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CEO Jack Mallers 的摩根大通銀行帳戶在 10 月被突然關閉,銀行援引《銀行保密法》中未指明的「令人擔憂的活動」作為理由,但拒絕提供具體說明。Mallers 透露,他父親在該銀行做了 30 多年的私人客戶,但摩根大通仍無預警終止其銀行帳戶,並警告「將來可能無法為他開設新帳戶」。
摩根大通突關銀行帳戶引爆加密圈憤怒
(來源:Strike CEO Jack Mallers)
「上個月,摩根大通把我趕出了銀行。這太奇怪了。我父親在那裡做了 30 多年的私人客戶。每次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都說同樣的話:『我們不能告訴你,』」Mallers 在 X 上寫道。這段話迅速在加密社群引發軒然大波,因為它觸及了整個產業最敏感的痛點:加密企業家的銀行帳戶被任意關閉。
更諷刺的是時間點。就在幾週前,前總統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金融機構僅僅因為個人或公司從事加密貨幣相關活動而取消其銀行帳戶。這項行政命令被視為川普政府支持加密產業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終結拜登時代針對加密企業的「去銀行帳戶化」現象。然而,摩根大通在行政命令簽署數週後就關閉 Strike CEO 的銀行帳戶,顯示這項政策在實際執行層面可能遇到阻力。
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JPMorgan đóng tài khoản ngân hàng mà không báo trước! CEO Strike: Hành động bóp nghẹt của Biden 2.0 lặp lại
Strike CEO Jack Mallers 的摩根大通銀行帳戶在 10 月被突然關閉,銀行援引《銀行保密法》中未指明的「令人擔憂的活動」作為理由,但拒絕提供具體說明。Mallers 透露,他父親在該銀行做了 30 多年的私人客戶,但摩根大通仍無預警終止其銀行帳戶,並警告「將來可能無法為他開設新帳戶」。
摩根大通突關銀行帳戶引爆加密圈憤怒
(來源:Strike CEO Jack Mallers)
「上個月,摩根大通把我趕出了銀行。這太奇怪了。我父親在那裡做了 30 多年的私人客戶。每次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都說同樣的話:『我們不能告訴你,』」Mallers 在 X 上寫道。這段話迅速在加密社群引發軒然大波,因為它觸及了整個產業最敏感的痛點:加密企業家的銀行帳戶被任意關閉。
他分享了一封摩根大通來信,信中提到在例行監控中發現了一些未指明的「令人擔憂的活動」。該通知指出了《銀行保密法》規定的義務,並警告說,銀行將來「可能無法為他開設新帳戶」。這種模糊的指控方式是銀行帳戶關閉事件中最令人挫敗的特徵,被關閉者無法得知具體原因,也就無從辯護或改正。
更諷刺的是時間點。就在幾週前,前總統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金融機構僅僅因為個人或公司從事加密貨幣相關活動而取消其銀行帳戶。這項行政命令被視為川普政府支持加密產業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終結拜登時代針對加密企業的「去銀行帳戶化」現象。然而,摩根大通在行政命令簽署數週後就關閉 Strike CEO 的銀行帳戶,顯示這項政策在實際執行層面可能遇到阻力。
摩根大通的舉動讓一些業內人士質疑,許多人稱之為「扼喉行動 2.0」(據稱是拜登時代為將加密貨幣公司與銀行系統隔離而採取的行動)的事件是否真的已經結束。「扼喉行動 2.0」一詞指的是奧巴馬時期司法部的一項舉措,該舉措推動銀行限制向發薪日貸款機構和槍支經銷商等「高風險」行業提供服務。加密產業認為,拜登政府採用了類似策略對待加密企業。
川普數位顧問炮轟摩根大通,指控違反行政命令
曾任川普數位資產顧問委員會主席、現任 Tether 策略顧問的 Bo Hines 迅速對該銀行提出了批評。「嘿,Chase(摩根大通)……你們知道『扼喉行動』已經結束了吧?只是確認一下,」他在 X 上寫道。這種直接的公開質問顯示,川普陣營對摩根大通的行為感到不滿,認為這違背了總統行政命令的精神。
Bo Hines 的介入將這起個人銀行帳戶糾紛升級為政治事件。作為川普數位資產顧問委員會的前主席,Hines 在加密政策制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公開批評意味著這起事件可能引發更高層級的政治關注,甚至可能促使監管機構介入調查摩根大通是否違反了總統行政命令。
更廣泛地說,這起事件暴露了總統行政命令與銀行實際操作之間的鴻溝。行政命令雖然表明了政府的政策方向,但如何確保銀行遵守,如何界定什麼算是「僅僅因為加密貨幣活動」而關閉銀行帳戶,如何處理銀行以「風險管理」或「反洗錢」為由的關閉決定,這些執行細節仍然模糊不清。摩根大通可以辯稱其關閉 Mallers 銀行帳戶並非僅因加密活動,而是基於「令人擔憂的活動」,從而規避行政命令的約束。
Mallers 與 Dimon 的長期公開衝突
Mallers 與摩根大通執行長 Jamie Dimon 曾多次公開發生衝突,後者也經常批評比特幣。這種長期的對立關係為這次銀行帳戶關閉事件增添了額外的戲劇性。在去年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Mallers 對 Dimon 的言論不以為然,他說:「傑弗裡·愛潑斯坦的銀行家擔心,一個位於達沃斯滑雪勝地的分佈式、去中心化、開放的公共資金可能會被用於壞事,我怎麼看?我真的不在乎。」
這段話充滿了諷刺意味。Mallers 提到「傑弗裡·愛潑斯坦的銀行家」是指摩根大通曾為已故性犯罪者愛潑斯坦提供銀行服務長達多年,這段關係讓摩根大通陷入法律糾紛並最終支付了巨額和解金。Mallers 的言論暗示,摩根大通過去為真正的罪犯提供服務,卻現在以道德理由拒絕為合法的加密企業家提供銀行帳戶,這種雙重標準令人不齒。
Jamie Dimon 對比特幣的敵視態度是公開的。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比特幣為「騙局」、「毫無價值」,並聲稱政府應該關閉比特幣。這種立場使他成為加密社群最不受歡迎的傳統金融人物之一。在這種背景下,摩根大通關閉 Mallers 的銀行帳戶,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否帶有個人恩怨或意識形態偏見的色彩。
然而,從摩根大通的角度看,他們可能認為關閉某些銀行帳戶是審慎的風險管理決策。加密貨幣企業確實面臨較高的反洗錢合規風險,因為數位資產的匿名性和跨境流動性使其更容易被用於非法活動。銀行有法律義務監控可疑交易並報告給監管機構,若發現「令人擔憂的活動」,關閉銀行帳戶可能是他們認為必要的風險緩解措施。
去銀行帳戶化爭議的產業背景
多年來,加密貨幣公司一直聲稱受到美國監管機構的非正式施壓,迫使銀行避免接納數位資產客戶,但拜登政府否認了這一說法。「去銀行帳戶化」問題一直是保守派團體長期抱怨的問題,他們認為他們的銀行帳戶和捐款經常在沒有明確理由的情況下受到限製或終止。
加密貨幣公司也對監管機構施加的非正式壓力表示擔憂,他們認為這種壓力促使銀行悄悄切斷與區塊鏈新創公司的聯繫,尤其是在像 Silvergate 和 Signature Bank 這樣的加密貨幣友善機構倒閉之後。這兩家銀行的倒閉對加密產業造成了巨大衝擊,因為它們是少數願意為加密企業提供全面銀行服務的機構。它們的消失迫使許多加密公司尋找新的銀行合作夥伴,而大多數主流銀行對加密客戶持謹慎甚至排斥態度。
同時,各銀行辯稱這些關閉銀行帳戶的決定是基於風險的,並引用了遵守反洗錢法規和聯邦政府對數位資產等新興產業的審查等理由。他們指出,現有的監管框架使得加密貨幣客戶的進入流程特別困難,對了解你的客戶(KYC)和交易監控的要求也更高。
銀行關閉加密企業帳戶的常見理由
反洗錢(AML)合規風險:數位資產的匿名性和跨境流動性使監控更加困難
了解你的客戶(KYC)挑戰:加密交易的複雜性增加了客戶盡職調查的難度
監管不確定性:缺乏明確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使銀行面臨潛在法律風險
聲譽風險:與加密產業關聯可能影響銀行的公眾形象和監管關係
從銀行的角度看,這些擔憂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加密貨幣市場確實吸引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其進行洗錢、詐騙和逃稅。銀行作為受高度監管的機構,若被發現為非法活動提供便利,將面臨巨額罰款和刑事指控。因此,當銀行的合規系統標記出某些「令人擔憂的活動」時,他們往往寧可錯殺也不願承擔風險。
然而,加密產業認為這種做法過於粗暴且缺乏透明度。許多完全合法的加密企業家和公司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被關閉,卻無法得知原因或有機會申訴。這種「有罪推定」的做法與美國法律體系的基本原則背道而馳,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銀行保密法成雙面刃
《銀行保密法》本是用於打擊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重要工具,但在實際應用中也成為銀行拒絕提供服務的方便藉口。該法律要求銀行監控可疑交易並向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報告,但同時禁止銀行向被調查者透露調查內容。這種保密規定的初衷是防止犯罪分子得知調查並銷毀證據,但也使得合法的銀行帳戶持有者失去了為自己辯護的機會。
在 Mallers 的案例中,摩根大通正是援引《銀行保密法》作為拒絕說明理由的依據。這使得 Mallers 陷入了一個無解的困境:他不知道銀行認為他做了什麼「令人擔憂的活動」,因此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或改正行為。更糟糕的是,銀行還警告他「將來可能無法為他開設新帳戶」,這意味著即使他嘗試在摩根大通開設新的銀行帳戶,也可能被拒絕。
這種做法在加密社群引發了強烈反彈。許多人認為,如果某人真的涉及非法活動,執法機構應該提起刑事指控並通過司法程序處理,而不是讓銀行以模糊的理由關閉銀行帳戶作為變相的懲罰。這種「私刑正義」式的做法繞過了正當法律程序,使得個人或企業失去了基本的申訴權利。
川普行政命令執行力受質疑
就在幾週前,前總統川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禁止金融機構僅僅因為個人或公司從事加密貨幣相關活動而取消其銀行帳戶。這項行政命令被視為川普政府支持加密產業的重要舉措,旨在終結「扼喉行動 2.0」。然而,摩根大通在行政命令簽署後仍關閉 Mallers 的銀行帳戶,顯示這項政策在實際執行層面可能遇到阻力。
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界定和執行這項行政命令。摩根大通可以辯稱其關閉 Mallers 的銀行帳戶並非「僅僅因為」他從事加密貨幣活動,而是基於例行監控中發現的「令人擔憂的活動」。這種說法在技術上可能不違反行政命令,但實質上仍然達到了排除加密企業家的效果。
這起事件暴露了總統行政命令與銀行實際操作之間的鴻溝。行政命令雖然表明了政府的政策方向,但如何確保銀行遵守,如何界定什麼算是「僅僅因為加密貨幣活動」,如何處理銀行以「風險管理」或「反洗錢」為由的關閉決定,這些執行細節仍然模糊不清。若沒有更具體的執行指南和懲罰機制,行政命令可能淪為一紙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