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股票代幣化和超時空資產運動,比特幣價值再上新維度
作者:BCH Alpha研究員 CG|一劍 Cyrus_g3
或許因爲我們在Crypto行業呆的太久,很多時候我們思考問題都是Crypto本位。
所謂Crypto本位就是,無論什麼事,都會先問,這對於Crypot有啥好處呢?Crypto需要這些嗎?能炒嗎?
比如,股票代幣化這個事,從Crypto本位來講,好像確實沒啥用,一個每日波動只有1-3%的股票代幣,哪有每日波動300%的Meme來的刺激呀,而且,股票代幣很雞肋呀,在股市裏炒和在幣圈炒有啥區別呢?敘事一點不性感啊。這個股票代幣來幣圈就是爭奪流動性呀,沒啥用啊。所以,Crypto根本不需要股票代幣這種東西。這就是典型的Crypto本位思維。
但是,股票代幣化這個事,可能得放棄Crypto本位,我們得嘗試反向思考一下:
或許不是Crypto需要股票,而是股票需要Crypto呢?
爲什麼?
試想一下:
如果你是一個即將IPO的擬上市公司CEO,你現在面對兩個市場:
一個市場是每日交易7-8個小時,周末節假日休市,地域限制嚴格(如僅限歐美投資者)。
而另一個是7*24h永不停歇的市場,且全球任意聯網的用戶都可以參與你的股票交易。
你會選擇在哪一個市場上市?
再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股票代幣不僅可以用於交易,還可以非常絲滑方便地在借貸協議裏進行抵押借出USDT來?如果你是一個分紅股,那就更香了,你的股票代幣還會像stETH那樣被更多鏈上協議組合,進而被打包成基準收益產品、本息分離產品以及各類Yield產品?這些產品都將牢牢鎖定你的股票流動性,而且讓你的股票更有用,更有炒作空間。
那麼,你又會做如何選擇呢?
我想,單單7*24h+全球無國界交易市場這一點,對於深諳交易之道的上市公司老板們,就已經足夠吸引人了。很明顯,第二種市場,就是股票被代幣化後,以Crypto的形式進入鏈上市場。
所以,Crypto市場可能不一定需要股票,但是,股票可能很需要Crypto,尤其2025年以後的股票公司更需要Crypto。因爲,你不搞7*24+無國界交易,意外着你將失去大量交易時間、大量用戶、以及大量可組合玩法,近一步,你將失去巨大的流動性和市場。久而久之,擁有更多交易時間和更多交易用戶的鏈上股票將擁有更多流動性,從而最終擁有定價權。
這就是股票代幣化正在對傳統股票市場正在形成的衝擊。
這時,肯定會有很多人要說:股票代幣化都折騰這麼多年了,之前一直沒有啥起色,爲什麼現在突然就行了呢?該不會又是炒冷飯吧?
確實,自2017年以來,一直都有大量探索股票代幣化的項目,比如STO發行平台Polymath,股票代幣交易所tZERO,甚至FTX的股票代幣實驗等等,但是,他們都失敗了。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原因是合規政策的限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推動時機和推動者的身分。
之前的股票代幣化推動者(2024年之前),更多是當時還未成主流的Crypto原生力量。在比特幣ETF正式通過之前,在傳統機構湧入Crypto之前,在美國加密友好政策推出之前,Crypto仍是一個非主流的且以散戶爲主的小市場。
但是,自2024年以來,Crypto市場逐漸變成由政府牽頭、政策開道、機構主導。ETF通過了,貝萊德等傳統巨頭進來了,美國政府主導的加密友好政策一個接一個,天時和地利都變了,接下來就看是哪些人下場來推動了。
那麼,這次股票代幣化的推動者和之前又有哪些不一樣呢?
來,我們來看兩組目前正在大力推動股票代幣化的部分機構清單:
第一組:Robinhood、Coinbase、Kraken
第二組:BlackRock、Goldman Sachs、JP Morgan
第一組比較好理解,Robinhood作爲新型的面向散戶的股票經紀人平台,本來就在分流納斯達克、紐交所、Euronext(歐洲最大的股票交易所)等傳統股票市場的用戶,Robinhood大力推動股票代幣化,則是延續原有的戰略,以股票代幣化繼續蠶食傳統股票交易市場份額。而Coinbase、Kraken等Crypto交易所,則是在Crypto之外,以股票代幣化拓展傳統股票市場。
第一組清單裏的機構,都是傳統股票市場擺在明面上的競爭對手,但是,他們對於納斯達克、紐交所、Euronext等傳統股票交易市場來說,規模依然非常非常小,甚至還構不成威脅。
但是,第二組清單就不簡單了。
我們來看下,BlackRock(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管巨大,管理超過11.5萬億美金資產;JP Morgan(JP摩根)管理3.5萬億美金資產,Goldman Sachs(高盛)管理2萬億美金資產,三家合計掌握超過17萬億美金資產,17萬億是什麼概念呢,全球TOP10的股票市值總和約20萬億,三家管理的資產規模接近其85%。
他們手握重金(巨大流動性)是納斯達克、紐交所等傳統股票市場的最大機構用戶,其中,僅BlackRock管理的ETF就佔美國ETF市場總規模的35%。
不僅如此,他們還是最大的投行和股票經紀商。
可以這樣說,這些資管巨頭,手裏不僅有錢(掌握流動性),還有一堆準上市公司的股票發行權以及一大堆機構交易用戶,他們手裏唯一沒有的是:股票交易市場。(雖然BlackRock也是紐交所的股東,但畢竟不是自己家的)。
大家都知道,資產交易市場是流動性中心,是金融市場最肥的一塊肉(主要是淨利潤率賊高),絕對的食物鏈頂端。
在傳統金融市場,這些資管巨頭、投行即使再有錢有勢,也是沒有機會拿下股票交易市場這塊肥肉,但是,現在區塊鏈出現了,Crypto出現了,一個新型的7*24h+無國界的全球交易市場出現了,且自2024年以來,美國政策開始對這個市場一路綠燈,那麼,這些巨頭會放棄這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嗎?
當然不會。
股票代幣化是這些資管巨頭把傳統股票資產向鏈上轉移的第一步,爲此,他們還將構建專屬的區塊鏈(JP摩根正在構建專屬鏈Quorum,但是,最後大概率還是得回歸以太坊、Solana等主流區塊鏈),推出一系列的基於股票的鏈上金融理財產品,構建鏈上流動性市場,乃至自建股票代幣交易所。
如果說Robinhood、Coinbase、Kraken等交易所搞股票代幣化是直接跟傳統股票市場搶飯喫,那麼,BlackRock、Goldman Sachs、JP Morgan這些資管巨頭、頂級投行、頂級經紀商則是直接把流動性、股票發行方、甚至交易用戶直接帶走,然後在鏈上另起爐竈了,可以說這對傳統股票市場是一種漸進式的釜底抽薪。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只要政策不阻撓,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巨頭們的腳步。
這就是BlackRock、Goldman Sachs、JP Morgan等巨頭們紛紛下場推動股票代幣化的真正原因。雖然,現在還只是剛剛起步,但是,這一切一旦真正開始就會朝着不可逆的方向的發展。
所以,這次的股票代幣化浪潮和之前有哪些不一樣呢?
時機變了(機構進場了)、地利變了(政策支持了)、推動的人也變了(和股票市場能搶肉的巨頭們親自下場了)。
所以,這次的股票代幣化浪潮和以前確實不一樣。
那麼,鏈上股票真的比傳統股票更香嗎?
或者說,鏈上金融真的比傳統金融更具優勢嗎?
鏈上當然更香,也更具優勢。
除了上面我們反復提到的7*24h+無國界全球交易市場,鏈上金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優勢,鏈上比鏈下更節省成本,效率也更高,且造就了最大化的資本效率。
要知道,傳統金融市場,最大的運營成本就是記帳和結算清算成本。僅記帳,就有給監管機構看的帳,給稅收機構看的帳,給內部管理看的帳,給用戶看的帳。據統計,納斯達克和紐交所每年的記帳成本投入約佔運營成本的15%-20%,約3-4億美金/年。
而結算清算則需要給DTCC等中介機構支付費用,據估算,納斯達克和紐交所每年的結算和清算成本投入約佔運營成本的20%-45%,約4-6億美金/年。且美股中介機構的結算時間爲T+2,還無法做到T+0實時結算,可以說是成本高、效率低。
而股票代幣化後,一切都太簡單了,所有帳本完全在鏈上公開可信,無論對外的帳,還是對內的帳,一切都在鏈上,且記帳成本近乎爲0,且可信度賊高;結算清算也都是實時在鏈上進行,且用戶支付Gas即可。記帳成本、結算清算成本和結算時間都大大降低,這就是Crppto技術帶來的降本增效。
鏈上金融,除了降本增效,除了7*24h+全球無國界的交易環境,還帶來了一個資本效率最大化的金融市場。
由於鏈上金融徹底打破了傳統金融市場的交易時間(時間)、地域準入(空間)、結算效率(速度)的限制,因此,徹底在時間、空間、速度三個維度釋放了資本能量。
我們做一個粗略的估算模型:假設之前的交易時間平均是8h,現在是24h,時間維度*3;地域準入從局部市場換成鏈上的無國界市場,我們大致按擴大3倍計算,空間維度*3,結算效率從之前的T+2,換成現在的T+0,我們大致按提高3倍計算,速度*3。那麼,鏈上金融的資本效率大致是傳統金融的3*3*3=27倍。
加上鏈上金融又具備極度靈活的可組合性,各類互相嵌套的鏈上金融協議可以近一步釋放資本的效能。
所以,面對這樣一個既能降本增效又能資本效率最大化的鏈上金融市場,傳統巨頭們當然紛紛下場了。也難怪BlackRock(貝萊德) CEO Larry Fink親自說,“未來的股票與債券,都將在單一通用帳本(Blockchain)上運行。”
而推動股票代幣化只是第一步,要實現完全的鏈上金融市場,需要一場完整的徹底的新金融運動,我們暫且稱之爲**“超時空資產運動”。**
何爲“超時空資產運動”?
因爲,鏈上金融在時間、空間、速度三個維度完全超越了傳統金融,鏈上正在構建一個面向全球用戶、永不停歇的、超越時空的平行金融宇宙。
所以,我們把鏈下資產到鏈上的過程,稱爲超越時空的資產運動,簡稱”超時空資產運動“。
而股票代幣化是這個運動的其中一環。這個運動還包括法幣穩定幣、債券代幣化以及大量另類資產比如人們的注意力(meme及類meme)等等。限於篇幅,我們就不一一贅述在2025年年初,我曾撰文大致描述過Trump上臺後,各類型資產上鏈的過程和規模,可以點擊閱讀:
當然,這場超時空資產運動目前還面臨一系列挑戰:
比如,目前的股票代幣更像是鏈上股票衍生品,還缺乏投票權和分紅權等權益;當前的股票代幣流動性相對傳統股票市場還非常低;關於股票代幣化的法律法規還正在完善等等,這些都是這場運動正在面臨的一些挑戰。
當然,有挑戰就有機遇。
比如,Swarm Markets的s-Tokens,通過了ISIN編碼獲得傳統金融系統認可,這些可以讓未來的股票代幣擁有更加完整的股票對等權益;而Dinari的dShares獲得了美國轉讓代理牌照,這些可以讓股票代幣擁有直接傳統股票交易所的流動性。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探索。
而隨着BlackRock、Goldman Sachs、JP Morgan等巨頭帶着優質資產和流動性甚至機構用戶的不斷湧入和推動,相信這些問題都將逐一解決。
每次科技革命,都是降本增效的革命。構建在區塊鏈上的鏈上金融,在降本增效方面是完全碾壓鏈下金融的存在。這一優勢和趨勢一旦確立,利益相關者自然會不遺餘力地推動。
總之,這場超時空資產運動已經開始,而2025只是第一年。
最後,我們回歸一下Crypto本位。
這一波超時空資產運動對於Crypto從業者有哪些機會呢?有哪些代幣是值得關注的呢?
首先,超時空資產運動需要一個被大規模採用的去中心化資產發行和交易環境,也就是支持智能合約功能的主流公鏈。那麼,放眼整個Crypto領域,現在能擔此重任的只有以太坊和Solana。以太坊鏈上金融基礎設施更全,資產沉澱規模更大。而Solana作爲高性能鏈上金融的代表,也捕獲了大量用戶和資金。雖然,也有一些新公鏈躍躍欲試,但是,從共識強度和被採用的規模上來說,目前只有,$ETH 和 $SOL是最值得關注的。
然後,就是已有的一些頭部鏈上金融協議,比如,最大的鏈上借貸協議AAVE,最大的本息分離協議Pendle,最大的鏈上合約協議Hyperliquid,這些協議現在可以支持主流Crypto資產,未來就可以支持股票代幣,試想一下,你可以在AAVE上通過質押特斯拉股票代幣借出USDT;還可以在Pendle上把分紅股票代幣進行本息分離;並在Hyperliquid上開英偉達的50倍多/空單。
如果是創業,做專門支持股票代幣的鏈上金融協議或許是一個機會,比如,專門針對股票代幣的鏈上合約協議、借貸協議等基礎設施等等。
那麼,山寨幣還有未來嗎?
我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沒有成爲鏈上金融基礎設施或者核心組件的山寨幣,都將在超時空資產運動迎來黎明的時刻正式進入無邊黑夜。
最後,比特幣會怎樣?
比特幣,一直是凌駕於這套系統之上的存在,比特幣的邏輯一直沒變,它是鏈上金融世界的價值之錨,是數字黃金,是鏈上世界唯一的貨幣。
全球各國不斷印發的法定貨幣,不斷膨脹的M2規模,是比特幣漲的最大動能。
如果M2規模沒有上限,那麼,比特幣價格就沒有上限。
最後問一下自己:
這場轟轟烈烈的超時空資產運動,你將如何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