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Web3的數字支柱

我從以太坊的早期就開始關注它,讓我告訴你——最初作爲維塔利克雄心勃勃的論文開始的它,已經演變成了超出我們大多數人想象的更偉大的東西。我也不是在一旁觀看;我和這個領域的每個人一樣,經歷過不少礦工費噩夢和質押焦慮。

創世紀:不僅僅是另一個區塊鏈

回到2013年,當比特幣因價值轉移而引起轟動時,維塔利克正在醞釀一些不同的東西——一個可編程的區塊鏈,開發者可以在其上編寫自執行程序。這不僅僅是一個漸進的改進;這是對區塊鏈可以做什麼的根本重新構想。

到2015年,以太坊已經誕生,短短兩年內,關鍵的代幣標準(ERC-20和ERC-721)相繼出現。回顧過去,這些標準不僅僅是技術規範——它們是點燃我們現在視爲理所當然的龐大生態系統的火花。

以太坊的特別之處 (真的)

以太坊有三個特點使其與衆不同,我親眼見證了每一個特點的發展:

首先,EVM - 這個全球運行環境 - 創造了一些神奇的東西:可組合性。一個協議的輸出成爲另一個協議的輸入。這聽起來簡單,但卻改變了一切。

其次,這些代幣標準創造了真正的網路效應。如果沒有ERC-20,我們將擁有數百種不兼容的代幣,而不是一個統一的生態系統。標準化並不是限制 - 它是解放。

第三 - 老實說,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 是以太坊不斷改進的文化。有時速度對於我來說太慢,但從工作量證明到權益證明的轉變無疑是革命性的。

實際重要的技術裏程碑

合並不僅僅是關於能源效率(雖然這很好)。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太坊的經濟,通過用質押者取代礦工並改變供應增長。我自己也質押了一些以太,雖然收益並沒有改變生活,但看到那些獎勵不斷累積的感覺與簡單的價格投機是不同的。

Dencun 和 proto-danksharding 可能聽起來像技術術語,但它們通過大幅降低數據成本使 L2s 實際可用。在這些升級之前,我除了偶爾進行高價值交易外,不會碰 L2s。現在?我幾乎不再使用主網了。

生態系統:不僅僅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

以太坊的真正力量不在於它的代碼庫,而在於其上構建的內容。從 Uniswap ( 到 Aave 以及各種 NFT 平台——這些不僅僅是應用程序,它們是全新的金融和文化範式。

不過,真正讓我興奮的是二層網路。當 Arbitrum 和 Optimism 啓動時,我持懷疑態度。現在我進行的交易只需幾美分,而在主網則要花費 50 美元以上。這就是理論和實際效用之間的區別。

關注資金:以太作爲一種資產

合並後的以太坊在經濟學上有了根本性的變化。EIP-1559 會燒掉礦工費,而質押則減少了流通供應和流通速度。在高活躍期,ETH 實際上可能變得通縮——這一點讓傳統金融的人士感到困惑。

質押也改變了投資動態。爲什麼要賣出,當你可以賺取收益呢?我注意到自己的心理從“賣出漲幅”轉變爲“質押持有”——我肯定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人。

爲什麼機構最終開始關注

以太坊 ETF 的推出改變了一切。最終,大資金有了一個受監管的進入渠道。我們以前在黃金和比特幣身上見過這個劇本——機構的採用創造了一個良性循環,帶來了合法性、流動性和價格發現。

與此同時,零售用戶通過遊戲、NFT和社交應用持續推動實際使用。這種雙重採用路徑——機構資本與草根使用並行——創造了一個獨特而強大的生態系統,越來越難以被打破。

接下來要觀看的內容

如果你像我一樣癡迷地關注以太坊的進展),留意這些信號:

  • 二層網路的採用指標 - 不僅是總鎖倉價值,還有實際的每日用戶
  • 兌換流出到質押或保管
  • 關於代幣化資產的監管明確性
  • 使分片成爲現實的協議升級

這些指標將比價格圖表或推特情緒更能告訴你以太坊的未來。

以太坊作爲數字白銀

我已經將以太坊視爲數字白銀,類似於比特幣的數字黃金。不僅僅作爲價值儲存,而是作爲一種在無數應用中基本有用的東西。白銀具有工業用途,同時保持價值 - 以太坊具有計算用途,同時驅動整個數字經濟。

基礎設施仍在建設中。殺手級應用尚未全部出現。但基礎已經存在,並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無論你是在以太坊上構建、投資於它,還是僅僅使用建立在其之上的應用程序,你都是某種變革的一部分。

老實說?我們仍然處於早期階段。

ETH-0.2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