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 Canton Network:具有機構級隱私與合規性的公共區塊鏈 - ChainCatcher

原標題:Canton Network: Most Realistic Blockchain
來源:Tiger Research
編譯:Zhou,ChainCatcher

*編者注:*Canton 誕生於機構上鏈與 RWA 代幣化加速落地的賽道拐點,公鏈的完全公開與去中心化長期與金融機構的隱私、合規與治理需求錯位。而 Canton 以“公共許可型 + Daml”實現子交易級選擇性透明與權利—義務工作流程,配合 Participant/CSP/vCSP 的“網路之網”架構,既保留實時結算與原子可組合性,又在巴塞爾口徑下更容易降低資本佔用,使機構能夠在遵守法規的同時保護隱私。

值得注意的是,Canton Network 的開發商 Digital Asset 於 6 月宣布完成 1.35 億美元戰略融資,由 DRW Venture Capital 和 Tradeweb Markets 領投,參與機構包括 BNP Paribas 、 Circle Venture s、 Citadel Securities 、 DTCC 、 Virtu Financial 、 Paxos 等傳統金融和加密領域的知名企業;目前 Canton 上的代幣化資產超過 6 萬億美元,規模大於大多數國家的 GDP。該網路每天還處理超過 2800 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回購交易。另外,它的代幣 Canton Coin 沒有 VC/基金會預留、完全按貢獻分配,並以費用銷毀 + 獎勵鑄造的均衡機制激勵早期超級驗證者。

以下是正文:

  • 解決區塊鏈與機構的不匹配問題:傳統區塊鏈的徹底透明和去中心化與金融機構對隱私、監管合規與控制的要求相衝突,將採用範圍限制在試點階段。
  • 實現選擇性透明架構:“公共許可型”模型結合 Daml 智能合約,允許在交易層面進行隱私控制,滿足巴塞爾監管標準,並通過權利—義務框架支持機構級工作流程。
  • 實現真正的機構級規模:400 多家機構、6 萬億美元以上的代幣化資產、每日 300 萬筆交易,自 2024 年推出以來,美國銀行等主要參與者執行 7*24 鏈上國債交易。

1.介於區塊鏈理想與現實之間

自誕生之初,區塊鏈技術就建立在兩個核心原則之上:1)徹底透明,即所有交易對公衆可見;2)去中心化,即系統在沒有中心控制的情況下運行。雖然這些理想塑造了區塊鏈的早期發展,但現實已經顯著偏離。

在早期階段,早期採用者圍繞透明與去中心化開發了服務。但採用者僅限於小衆社群。隨着更廣泛的參與變得必要,人們逐漸清楚,完全用區塊鏈基礎設施替換現有系統並不現實。

對金融機構而言,挑戰更爲突出。徹底透明意味着交易策略與企業財務數據可能暴露;去中心化與對控制與治理的需求相衝突。

結果是,區塊鏈的基本理念與機構對隱私、監督、監管合規與可擴展性的要求發生衝突。盡管機構認識到諸如實時結算、資本效率等明確優勢,但大多數仍停留在試點階段。

然而,持續增長不能依賴於一小撮意識形態支持者。制度的採用與更廣闊的市場擴張需要將務實需求置於哲學純粹性之上。

2. Canton Network:一種務實路徑


來源:Canton Network

Canton Network 的出現是爲了解決區塊鏈理想與制度現實之間的矛盾。不同於依賴絕對模型的早期區塊鏈,它引入了靈活性,使機構可以選擇如何管理信息與控制。

這種方法反映了金融機構的實際需要:有些信息必須對監管者完全透明,但要對競爭對手保密;必須在保護客戶隱私的同時仍能進行內部審計。傳統區塊鏈以完全披露/完全不透明的二元模式,無法容納這些細微需求。

Canton Network 通過 Canton 協議實現差異化,該協議使機構在保留區塊鏈實時結算和資本效率優勢的同時,滿足監管要求並管理風險。由此將其定位爲支持從試點走向大規模機構採用的基礎設施。

從本質上講,Canton 協議能夠實現對應用程序和交易的獨立控制、通過獨特的“利益相關者證明”共識模型實現可配置的隱私以及跨獨立操作系統的互操作性。

2.1. 機構級工作流程設計

這項功能由 Daml 實現,這是一種專爲安全高效地自動化多方金融工作流程而設計的函數式編程語言。通過利用 Daml,Canton Network 提供了一種替代現有智能合約框架(例如以太坊的 Solidity)的方案,並提供了針對機構用例量身定制的架構。

Daml 圍繞權利與義務來構建合約,這與金融交易的本質直接相關。每一份金融協議都可以被拆解爲權利的轉移和一系列義務。

例如,在租賃合同中,租客擁有佔用公寓的權利,但負有支付維護費用的義務;房東有收取押金的權利,但負有提供房屋使用權的義務。Daml 將此類關係精確編碼爲可執行形式。

Daml 和 Canton 通過智能合約級原子可組合性,將不同的系統整合成一個自動化工作流。在該模型中,所有相互依賴的步驟可以同時成功或同時失敗,從而確保交易的完整性。

房地產交易就是一個例證:一旦買方存入資金,貸款審核即自動啓動;獲批後,產權過戶推進。每一階段都受明確定義的權利與義務約束,整個過程被視爲一筆不可分割的交易。若任何一步失敗,系統回滾至初始狀態。

同樣重要的是系統的靈活性與可控性。經各方同意,合約可以修改,以適應諸如監管變化或法院判決等意外情況。

通過 Daml,Canton Network 提供了機構運營所需的條件:權利與義務的明確定義、貼近實踐的工作流、內置的適應性與治理能力。由此使機構在不犧牲效率的前提下滿足合規與隱私需求。

2.2. 監管與隱私

金融機構採用區塊鏈的首要障礙是監管,這與數據隱私與運營控制緊密相關。其中最重要的障礙之一是《巴塞爾協議》,即由國際清算銀行(BIS)下屬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雖然這些標準不具有法律強制性,但通常通過各國立法實施,從而具有實際效力。

來源:Basel Rules

根據巴塞爾協議,在公鏈上發行的無抵押資產屬於“第二類”,風險權重高達1250%。實際上,這意味着持有1億韓元的區塊鏈資產需要12.5億韓元的監管資本,大規模使用並不經濟。

Canton Network 通過“公共許可型”架構來解決了這一問題。類似互聯網本身是開放的,但對銀行網站等敏感平台限制訪問;Canton 將開放性與精細的訪問控制結合起來。

這通過前述的子交易級隱私特性實現。只有直接參與交易的各方可以查看並記錄與其相關的具體數據,而其他參與者不能看到其需要知道的信息之外的內容。以銀貨交割(DvP)交易爲例,銀行只會看到現金劃轉,證券存管方只會看到證券交割。

Daml 智能合約允許對數據訪問與動作進行細粒度控制,確保被代幣化的傳統資產可以被認定爲“第一類”風險暴露,從而避免懲罰性資本佔用。同一機制也支持爲審計方進行選擇性披露,在不損害保密性的情況下實現監督。

因此,Canton 解決了早期區塊鏈發展中一個關鍵的制約因素。公鏈的完全透明性會損害隱私性,而私鏈的完全不透明性則會阻礙互操作性。通過提供選擇性透明度,Canton 使機構能夠同時遵守法規並保護隱私。

2.3. 金融體系規模下的性能

區塊鏈要想在資本市場中生存,就必須與現有金融基礎設施的規模相匹配。僅外匯交易的日交易額就超過7.5萬億美元,股票、債券和衍生品的總交易量更是高達數十萬億美元。因此,機構需要區塊鏈系統能夠達到現有的性能基準,在高峯時段保持穩定,並支持全天候不間斷運行。

Canton Network 通過“網路之網”架構滿足這一要求。不同於作爲單體系統運行的傳統區塊鏈,Canton 的結構像交通網路,其中多個子網路互聯以分擔負載並確保韌性。

參與者節點:代表機構的節點,僅驗證自身交易,並可安全地承載多個實體。

CSP(Canton 服務提供商):區域性基礎設施提供者,連接參與者節點並提供符合當地監管要求的服務。

vCSP(虛擬雲服務):全球同步層,爲跨應用與跨區域結算提供公共骨幹;首個生產級示例目前由 30 多家主要機構運營。

這種分層設計的功能類似城市交通系統。參與者節點像一棟棟建築,CSP 則是區域道路網,而 vCSP 相當於連接各區域的高速公路。節點可以連接多個 CSP;一條路徑擁塞時,交易可重路由;通過增加新的 CSP 可以擴展容量。

以三星與蘋果之間的跨境交易爲例。

三星的節點連接到持有數字韓元的韓國 CSP,蘋果的節點連接到持有數字美元的美國 CSP。二者同時連接全球 vCSP。當蘋果下單時,智能合約托管 100,000 美元;一旦三星確認發貨,托管資金自動釋放給三星。整個流程在數分鍾內完成,相比之下,傳統國際電匯通常需要兩到三天。

在此過程中,韓國 CSP 驗證三星的數字韓元活動,美國 CSP 驗證蘋果的數字美元活動,vCSP 確保兩個網路間的原子結算。與此同時,其他 CSP 可以並行處理無關交易(例如 LG–Sony 或 Google–Microsoft 的交易),從而放大系統吞吐量。由於 CSP 獨立運營,整體容量隨提供者數量增長而擴展。

這種並行方法支持跨同步域並發執行。目前,Canton 每秒處理超過四筆交易,單日記錄超過 350 萬筆 Canton Coin 相關事件。Digital Asset 及其機構合作夥伴已成功執行鏈上美國國債交易和回購交易,即使在周末也能展現持續結算能力。

3.構建 Canton 生態

Canton Network 解決了區塊鏈採用的經典“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沒有用戶就沒有服務,沒有服務也不會有用戶加入。它通過獨特的激勵與分發模型來實現這一點。

該網路的核心是Canton Coin ,它是該網路的原生數字貨幣。許多區塊鏈項目會預先挖出代幣,並按比例分配給創始人或風險投資者,而 Canton Coin 的分配完全基於對網路的貢獻。不會預先分配給風險投資或基金會。參與者只能通過提供有形價值(無論是運營基礎設施、開發應用程序還是進行交易)來賺取代幣。實際上,這種分配類似於按勞動支付的工資。

來源:Cantonscan

第二個特點是“銷毀與鑄造”的平衡機制。用戶支付的交易費會被銷毀,從而永久減少供應量,同時新幣則會鑄造出來作爲對貢獻者的獎勵。這在由使用量驅動的稀缺性和由貢獻量驅動的發行量之間建立了平衡。

獎勵分配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演變。在早期階段,負責建立網路基礎設施的超級驗證者將獲得更高的獎勵。隨着系統逐漸穩定,獎勵份額將轉向構建應用程序和服務的開發者。這類似於新城市的發展,最初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道路和公用事業上,隨後零售和服務提供商的增長。

4.Canton Network 的前進路徑

自 2024 年 7 月正式啓動以來,Canton Network 已向金融機構證明了其實用價值,超越了技術裏程碑,實現了強勁增長。


來源:Cryptodiffer

這在融資上有所體現。2025 年 6 月,Canton 完成 1.35 億美元融資,由 DRW Trading 與 Tradeweb 領投,衆多傳統金融機構廣泛參與。這些機構不僅是投資者,還是服務開發與運營的積極貢獻者。

其處理資產的規模更加引人注目。Canton 上的代幣化資產超過 6 萬億美元,規模大於大多數國家的 GDP。該網路每天還處理超過 2800 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回購交易。

具體的應用案例正在湧現。2025年8月12日,美國銀行、Circle、Citadel證券、DTCC、法國興業銀行和Tradeweb完成了首個周末鏈上融資交易,涉及美國國債和USDC,標志着24/7資本市場的出現。

穩定幣結算是另一個備受關注的領域。Circle 將 USDC 與 Canton 整合,強調隱私控制的作用,而 Paxos 則作爲驗證者加入。機構強調,在公司間支付中,穩定幣能夠滿足監管要求,同時確保交易細節的機密性。

展望未來,預計將有更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 RWA 代幣化領域。房地產、大宗商品和藝術品可能會緊隨其後,從而提升流動性,使其遠超目前已代幣化的 6 萬億美元。

從長遠來看,Canton 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資本市場,全天候運營,不受時區或邊界的限制。納斯達克支持代幣化股票的申請等發展凸顯了這一轉變。

因此,Canton 將自身定位爲針對當前轉型而優化的基礎設施——將區塊鏈的優勢與制度需求相連接。其發展軌跡將取決於它如何有效地平衡理想與現實需求。

點擊了解ChainCatcher在招崗位

USDC-0.0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