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儲備企業化!方舟 Cathie Wood、Strive 等機構大解惑,為何買 BTC 才是最佳策略

方舟投資 (ARK Invest)、Fold、1031 VC 與 Strive 等四家機構執行長與創辦人於 4/25 齊聚針對這波「比特幣納入企業財報」的趨勢來探討,從微策略 (Strategy) 的激進買幣策略,到折衷型的「比特幣儲備帳戶模型」。這場對話一口氣拆解不同公司、不同策略對於比特幣企業化採用的全貌。

方舟 Wood:企業財報出現比特幣,正變成一種「新常態」

方舟 Cathie Wood 表示,美元的全球儲備地位正備受挑戰,中國外匯儲備從 1.3 兆降至 7,000 億美金就是一個明顯訊號。讓許多資產管理業者開始尋找避險工具,比特幣與黃金已變成首要考慮資產。她舉例:

特斯拉 (Tesla)

Square (現為 Block)

微策略 (現為 Strategy)

上述企業都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當初雖然面臨 ESG 爭議,現在比特幣已轉向為抗通膨、避險的重要角色。

Strive 執行長:AI 轉變商業結構,企業更需要持有「稀缺資產」

Strive 執行長 Matt Cole 表示,AI 已讓許多原本能賺錢的產品變得毫無價值,他舉例報稅軟體 TurboTax 未來可能被免費 AI 模型取代,導致企業沒辦法靠這些業務賺錢,只能找新方法來保值手上的資產或利潤。

他認為比特幣是「終極稀缺資產」,適合作為公司長期資本配置的核心。

Fold 執行長:已靠比特幣撐過寒冬,現在進入槓桿時代

Fold 創辦人 Will Reeves 分享,還沒上市前公司就靠「比特幣儲備」撐過多次加密寒冬,現在則考慮透過發債等方式放大資產。

「每個新投資案,都要先問一句:這投報率能贏過直接買比特幣嗎?」他強調。

1031 創辦人 Odell:私營公司也能布局,只要有足夠現金流

Odell 強調,比特幣財政策略不只適合上市公司,一間小型診所或新創,只要有穩定現金流,都可以開始持幣。

他也坦言私營企業雖然沒有公開市場操作空間,但勝在「內部控制風險低」,能以多簽錢包分散風險。

槓桿策略與 ETF 替代,比特幣企業持倉模式百花齊放

許多企業現在也開始仿效微策略操作,發行可轉債、透過現貨比特幣 ETF 來建倉,減少管理風險。

但也有反對聲音指出,微策略目前股價溢價比其實際持幣價值高出 80% 到 110%,這種「搶頭香」的光環若隨更多公司進場而消散,未來可能反轉為折價。

教育董事會了解比特幣成關鍵,國家單位也開始瘋搶幣

四位齊聲指出,目前許多董事會成員甚至不懂比特幣運作,教育與制度設計變成推動持幣政策的第一步。

Strive 執行長 Cole 預言,下一階段會是「主權國家搶幣時代」。ARK 數位資產總監 Lorenzo Valente 也強調,比特幣沒有對手風險,未來會在「去美元化」與制裁風險中脫穎而出。

但不論是新創、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或國家,都該開始思考一件事:「這波全球去信任化、去美元化的大趨勢裡,我們的資產安全在哪裡仍是關鍵。」

這篇文章 比特幣儲備企業化!方舟 Cathie Wood、Strive 等機構大解惑,為何買 BTC 才是最佳策略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