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應用初期陷龐氏怪圈 產品落地成突破關鍵

robot
摘要生成中

Web3應用初期的龐氏模型:必經之路還是過渡階段?

近期參與了一場關於鏈遊資產的在線討論,話題引發了我對當前Web3應用經濟模型的深入思考。雖然討論因技術原因中斷,但這個話題值得進一步探討:爲何大多數Web3應用項目在初期階段都呈現出龐氏模型的特徵?這是必然現象還是可以避免?

回顧過去幾十年商業模式的演變,可以大致劃分爲三個階段:

  1. 產品方與用戶的直接關係 在互聯網興起前,產品方直接向用戶銷售產品,用戶爲產品的基本功能付費。好產品自然吸引更多用戶,形成了簡單的單向關係。

  2. 平台方介入 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平台方開始扮演中間人角色。他們通過技術優勢聚集用戶,再向產品方收取費用。同時通過用戶數據吸引廣告商,形成多方共贏的模式。但平台方前期需要大量補貼吸引用戶,往往依賴風投資金支持。

  3. 去中心化體系取代平台方
    Web3時代,去中心化的協議體系正在取代中心化平台。這一體系由各種協議交互構成,體現了去中心化、隱私保護、共識確權等Web3特性。用戶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資產和數據。

然而,目前Web3應用普遍呈現生命週期短、龐氏特徵明顯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階段還缺少真正的產品方參與。現有的去中心化體系與用戶之間缺乏穩定的價值交換,各方不得不通過短期炒作維系。

目前Web3還沒有出現類似支付寶、微信這樣的現象級產品。對普通用戶而言,DeFi、SocialFi、GameFi等應用還無法有效解決現實需求。Web3項目團隊多數還停留在技術開發和運營層面,難以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不過,Web3生態正在不斷進化。從最初的公鏈和代幣,到DeFi、NFT再到鏈遊,功能模塊在不斷豐富。DeFi建立了去中心化的資金流轉體系,NFT開始呈現價值沉澱特性,鏈遊則在探索區塊鏈技術與遊戲結合的可能性。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就像AI從理論到普及也花了十幾年。

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真正產品方參與的"去中心化體系vs用戶"模式可能會持續存在,龐氏模型也將繼續。龐氏本身只是一種經濟模型,關鍵在於如何設計得更加優雅和可持續。

那麼,何時才能擺脫純龐氏模型,迎來真正的產品方參與?可能需要以下條件:

  1. 全球範圍內法規問題得到解決
  2. 基礎設施完善,安全性大幅提升
  3. 去中心化理念被廣泛接受
  4. 出現Web2無法或難以解決的痛點

總的來說,Web3應用的龐氏特徵是當前發展階段的必然,但隨着生態的完善和真實需求的出現,未來有望逐步向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DEFI3.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
  • 分享
留言
0/400
just_another_fishvip
· 07-26 17:15
庞氏太普遍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