIB_AI爲RWA質押提供15%的年收益率。
  • 可訪問性: 移動優先,支持180多個國家的全球用戶。
  • 風險邊際: 較槓杆交易的門檻低,但要注意流動性。

爲什麼AI Earn在2025年閃崩後的市場中備受關注

閃崩後,用戶渴望穩定的、由AI驅動的收益,而非投機性的多頭,這推動了“AI Earn”的熱潮,相關代幣如TAO和FET的交易量激增超過300%。X的熱度突出了公平的注意力經濟,反擊廣告疲勞的Web2模式——$ICECREAM的“無須努力,只需出現”口號在疲憊中引起共鳴。監管順風使得像Assemble_io的NS3這樣的合規平台受益,AI摘要爲新聞阿爾法賺取$ASM 。現實世界的應用包括Dropee上的遊戲獎勵或Ozak AI的預售翻轉到$1 目標。這不僅僅是炒作;SWL Miner中的綠色能源整合與可持續加密趨勢相一致。

  • 市場動量:根據CoinGecko,AI加密貨幣年初至今漲71%。
  • 用戶增長: SWL 上超過 900 萬; Dropee 上的病毒式任務。
  • 創新聯繫: 反映了Bittensor的機器學習獎勵,但可以移動訪問。
  • 情緒提升:自10月1日以來,X在“AI賺取加密貨幣”上的帖子增加了200%。

AI Earn是如何運作的:從關注到代幣

從像$ICECREAM這樣的平台開始:連接錢包,讓AI監控X的存在,賺取BNB鏈代幣以驗證花費的時間——無需發布帖子。對於更深的操作,在GAIB_AI上進行質押,以通過Plume的RWA收益獲得NestCredit獎勵,達到15%的年化收益率。通過SWL進行雲挖礦,利用AI進行哈希優化,每日支付並支持24小時提現。像NS3這樣的工具聚合$ASM 質押的新聞,將信息與收入結合。始終在獲得許可的DEX上使用多重籤名錢包以保護資金。

  • 步驟 1: 錢包連接;AI 驗證輸入 ( 例如,通過鏈上預言機的注意 )。
  • 發獎: 即時代幣; 例如,2.5% 每日於$100 質押 = $2.50.
  • 可擴展性:移動應用程序可隨時隨地賺取,基於SWL的全球影響力。
  • 退出提示:兌換穩定幣以對沖波動性。

總之,AI Earn是2025年輕鬆賺取加密收益的殺手級應用,從注意力代幣到AI挖礦——在SWL或$ICECREAM等安全平台上搶佔位置,使用穩定幣進行多元化,跟蹤X以完成任務。探索Bittensor文檔或Dropee活動以獲取信息;在這場AI與區塊鏈的融合中,被動參與可能會帶來豐厚的收益。

BTC-0.58%
ETH0.46%
TAO1.45%
FET-5.0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