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創新高背後:流動性充裕與機構布局雙重驅動

比特幣創新高背後:流動性充裕與機構布局雙重推動

比特幣今日突破11.2萬美元大關,再度刷新歷史最高點。這波漲的背後,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美元持續走軟、全球流動性泛濫,以及機構資金加速進場。本文將回顧近期市場動向,分析地緣衝突和經濟數據對風險資產的影響,並探討比特幣在此輪反彈中的特殊表現及未來走勢。

比特幣11.2萬美元新高背後:美元疲軟與機構入場雙重推動

六月市況回顧

2025年6月,市場籠罩在貿易不確定性、地緣緊張和復雜經濟數據的陰霾之中。然而,盡管宏觀環境嚴峻,風險資產卻普遍反彈。美股全線收漲,納指100和標普500雙雙創下新高。比特幣月中一度跌破10萬美元,但隨後強勢反彈,月度漲2.84%。相比之下,整體加密市場下跌2.03%,以太坊波動加劇,表現不及其他主流資產,錄得2.41%的跌幅。

月初市場整體樂觀,投資者對宏觀數據和地緣局勢持積極態度。美中貿易關係雖一度緊張,但兩國領導人通話後有所緩和。中國制造業PMI跌至近年低點,OECD再度下調全球增長預期。美國方面,經濟數據喜憂參半:非農就業超預期,失業率穩定,初請失業金人數意外減少,零售銷售則有所回落。6月CPI再次低於預期,強化了通脹降溫的觀點。联准会6月FOMC會議連續第四次按兵不動,表示需等待更多通脹和就業市場的明確信號。

加密市場6月經歷數次短期衝擊,包括政要就稅收政策的公開爭論,以及地緣局勢短暫升溫。6月倒數第二周市場承壓後,比特幣隨市場情緒改善和機構參與度提升而反彈。比特幣ETF6月淨流入超40億美元。以太坊則面臨更大波動和更深回調,具體原因尚不明確。同時,加密財庫策略受到關注,多家公司開始將持倉擴展至ETH、SOL、BNB等非比特幣資產,顯示市場對該策略的認可度提升。

地緣政治成爲6月下旬的焦點。6月13日,兩國爆發軍事衝突。盡管局勢一度升級,但市場最初反應平穩。6月21日,美國對另一國進行空襲後,加密資產價格大幅下跌,而美股則保持穩定。6月24日宣布的停火協議緩解了市場短期恐慌。盡管零星襲擊仍有發生,加密市場在停火後逐步修復,而黃金和原油等傳統避險資產則回落,反映市場對長期衝突的擔憂減弱。

比特幣11.2萬美元新高背後:美元疲軟與機構入場雙重推動

比特幣之外的多元配置

2025年一個意料之外的趨勢是企業迅速採納加密財庫策略,尤其在6月,這一趨勢顯著加速,相關企業數量幾乎翻倍。從交易量來看,6月加密財庫公司購買比特幣的規模已超過美國現貨比特幣ETF的總淨流入(當月爲40億美元)。

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仍佔主導地位,但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配置更廣泛的加密資產,如SOL、BNB、TRX和HYPE等,表明主流幣之外的多元化趨勢日益增強。據數據顯示,目前已確認的53家加密財庫公司中,36家專注於BTC,5家配置SOL,3家配置XRP,2家分別配置ETH、BNB和HYPE,另有1家配置TRX、FET,以及一個綜合性山寨幣投資組合。

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現有公司繼續推進該策略,市場也展現出爲其提供充足資金、支持多資產配置的強烈意願。

然而,市場也開始對這一策略產生質疑,尤其是部分公司通過債務融資進行加密資產配置,引發對潛在槓杆風險的擔憂。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零息或低息可轉債,這類債券到期時若"價內",投資者可選擇轉換爲公司股權。但若"價外",則需公司以現金償還本息,引發對流動性和償付能力的擔憂。部分公司甚至缺乏足夠現金支付利息。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通常有四種應對選擇:

  1. 賣出加密資產籌資,可能對市場價格造成下行壓力,影響持有相同資產的其他財庫公司;
  2. 發行新債償還舊債,相當於再融資;
  3. 發行新股融資,用以償還債務或增購資產,此方式較無違約風險;
  4. 若資產價值不足以償債,則可能違約。

公司最終採取何種路徑將取決於到期時的市場狀況。一般而言,只有在市場允許時,公司才可能通過再融資解決問題。

相比之下,通過發行股票來增購加密資產的方式風險更小,因爲不涉及債務,不構成強制性還款義務,因此在整體風險結構中更易被市場接受。

據6月4日發布的報告,當前市場對槓杆結構的憂慮或許被誇大。多數比特幣財庫公司發行的債務將在2027年6月至2028年9月之間到期。雖然加密行業過往存在高槓杆引發的系統性風險,但就目前來看,這類債務結構並未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但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若有更多公司採用此策略,且發行更短期的債務,其潛在風險將逐步累積。

穩定幣行業迎來轉折點

2025年6月成爲穩定幣行業的關鍵轉折期,主要受到兩項重大事件驅動:某穩定幣發行商成功上市,以及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首部全面性穩定幣立法。

作爲全球第二大穩定幣發行商,該公司成爲首家在美國公開上市的原生穩定幣公司,其股價在6月飆升逾6倍。盡管如此大幅漲暗示IPO定價可能偏低,但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對穩定幣未來基礎設施角色的認可顯著增強。

6月25日,該法案在參議院以68票對30票獲通過,標志着該立法經歷長達數月的程序性投票與政治博弈後最終取得突破。其中包括5月8日因最後一刻分歧而導致的關鍵程序性投票失敗。目前,該法案已移交衆議院,有議員建議將其並入範圍更廣的另一項法案。然而,合並前景仍不明朗,尤其在一位政要公開表示反對的背景下。

在監管推動下,企業對穩定幣的興趣持續升溫。美國零售巨頭正考慮發行自有穩定幣;某支付巨頭正通過整合多家公司的穩定幣產品進一步擴大生態支持。這些公司不僅爭相發行穩定幣,更希望在流通規模與實際用途上取得領先。行業關注點已從"能否發行"轉向"能否落地",穩定幣的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其在現實支付場景中的滲透程度與用戶覆蓋面。

在國際方面,這一趨勢也逐漸蔓延。例如,某公司已在某地區獲得其穩定幣的監管許可,某國央行也正在探索發行錨定本國貨幣的穩定幣。不過目前以美國的發展最爲領先。

穩定幣僅是起點。它們標志着將傳統法幣引入區塊鏈的第一階段,實現了全天候、快速互操作的基礎設施部署。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則是鏈上金融資產的引入,首先是股票代幣化。

某交易平台近期已在歐洲向用戶推出200只上市股票的通證化交易功能,成爲測試用戶需求與執行質量的試點平台。另一家平台也正在美國尋求相應監管許可,以推動類似產品落地。這些早期嘗試爲更多傳統金融產品鏈上化鋪路,預計下一步將涵蓋私人信貸與結構性基金等資產類別。

比特幣11.2萬美元新高背後:美元疲軟與機構入場雙重推動

地緣衝突對市場衝擊有限

2025年6月13日爆發的衝突持續12日,盡管引發全球輿論關注,但對風險資產的長期影響有限。衝突初期,加密市場與股票市場反應溫和;但6月22日某國政府啓動軍事行動後,加密資產價格曾大幅下跌。隨着6月24日宣布達成的停火協議,價格迅速反彈。盡管月末仍有零星導彈襲擊,戰爭尚未正式結束,但市場整體已恢復平穩。

在此期間,比特幣走勢與美股同步上揚,未呈現避險屬性。相較於4月與5月中比特幣因貿易關稅與全球債市緊張而被視爲價值儲備資產的表現,此次更偏向風險資產邏輯。比特幣表現優於黃金及整體加密市場,部分可歸因於機構強力支持,包括ETF月度流入達40億美元、財庫公司持續購入,以及主權買盤跡象的浮現,顯示地緣衝擊對比特幣構成的影響較爲短暫。

本次衝突也引發市場對某國本地加密基礎設施的重新關注,特別是比特幣挖礦業。據2021年估算,全球約4.5%的比特幣挖礦發生在該國,主要依賴於以本國貨幣結算的低價政府補貼電力。在比特幣漲週期中,這種結構帶來可觀利潤。

在軍事行動後,有傳言稱該國部分礦場遭到破壞,導致網路算力下滑。但短期算力波動往往更可能由區塊時間差異或數據噪音造成,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表明此次衝突對挖礦設施造成系統性破壞。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美東與中西部地區的熱浪天氣迫使礦工暫時減產。

除基礎設施外,此次衝突還引發關於加密在該國金融體系中角色的討論。長期以來,該國因高通脹、國際制裁與對美元的不穩定匯率,促使民間與灰色經濟大量採用加密貨幣。

過往數據顯示,在2024年某組織領導人被刺期間與多次導彈交火時,該國加密資產外流均出現明顯增長。

比特幣與某公鏈歷來是該國主要使用的區塊鏈網路,尤其後者用於USDT穩定幣轉帳。然而在本輪衝突中,鏈上穩定幣交易與結算量並未出現顯著上升,表明整體加密使用模式並未因戰事發生變化,短期持有者的鏈上活躍度反而有所下降。

盡管鏈上數據未現顯著異常,但加密行業在此次衝突中以象徵方式浮現:該國最大加密交易所在戰事期間遭遇9000萬美元黑客攻擊,攻擊者爲支持某國的組織,並通過錢包地址留下反對某組織的信息。該交易所過去曾與某組織關聯實體的資金流有關,此次攻擊更像是網路心理戰而非以盈利爲目標的攻擊。

該國是全球貨幣貶值最嚴重且長期受制裁的國家之一。對於此類社會,加密資產在跨境資金流動中確實扮演重要角色。其在本輪衝突中所展現的政治與網路維度,進一步表明加密已成爲某些國家金融系統的一部分。

7月關鍵變量將左右宏觀與市場走向

進入2025年7月,市場關注的核心焦點將集中在數個關鍵事件與宏觀指標上,可能對資產定價與整體

BTC-0.0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2
  • 分享
留言
0/400
QuorumVotervip
· 7小時前
看多比特币走势
回復0
FlatTaxvip
· 8小時前
还是看机构入场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