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市場的變化,中國汽車制造商面臨挑戰

中國汽車制造商正面臨重大障礙。2023年看似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機會,到2024年底卻變成了一個受限的市場。在烏克蘭衝突之後,西方汽車品牌退出了俄羅斯,而中國公司迅速佔領了空缺的狗莊。然而,目前的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莫斯科實施了“回收費”,導致基本車型的價格衝鋒超過8,000美元,而高額的利率幾乎使俄羅斯消費者無法獲得貸款。

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俄羅斯的汽車銷售在短短半年內下降了27%,中國汽車的進口量則暴跌了62%。

對中國品牌的影響

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吉利報告稱1月至8月出口下降了8%,長城汽車幾乎達到了收支平衡,而中國領先的出口商奇瑞相比去年25%的增長僅實現了11%的增長。擴張的勢頭已經消退。

相比之下,沒有在俄羅斯正式設立辦事處的比亞迪(BYD)的國際銷售額增長了一倍多,這表明在俄羅斯努力應對經濟不穩定的同時,中國巨頭積極尋求新市場。

問題更加深遠。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國內面臨着產能過剩,並且卷入了一場激烈的價格戰。俄羅斯市場的惡化消除了一個潛在的出口,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徵收關稅以保護本國的產業。中國越是推進,就越會遇到更多障礙。

地緣政治動態:貿易問題與國際關係

全球政治進一步復雜化了局勢。一位美國政治領袖最近告訴記者,歐洲領導人本週將訪問華盛頓,討論烏克蘭衝突的潛在解決方案。他對當前的情況表示不滿,但自信地重申,局勢 "將很快得到解決。"

與此同時,由巴西總理發起的金磚國家虛擬峯會正在籌備中。預計中國主席和俄羅斯主席將參與此次峯會,貿易相關問題將是議程的重點。

如果金磚國家成員繼續計劃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可能會出現100%的關稅警告。與此同時,巴西正在利用此次峯會倡導多邊主義,並鼓勵其他新興經濟體攜手合作。

不斷變化的格局

俄羅斯汽車市場的下滑突顯了中國出口戰略的脆弱性。產能過剩、關稅上升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迫使中國汽車制造商尋求替代市場——而此時全球貿易格局正在迅速演變。對北京而言,這是一個警示信號,擴張不能依賴於單一市場。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這強化了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互關聯的觀念。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