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M頭:一個需要知道的狡猾唱空信號

聽着,我已經交易加密貨幣很久了,至今仍然對人們多麼頻繁地忽視市場的明顯信號感到驚訝。雙M頭不僅僅是圖表上的某種幾何圖案。這是對即將來臨的風暴的真正警告!

當我第一次遇到這個模式時,它幾乎把我洗劫一空。那是2021年4月,市場瘋狂漲,我把我的錢包塞得滿滿的,滿臉笑容地看着價格一路攀升。然後我看到第一個峯值,小幅回調——“沒什麼大不了,”我想,“現在還會更高。”價格確實回來了,但沒有再突破。而我,像個傻瓜一樣,繼續持有我的頭寸。

雙M頭的本質

雙M頭是一個熊市反轉形態,呈現"M"字形。在上升趨勢之後,它預示着即將到來的下跌。價格兩次嘗試突破阻力位,但都未能成功。在這兩次嘗試之間形成了回調和所謂的"頸線"。

爲什麼會形成?因爲市場疲憊了!多頭已經疲憊,而賣家才開始意識到該行動了。在第一個峯值時,大玩家開始鎖定利潤,在第二個峯值時,他們已經大量撤離,留給小交易者去收拾殘局。

形態背後的心理學

您看,這一切技術上的胡扯之所以有效,是因爲背後有真實的人和他們的情感。當價格達到第一個高峯時,許多人會想:“哇,漲得真不錯!也許該鎖定利潤了?”有些人確實這麼做了,導致了回調。

但大多數人相信後續的漲幅。當價格再次接近之前的最高點時——這就是關鍵時刻。如果多頭無法突破阻力水平,就會引發恐慌。"該死,這就是天花板!必須立刻撤出!" 然後就開始了...

我認爲第二個峯值的成交量是一個關鍵指標。如果它低於第一個峯值——準備迎接下跌。這意味着突破的熱情根本不存在。

與雙底的區別

雙底 — 完全相反。它看起來像字母 "W",並在熊市趨勢之後出現,暗示可能的向上反轉。價格兩次測試支撐位,但沒有突破。頸線向上突破後,開始漲。

我記得去年在一個大型幣種上,正是在市場普遍恐慌中,形成了完美的雙M頭。我鼓起勇氣開了一個多頭頭寸——這個決定一個月後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如何在交易中使用這些模式

我學會了不把事情復雜化。這是我的方法:

  1. 找到模式 – 尋找兩個頂點或兩個底部大致在同一水平上
  2. 等待突破 – 不要急,等待蠟燭收盤在頸線下方/上方
  3. 檢查成交量 – 成交量應在突破時漲
  4. 開倉 – 在突破後設定合理的止損
  5. 目標 – 從頂點/底部到頸線的距離,投影自突破點

老實說,在許多熱門平台上,有時很難準確識別這些模式,因爲圖表上有很多噪音。但如果您正確設置圖表並去掉多餘的內容,信號會清晰得多。

真實示例

幾個月前,BTC/USDT在日線圖上形成了經典的雙M頭。價格從50,000$飆升至65,000$,然後回調至60,000$,再次漲到65,000$,但沒有再上去。在60,000$向下突破後,我在59,800$開了一個空頭頭寸,止損位在65,500$。

市場跌至55,000美元,爲我帶來了大約8%的利潤。但如果我對交易量更仔細一點,我本可以更早入場,賺更多。在第二個峯值時,交易量明顯較低——這是牛市疲軟的明顯跡象。

不總是一切都按計劃進行

重要的是要理解,這些模式並不總是有效。在波動的加密市場中,虛假信號是常見的。我曾經在 XRP 上遇到過一個虛假的雙M頭突破,結果被止損了。損失不大,但教訓很寶貴:始終檢查成交量並使用額外的指標。

沒有任何模式可以保護您免受損失。市場常常會做出無人預料的事情。因此,風險管理是您最重要的工具。無論形態看起來多麼完美,都不要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一張牌上。

最佳使用策略

我喜歡將這些模式與RSI和成交量結合。如果在第二個峯值時RSI與價格(出現背離,價格在上方,而RSI在下方),這增強了信號。雙底也是如此——如果在第二天RSI已經漲,這是一個好跡象。

在加密市場上,時間框架的組合特別有效。例如,如果雙M頭在日線圖上形成,而在4小時圖上已經突破了頸線——這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入場信號。

並且記住——大佬們的錢在於長期趨勢。利用周線圖上的雙M頭來捕捉大的反轉。是的,這樣的信號比較少,但它們的效果要可靠得多。

最後的思考

雙M頭和雙底——這不僅僅是圖表上的線條。這是市場心理的反映,是貪婪與恐懼、牛市與熊市之間的鬥爭。學會識別它們,您將獲得顯著的優勢。

但不要只關注這些。優秀的交易者使用不同的工具並且不斷學習。最重要的是——聽從你的直覺。有時你對市場的感覺比任何技術指標都要好。

理智交易,別忘了止損!加密市場不可預測,但像雙M頭這樣的模式給了我們一個小小的未來窗口。聰明地利用它。

BTC2.38%
XRP2.6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