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Peter Thiel與Founders Fund: 從PayPal起家到硅谷投資巨頭之路
從PayPal幫派到投資帝國:揭祕Founders Fund發家史
Peter Thiel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他能預見遠方的棋局,並精準布局關鍵棋子。他遊走於金融、科技和政治的核心地帶,行爲謹慎而反常,難以捉摸。他經常神祕消失,然後突然出現,拋出犀利觀點或引人注目的新投資。乍看是失誤,但隨着時間推移,往往顯露出非凡遠見。
Founders Fund是Thiel權力、影響力和財富的核心。自2005年成立以來,從規模5000萬美元的小基金成長爲管理數十億美元的硅谷巨頭。其形象頗具爭議,類似90年代初的"壞小子軍團"。業績數據佐證了這種張揚做派,對SpaceX、比特幣、Palantir等的集中押注創造驚人回報。2007、2010和2011年三期基金更創下風投史上最佳業績三部曲。
Thiel具有獨特魅力。與他偶遇常令人着迷:有人爲他遷居,有人放棄顯赫職位,只爲多沆瀣他的"詭異"思想。他的魅力源於多才多藝,能在不同話題中遊刃有餘,以三一學院教授的博學闡述深奧觀點。
Ken Howery與Luke Nosek早在2004年聯創Founders Fund前就臣服於這種魅力。Howery稱首次長談後,他對女友坦言:"我可能餘生都會與這人共事。"Nosek則代表Thiel理想人才原型:才華橫溢又特立獨行,敢於探索常人怯於思考的結論。
1998年斯坦福演講後,Founders Fund三位創始人正式會面。雖然創立風投基金還需7年,但更深層次合作已即刻開展。
某種程度上,Founders Fund是Peter Thiel的"報復性商店"。這可視爲對紅杉資本Michael Moritz的回應。Moritz是牛津畢業記者轉型的投資傳奇,在Thiel早期創業史中屢次成爲絆腳石。
PayPal時期,兩人就在董事會上發生衝突。Thiel提議將新融資1億美元用於做空市場,Moritz勃然大怒並威脅辭職。最終Thiel的預判正確,但計劃被否決。這加劇了兩人不信任,後續CEO權力鬥爭中再起波瀾。雖然PayPal最終成功,但這些矛盾爲Thiel日後創立Founders Fund埋下伏筆。
PayPal收購案給Thiel帶來6000萬美元,進一步點燃投資野心。他開始多線並進:追逐宏觀投資成就、系統化風投實踐、同時創立新公司。Clarium Capital成爲核心載體,資產管理規模迅速增長。
同時,Thiel與Howery開始籌劃專業風投基金。兩年醞釀後,2004年啓動募資,初期規模5000萬美元。但募資異常艱難,機構LP對小規模基金興趣寥寥。最終僅募1200萬外部資金,Thiel自掏3800萬補足缺口。
2004年的Clarium Ventures(後更名Founders Fund)意外成爲硅谷最佳定位基金,這歸功於Thiel募資前完成的兩次個人投資:Palantir和Facebook。Palantir雖遭多家頂級VC拒絕,但獲中情局投資部門青睞。Facebook投資則源於Reid Hoffman引薦,Thiel會面後迅速決策。這兩筆投資爲Founders Fund奠定基礎。
Sean Parker加入進一步完善團隊。他在Facebook早期融資中扮演關鍵角色,引導Zuckerberg認識風投世界。離開Facebook後,Parker以普通合夥人身分加入Founders Fund。該基金核心理念是"絕不驅逐創始人",這在當時實屬創舉。
2006年,Founders Fund再度募資,目標1.2-1.5億美元。此舉顯然觸怒了Moritz。據稱,他在紅杉年會上警告LP遠離Founders Fund,甚至威脅將永久失去紅杉準入資格。這反而助推了Founders Fund,最終成功募集2.27億美元。
隨着早期投資初見成效,Founders Fund獨特投資哲學開始顯威力。團隊形成能力互補:Thiel專注宏觀趨勢與估值,Nosek兼具創造力與分析力,Howery側重團隊評估與財務建模,Parker則補全產品維度。
2008年,Thiel重新聚焦硬科技。在婚禮上重逢Elon Musk後,他提議向SpaceX投資。盡管SpaceX已經歷三次發射失敗,Founders Fund仍以2000萬美元入場。這被證明是最明智決策,截至2024年12月,該持倉價值已達182億美元,實現27.1倍回報。
Founders Fund的崛起體現了Thiel的核心理念:"所有成功企業都是不同的,通過解決獨特問題獲得壟斷地位;所有失敗企業都相同,都未能逃離競爭。"這種思維模式不僅塑造了一家頂級風投機構,更重塑了整個行業的投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