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美股上市公司扎堆「買幣」,第二增長曲線成效幾何?
撰文:Fairy,ChainCatcher
編輯:TB,ChainCatcher
「買幣」成了股市裏便宜且快速的市值提拉手段。
美股「山寨季」熱潮滾滾,上市公司主業成了陪襯,數字資產反倒變爲新的市值發動機。
但問題也愈發尖銳:這場借幣之名的估值遊戲,市場真的會一直買單嗎?
估值邏輯:買幣如何影響企業價值?
「買幣」像是一場由情緒、流動性與敘事交織而成的估值偏移實驗。
在傳統估值框架中,企業市值源自其盈利能力、資產負債結構、增長潛力與自由現金流等核心變量的綜合定價。然而,這輪「買幣潮」中,企業以持有加密資產的「財務性配置」行爲,撬動了市場對其估值的再定價。
當企業將比特幣或其他主流加密資產納入資產負債表,市場對其的估值便附加上了基於加密資產價格彈性與交易性預期的溢價倍數。換言之,企業市值不僅源自價值創造,還來自對「幣價漲」可能性的加槓杆式放大。
但這種結構,幾乎是將「流動性敘事」置於企業經營之上,把財務配置異化爲資本運作的主軸。
短期提振,長期仍是問號
不可否認,進軍加密的確具備短期刺激股價的能力。以汽車交易服務商 Cango 爲例,該公司於 2023 年 11 月宣布進入比特幣挖礦領域,斥資 4 億美元購入 50 EH/s 的算力資源,隨即股價飆升 280%。類似的,還有不少主營業務表現平淡、甚至深陷財務困境的公司,也試圖借助「買幣」敘事在資本市場尋求重估。
我們整理了一批通過購入加密貨幣實現「幣股聯動」的上市公司股價數據:
從市場表現來看,「買幣即暴漲」的現象已多次上演。只要打出「加密資產」概念,短線資金便迅速湧入。然而,短期衝高過後,許多「持幣公司」面臨股價回調,若無持續購幣動作或其他利好消息持續刺激,漲幅難以維系。
因此,雖然「買幣」策略能夠在短期內激發市場熱情,但能否轉化爲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和持續增長,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市場也難以真正認可那些僅憑一兩次購幣或模糊「持幣計劃」博取關注的跟風者。
投機者開始賣了?
「買幣拉估值」的故事在持續發酵,但一些核心玩家似乎在悄然獲利了結。
Strategy ,這套「無限增長」理論的提出者,其內部高管一直在減持手中股票 $MSTR。據 SecForm4.Com 數據顯示,自 2023 年 6 月以來,Strategy 內部人士進入集中拋售期。Protos 報道指出,僅過去 90 天內,高管累計出售股票總額已達 4000 萬美元,賣出次數是買入次數的 10 倍。
圖源:secform4.com
「Sol 版微策略」Upexi 近期也面臨壓力,該公司此前融資 1 億美元設立 Sol 財庫。然而,Upexi 昨日盤中暴跌 61.2%,因投資者註冊出售 4385 萬股股票,相當於其 4 月初始流通股總量。
而另一邊,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在上市後股價一度飆升至近 300 美元。但曾在其未上市前大力支持的 Ark Invest,卻在持續減持。據悉,Ark Invest 已連續四次拋售 Circle 股票,累計減持超過 36% 持倉。
當「買幣」成爲一種包裝,一種市值工具,甚至一種避開基本面拷問的敘事外殼時,它也注定無法成爲所有企業的「通關鑰匙」。今天的市場願意爲「財務配置」買單,而明天的市場,或許就會回到了對增長與盈利的真實追問。
二級市場的買單,不一定是認可;更可能,是短線投機的籌碼輪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