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幣種穩定幣爭奪戰:亞企模式對決美國監管

穩定幣:全球市場新熱點與未來金融基礎設施之爭

近期,全球監管環境逐漸明朗化,穩定幣概念再度成爲資本市場關注焦點。數據顯示,相關指數在六月中旬連續多日顯著漲。在這片繁榮景象背後,一場關於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形態的博弈正在展開。值得注意的是,一家中國互聯網巨頭正以獨特方式參與這場全球性競爭。

該公司高層近期公開表示,計劃在全球主要貨幣國家申請穩定幣牌照,目標是將全球企業間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並將效率提升至10秒內完成。這一宏偉計劃背後,是從解決自身痛點到構建全球金融網路的宏大戰略。

從本地基建到全球布局

該公司的國際業務戰略強調本地化,包括本地電商、本地基建、本地員工、本地採購和本地發貨。這種本地化策略是理解其穩定幣布局的關鍵。

爲在全球主流市場復制"本地化"模式,該公司需要爲每個市場節點配備本地結算能力。例如,在日本高效運營需要日元穩定幣,在歐洲落地需要歐元穩定幣。這種業務驅動的合規需求,催生了對"本地穩定幣牌照"的迫切追求。穩定幣網路的初期目標是爲分布式全球業務打造統一高效的金融操作系統。

隨着B2B結算網路的建立,該公司的下一步目標是進軍C端市場,實現全球消費者使用其穩定幣支付的願景。這一跨境消費體驗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傳統外匯摩擦。目前穩定幣市場高度依賴美元穩定幣,非美元地區用戶在支付時仍需頻繁兌換幣種,成本高效率低。該公司第一階段構建的多幣種穩定幣體系將成爲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該公司的穩定幣戰略核心是直接瞄準傳統貿易結算市場,以"合規"爲核心競爭力,專注服務那些需要透明高效支付方案的全球實體企業。這種策略不僅切實可行,還具有較強的落地可信度。

兩種模式:全球穩定幣市場的發展路徑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構建一套不同的規則體系。最近,一項備受關注的穩定幣法案在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然而,這僅是監管長徵的第一步。該法案收到了大量修正案提案,一場關於規則細節的激烈討論正在展開。

其中一項關鍵修正條款提議,非金融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不得發行支付型穩定幣,除非獲得特定委員會的一致同意。這一條款的最終解釋和實施細則將由相關監管機構決定。如果限制被嚴格執行,科技巨頭可能需要與持牌發行商合作,而非自行發行。

至此,在數字人民幣之外,全球穩定幣市場的發展路徑呈現兩種不同模式:一是以亞洲企業爲代表的"垂直整合"模式;二是以美國爲代表的、由監管驅動的模式,傾向於"發行與分發分離",但最終規則仍存在不確定性。

超越支付:地緣金融新格局

這些發展都發生在全球貨幣體系變革和重新評估SWIFT系統依賴的大背景下。某些企業的戰略意圖已超越純粹的商業效率考量。有企業明確表示支持並推動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但最終能否實現仍取決於監管態度。這種多幣種穩定幣網路一旦建成,本身就是一個不依賴美元霸權的高效全球貿易清算層。

因此,這些布局可以被視爲一次由市場力量主導的、自下而上的人民幣國際化探索。全球正密切關注這場由監管和商業共同推動的、可能決定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形態的大博弈。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
  • 分享
留言
0/400
跑路预警Botvip
· 4小時前
监管总有漏洞的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