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浪理論簡介

什麼是艾略特波浪?

艾略特波浪理論指的是一種理論(或原則),投資者和交易者可以在技術分析中應用。這一原則基於金融市場傾向於遵循特定模式的觀點,無論時間框架如何。

本質上,艾略特波浪理論(EWT)表明,市場運動遵循一系列自然的羣衆心理週期。所形成的模式遵循當前的市場心理,在看跌和看漲趨勢之間交替。

艾略特波動理論是由美國會計師和作家拉爾夫·尼爾森·艾略特在1930年代提出的。然而,這一理論在1970年代才因羅伯特·R·普雷克特和A·J·弗羅斯特的努力而獲得了廣泛關注。

最初,EWT被稱爲波浪理論,描述人類行爲。艾略特的創作基於他對市場數據的廣泛研究,專注於股票市場。他的系統研究涵蓋了至少75年的寶貴信息。

作爲一種技術分析工具,EWT 現在被用來識別市場週期和趨勢,並且可以應用於各種金融市場。然而,艾略特波浪並不是一種指標或交易技術。相反,它是一種可以幫助預測市場行爲的理論。正如普雷克特在他的書中所述:

[...] 波浪理論主要不是一種預測工具;它是對市場如何運作的詳細描述。

– Prechter, R. R. 艾略特波動理論 (p.19).

基本艾略特波浪模式

通常,基本的艾略特波浪模式可以通過一個8波模式來識別,由5個衝動波(沿主要趨勢方向)移動和3個修正波(沿相反方向)移動。

因此,牛市中的完整艾略特波動週期將如下所示:

請注意,在這個第一個例子中,我們有五個衝動波:三個在上升趨勢中(1、3和5),以及兩個在下降趨勢中(A和C)。簡單來說,任何與主要趨勢一致的移動都可以被視爲衝動波。這意味着2、4和B是三個修正波。

但根據艾略特的說法,金融市場會產生具有分形屬性的模式。因此,如果我們縮小到更長的時間框架,從1到5的運動也可以被視爲一個衝動波(I),而A-B-C的運動則可以代表一個修正波(II)。

此外,如果我們放大到較低的時間框架,一個脈衝波(例如3)可以分解成五個較小的波,正如下一部分所示。

相反,熊市中的艾略特波動週期將如下所示:

衝動波

根據普雷赫特的定義,衝動波始終沿着更大趨勢的方向移動。

正如我們剛剛看到的,艾略特描述了兩種波浪發展類型:衝動波和修正波。前面的例子涉及五個衝動波和三個修正波。然而,如果我們放大一個單獨的衝動波,它將由五個更小的波浪結構組成。艾略特稱之爲五波模式,並制定了三個規則來描述其形成:

  • 波浪2不能回撤超過波浪1運動的100%。

  • Wave 4 不能回撤超過前一波 Wave 3 移動的 100%。

  • 在1、3和5波中,3波不能是最短的,通常是最長的。此外,3波總是超越1波的終點。

修正波

與衝動波不同,修正波通常由三波結構形成。它們通常是在兩個較大的衝動波之間發生一個較小的修正波。三波通常被標記爲A、B和C。

與衝動波相比,修正波通常較小,因爲它們是逆勢而動。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對抗趨勢的掙扎可能使修正波更難以識別,因爲它們的長度和復雜性可能會有顯著變化。

根據普雷克特的說法,關於修正波最重要的規則是,它們從來不是由五個波組成的。

艾略特波浪理論有效嗎?

關於艾略特波浪理論的有效性,存在着持續的爭論。有些人認爲,艾略特波浪原則的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交易者準確將市場走勢劃分爲趨勢和修正的能力。

在實踐中,波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繪制,而不必違反艾略特的規則。這意味着準確繪制波浪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這不僅因爲它需要練習,還因爲其高度的主觀性。

因此,批評者認爲艾略特波浪理論並不是一個合法的理論,因爲它高度主觀且依賴於一套定義模糊的規則。然而,仍然有數千名成功的投資者和交易者成功地應用了艾略特的原則。

有趣的是,越來越多的交易者將艾略特波浪理論與技術指標結合起來,以提高成功率和降低風險。斐波那契回撤和斐波那契擴展指標可能是最常見的例子。

結束語

根據普雷赫特的說法,艾略特從未真正推測過市場爲何傾向於表現出5-3波浪結構。相反,他只是分析了市場數據並得出了這個結論。艾略特的原則僅僅是人性和羣衆心理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市場週期的結果。

然而,如前所述,艾略特波浪理論並不是一個技術分析指標,而只是一個理論。因此,沒有正確的使用方法,它本質上是主觀的。準確地用波浪理論預測市場波動需要實踐和技巧,因爲交易者需要弄清楚如何計算波浪。這意味着使用它可能是有風險的——尤其是對於初學者。

免責聲明:包含第三方意見。這不是財務建議。可能包含贊助內容。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