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減半:我對這一改變遊戲規則事件的看法

我已經關注比特幣的演變多年了,如果說在加密貨幣中有哪個事件真正會引發震動,那就是減半。這不僅僅是某種技術調整——這是比特幣稀缺性提升的時刻,真的是會掀起波瀾。

減半將新塊的挖礦獎勵削減50%,這意味着進入流通的新比特幣更少。中本聰從一開始就將這一點寫入比特幣的DNA,創造了一種隨着時間推移而變得越來越稀有的數字資產,這與我們在傳統貨幣中看到的無止境的貨幣印刷截然不同。

最近一次減半發生在2024年4月20日,將區塊獎勵從6.25比特幣削減至3.125比特幣。我緊盯着屏幕實時觀看這一過程,思考着這一儀式如何將比特幣從一個極客實驗轉變爲一個萬億美元的資產類別。

減半紀事:比特幣的稀缺引擎

比特幣迄今經歷了四次減半:

  1. 第一次減半 ( 2012年11月28日 ):獎勵從50 BTC降至25 BTC,當時比特幣的價格約爲12美元
  2. 第二次減半 ( 2016年7月9日 ): 獎勵從25 BTC降至12.5 BTC,彼時比特幣價格約爲$650
  3. 第三次減半 ( 2020年5月11日 ):獎勵從12.5減少到6.25 BTC,在疫情期間,價格約爲$8,821
  4. 第四次減半 (年4月20日): 獎勵從6.25減少到3.125 BTC,比特幣價格徘徊在$63,652附近

每次發生這種情況,我都不禁對比特幣貨幣政策的優雅殘酷感到驚嘆。盡管中央銀行可以隨意印鈔,比特幣卻頑固地堅持其編程的稀缺性——市場歷史上一直獎勵這種紀律。

減半真的能推高價格嗎?讓我們現實一點

人們喜歡討論比特幣減半後的價格暴漲。數字確實令人矚目:

  • 2012年後:次年增長約9,520%
  • 2016年後:在接下來的518天內收益約爲~3,402%
  • 2020年後:~652% 在335天內的跳躍

但我注意到太多的加密兄弟把減半視爲保證賺錢的事件。現實情況要復雜得多。確實,減少供應而需求保持穩定理論上應該推高價格,但加密市場並不完全理性。

2024年的減半發生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環境中。現在華爾街正在加密沙盒中玩耍,隨着那些BTC ETF的推出,監管機構也在緊盯着每一個人,比特幣的交易方式更像是一只科技股,而不是它本應成爲的獨立資產。過去的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尤其是在這個動蕩的市場中。

礦工會發生什麼?殘酷的經濟學

我一直覺得對礦工的影響很有趣。想象一下,你的收入一夜之間減少了50%!在每次減半之後,你幾乎可以聽到過時的礦機在全球範圍內被拔掉的死亡掙扎聲。

效率較低的礦工被迫退出,這通常會導致算力的暫時下滑。這是加密貨幣達爾文主義在起作用——只有最有效率、擁有最便宜電力和最佳硬件的操作才能生存。這種壓力推動了挖礦技術的巨大創新。這些大型礦場不僅在規模上不斷擴大;它們在每個週期中變得顯著更加高效。

當所有比特幣被挖掘完後會發生什麼?

大約在2140年,最後2100萬個比特幣將被挖掘。那麼接下來呢?礦工將不得不完全依靠交易費用生存。有些人對此感到恐慌,質疑這種模式是否可持續。

我不相信這會是個問題。如果比特幣繼續朝着主流採用的軌跡發展,這些交易費用可能會變得相當可觀,特別是在高價值結算中。說實話——我們談論的是一種將在一個多世紀內演變的技術。2140年的挖礦環境可能與今天的操作截然不同。

投資策略:我如何看待減半

我見過太多人試圖在減半時機市場,結果受到了傷害。這個模式並沒有圖表所表現的那麼簡單。我的想法是:

  1. 定期定額投資:我定期購買,無論價格波動或接近減半的情況。
  2. 長期持有:我認爲減半事件強化了比特幣的稀缺性敘事,因此我會在短期波動中持有。
  3. 現實的期望:隨着比特幣市值的增長,每次減半的百分比收益率都在下降

最重要的是,我不會犯新手的錯誤,認爲減半會直接影響現有的比特幣持有量——它們只對新的供應產生影響。

下一個減半將在2028年4月左右到來,屆時區塊獎勵將降至1.5625 BTC。這會引發另一個牛市嗎?也許,但比特幣日益成熟的市場意味着我們不應期待與之前週期相同的瘋狂百分比收益。

我對減半最感興趣的是它如何體現比特幣的核心哲學:可預測、不可變的貨幣政策,任何中央權威都無法操控。在一個經濟規則隨政治家和中央銀行家的心情變化而變化的世界裏,比特幣透明的供應計劃顯得格外誠實。

BTC0.9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