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收購Bridge開啓Web3支付新時代 穩定幣崛起引領金融變革

穩定幣崛起與Stripe收購Bridge:Web3支付的新篇章

近期,支付巨頭Stripe以11億美元收購了穩定幣API服務提供商Bridge,這一舉動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實際上,這反映了穩定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崛起,其同比增長率超過50%,全球交易結算量已經是某知名支付網絡的兩倍多。

作爲美國三大支付巨頭之一,Stripe在今年積極嘗試加密支付後,終於做出了這一重大決策。本文將從穩定幣的發展出發,探討Bridge的業務模式,以及Stripe此次收購的戰略意義。

一、穩定幣:Web3的殺手級應用

根據某知名風投機構的最新報告,穩定幣已成爲Web3領域最顯著的"殺手級應用"之一。得益於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區塊鏈技術的落地,穩定幣有望成爲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金融賦權運動之一。

穩定幣極大地簡化了價值轉移過程。目前,其每季度交易額已是某大型支付網絡3.9萬億美元的兩倍多,年度資產結算價值達數萬億美元,充分證明了其實用性。此外,按日活躍地址計算,穩定幣佔每日加密貨幣使用量的近三分之一,爲32%,僅次於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34%。

據某支付公司報告,穩定幣的總供應量約爲1700億美元,年度資產結算價值達數萬億美元。每月約有2000萬個地址進行穩定幣交易,超過1.2億個地址持有非零穩定幣餘額。這些數據表明,穩定幣正在構建一個與傳統金融體系平行的貨幣系統,而這一切僅僅始於五年前。

值得注意的是:

  • 穩定幣現已成爲美國國債的第六大購買者
  • 30%的跨境匯款通過穩定幣進行
  • 多家主要支付和金融科技公司都推出了穩定幣項目
  • 國際支付系統和部分主權國家正在探索穩定幣支付的應用

穩定幣在非加密領域的應用正日益凸顯,如匯款、跨境支付、工資發放、貿易結算和商戶結算等。

業內最大並購:Stripe豪擲11億美元收購Bridge的底層邏輯

二、Bridge:連接Web2與Web3的橋梁

Bridge由Sean Yu和Zach Abrams創立,是一個提供穩定幣API服務的平台,爲企業提供接受穩定幣支付的軟件工具。兩位創始人此前曾將其創立的支付公司Evenly出售給某支付公司;Abrams還曾在某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擔任高級職務。

Bridge的核心產品包括:

  1. Orchestration API:幫助Web2公司將穩定幣收付集成到現有業務中,Bridge負責處理所有合規、監管和技術難題。

  2. Issuance API:協助用戶發行自身的穩定幣,並提供美債目前5%的投資選項,以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這套API系統,結合Bridge自主開發的穩定幣跨鏈交易、法幣/加密貨幣出入金承兌,以及通過合作銀行提供的虛擬銀行帳戶服務,使Web2用戶能夠更便捷地使用穩定幣進行收付,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Bridge聲稱,使用其API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全球範圍內的資金轉移,無縫發送穩定幣支付,將當地法定貨幣轉換爲穩定幣,並爲全球用戶提供美元和歐元帳戶服務。

Bridge已吸引了包括某知名航天公司在內的衆多客戶。據報道,該航天公司使用Bridge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以不同貨幣收取款項,並通過穩定幣將資金轉移到其全球財庫。

此外,Bridge還與某區塊鏈網路和比特幣支付應用等加密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爲它們的穩定幣支付功能提供基礎設施支持。某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也採用了Bridge的服務,支持在不同區塊鏈網路上的穩定幣之間進行傳輸。據統計,Bridge已處理的年支付額已超過50億美元。

在此次被收購之前,Bridge已從投資者那裏籌集了5800萬美元,其中包括4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當時公司估值爲2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多家知名風險投資機構。11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代表着5.5倍的溢價,這不僅是Stripe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加密行業迄今爲止最大的收購交易。

相比於一些估值達數十億美元的加密協議(其唯一的退出流動性往往是向市場出售治理代幣),11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並不算過高。

業內最大並購:Stripe豪擲11億美元收購Bridge的底層邏輯

三、Stripe與Bridge的戰略合作

Stripe收購Bridge,本質上是順應穩定幣崛起的大趨勢,兩者的融合將進一步推動Stripe加密支付戰略的落地,使其能夠更高效地處理穩定幣交易,提升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Bridge在最新的公告中表示:"Bridge和Stripe將攜手加速代幣化美元的採用和實用性,讓全球用戶能更輕鬆地轉移、存儲和消費貨幣。"

"當我們18個月前推出API時,市場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許多人質疑數字資產的實用性,穩定幣也未能幸免。監管機構、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對這種新型交易媒介持謹慎態度。"

"然而,從那時起,一些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已開始原生支持穩定幣。全球各地的政策制定者正努力爲穩定幣基礎設施提供明確的指導和支持,認識到該技術對當前金融體系的戰略重要性。"

"在幕後,穩定幣的採用和使用正在迅速加速。"

"我們的API推出後不久,就有幾家跨境支付公司整合了我們的服務,證明了穩定幣可用於加速全球資金流動,降低成本。隨後,我們與政府機構合作發放援助款項,爲拉丁美洲數千名一線工人提供支持。此後,我們建立了虛擬帳戶服務,使多家金融科技公司能夠爲全球消費者和企業提供美元持有和消費服務。"

"通過每一個用例,我們向內部和外部證明了穩定幣可以成爲全球資金流動的核心基礎設施,代表了一個全新的支付平台。這並非因爲消費者或企業天生就需要'加密貨幣',而是因爲穩定幣解決了關鍵的金融問題。它們使資金流動更便捷、持有成本更低、匯款更經濟。"

"Stripe與Bridge有着共同的願景,我們認爲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需要更優質的貨幣。我們需要能夠跨境流動的貨幣;任何國家和地區的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並且幾乎可以免費匯款。"

"更重要的是,我們都認識到金融服務的重大變革不會一蹴而就。變革需要多年的積累,需要不斷改進產品和平台,以及與客戶、監管機構和合作夥伴建立持續的信任關係。"

業內最大並購:Stripe豪擲11億美元收購Bridge的底層邏輯

四、Stripe的加密布局

Stripe近期在加密領域動作頻頻。10月10日,該公司宣布爲美國商家重新開通加密支付網關,使美國商家能夠:

  1. 通過多個主流區塊鏈網路接受來自150多個國家的USDC和USDP支付;
  2. 企業和商家可以選擇以美元形式收款;
  3. 該功能已集成到Stripe的結帳、支付組件和支付API中,未來還將支持訂閱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Stripe曾於2014年成爲首家提供比特幣支付的大型支付公司。然而,由於當時的技術限制導致確認時間長、費用高和價格波動等問題,該功能於2018年逐漸被淘汰。

今年7月,Stripe的歐盟公司允許用戶購買BTC、ETH和SOL等加密貨幣。6月,Stripe還與某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簽署了合作協議,將該交易所的Layer網路納入其加密貨幣支付產品,同時,該交易所允許用戶使用Stripe的法幣到加密貨幣入口,以便在其錢包中購買加密貨幣。

Stripe這些業務的核心(無論是收單還是轉帳)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法幣與加密貨幣的轉換;2)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的跨鏈結算。

因此,收購Bridge能夠:

  • 快速完善Stripe在這些領域的功能需求;
  • 更好地服務Stripe現有客戶羣;
  • 拓展Stripe之外的市場。值得注意的是,Bridge的重要客戶之一是美國政府,這表明穩定幣的應用已經延伸到了公共部門。

業內最大並購:Stripe豪擲11億美元收購Bridge的底層邏輯

五、與其他支付巨頭的競爭

去年8月,某知名支付公司首次在以太坊上發行其穩定幣,今年6月又將其擴展到另一個主流區塊鏈網路。除了在自身生態系統內推廣,該公司還積極培育其穩定幣的開發者生態。

根據某數據平台的統計,今年8月,該穩定幣在某區塊鏈網路上的佔比達到了64%,而在以太坊上僅佔36%。其總市值一度達到10億美元。

該支付公司明確了穩定幣支付邁向大規模應用的三個階段:

  1. 概念引入帶來認知覺醒
  2. 整合實現支付效用
  3. 穩定幣支付無處不在

目前,市場正處於第二階段,並正在向第三階段過渡。

另一家支付巨頭則對比特幣持堅定支持態度,目前持有8027枚比特幣,並在加密領域有多項布局。

六、結語

正如某業內人士所言,在盲人的國度裏,獨眼龍就是國王。而在加密領域,擁有最復雜API和最廣泛人脈關係的公司可能就是行業領袖。除了某知名穩定幣發行商外,Bridge可能也是其中之一。

這只是開始,未來的並購交易可能會更加驚人。加密支付領域的競爭正在升溫,各大巨頭都在積極布局,我們正處於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

業內最大並購:Stripe豪擲11億美元收購Bridge的底層邏輯

BTC-3.0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GmGnSleepervip
· 4小時前
又要准备冲了?Stripe这次是吃定Web3了
回復0
OnChain_Detectivevip
· 07-30 22:25
嗯,模式分析表明大规模稳定币整合……密切关注这个桥接情况
查看原文回復0
MetaMask受害者vip
· 07-30 22:19
11个亿? 野蛮收购捏
回復0
rekt_but_resilientvip
· 07-30 22:17
收购的有点贵了吧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