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跨鏈吐槽:區塊鏈孤島間的危險橋樑

robot
摘要生成中

跨鏈?說白了就是讓你的幣能在不同區塊鏈間跑來跑去的技術。每次我聽到"跨鏈橋"這個詞,腦中就浮現一座搖搖晃晃的吊橋,我站在中間,手裡緊握著我的加密貨幣,祈禱別掉進黑洞裡。

講真,我用過好幾次跨鏈橋,每次都像是冒險遊戲。你把幣放進去,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和祈禱。那種感覺就像把錢交給一個陌生人,然後閉上眼睛,希望他不會跑路。

為啥我們非得跨鏈?

說到底就是因為各大區塊鏈像鄰國一樣互不相通,各自為政。以太坊的手續費貴得嚇人,誰想付那麼多錢啊?所以我們被迫去找那些號稱"以太坊殺手"的鏈。

我記得上個月我在以太坊上操作一筆交易,手續費竟然要20美元!於是我就把我的USDC轉到Polygon上去了。便宜是便宜了,但那種擔心資產在橋上蒸發的感覺真是折磨人。

跨鏈工具:雞肋還是救星?

最常見的跨鏈方式有四種:專用跨鏈橋、打包代幣、跨鏈DeFi應用和多鏈平台。

Polygon Bridge挺流行的,我用它把以太幣轉到Polygon上。原理很簡單:它在以太坊上鎖定你的幣,然後在Polygon上鑄造等量的"假幣"。聽起來安全嗎?我總覺得這些"假幣"像是用影印機印出來的鈔票。

還有那個wBTC,說是每個wBTC都等於一個比特幣,1:1抵押。但誰能保證背後真有那麼多比特幣?這讓我想起那些聲稱黃金儲備充足的銀行,直到人們要求提取黃金時才發現根本不夠。

安全問題:被盜20億美元不是開玩笑

2022年第三季前,跨鏈橋被攻擊了13次,損失了約20億美元!這不是小數目啊!想象一下,你的幣在橋上走著走著,突然橋被炸了。嘭!你的錢沒了。

中心化跨鏈橋基本上就是要你信任幾個人不會拿你的錢跑路。去中心化的跨鏈橋看似更安全,但智能合約的漏洞還是讓人提心吊膽。記得2022年Wormhole被盜的3.25億美元嗎?那可是活生生的教訓啊!

我的跨鏈經驗

說實話,我更傾向於用大型交易所進行跨鏈操作。雖然這違背了去中心化的精神,但至少我能睡個好覺。比如我想把BTC換成ETH,直接在交易所操作就行了,雖然要多付些費用,但比起資產蒸發的風險,這點費用算什麼?

多鏈並行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我們只能期待更安全的跨鏈技術出現。但在那之前,我還是會小心翼翼地踩著這些搖搖欲墜的橋樑,祈禱別成為下一個統計數字中的受害者。

跨鏈技術很酷,但我最想說的是:在進入這個領域前,先了解風險,別讓你的幣成為黑客的晚餐。

ETH1.99%
USDC-0.02%
WBTC1.82%
BTC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