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掉鮑威爾無望,關稅戰受阻,特朗普服軟後市場會如何發展?

撰文:Luke,火星財經

2025 年 4 月 23 日,全球金融市場正處於一場風暴的中心。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政策轉向,從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公開批評到對華關稅的突然軟化,引發了市場情緒的劇烈波動。這一切不僅讓華爾街的交易員們屏息以待,也讓全球投資者重新審視美國經濟的前景。特朗普的「服軟」能否爲市場帶來喘息之機?還是僅僅推遲了更大的危機?

一、特朗普的「服軟」與市場情緒的戲劇性反轉

4 月 22 日,特朗普在白宮發表講話,宣布對華 145% 的關稅「將會大幅下調」,盡管「不會歸零」。這一表態與此前強硬的貿易戰姿態形成鮮明對比,瞬間點燃了市場的樂觀情緒。當天,美股三大股指期貨迅速漲,納斯達克和標普 500 指數期貨漲幅均超過 2%,道瓊斯指數期貨也錄得 1.5% 以上的漲幅。比特幣突破 9.3 萬美元,創下近兩個月新高,而黃金價格則回落至 3300 美元下方,顯示避險情緒有所消退。

特朗普的「服軟」並非孤立事件。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同一天的閉門投資者會議上釋放了類似信號,稱中美高關稅的僵局「不可持續」,並預測未來幾個月內緊張局勢將有所緩和。貝森特的言論爲市場注入了信心,投資者開始押注中美貿易談判可能取得突破。然而,貝森特也坦言,全面協議可能需要兩到三年時間,這意味着短期內的緩和更多是戰術性調整,而非戰略性轉變。

特朗普的轉向並非完全出乎意料。145% 的關稅 —— 包括因「芬太尼」問題加徵的 20% 關稅和「對等關稅」125%—— 已將中美貿易推向近乎停擺的邊緣。中國針鋒相對的反制措施,尤其是對美國農產品如大豆和玉米的 125% 關稅,重創了美國出口商。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農民和制造商損失慘重,而高關稅推高的進口商品價格也開始侵蝕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面對國內經濟壓力和全球供應鏈的緊張,特朗普不得不調整策略,試圖通過緩和貿易戰爲美國經濟爭取喘息空間。

鮑威爾「保位」與聯準會獨立性的短暫勝利

與此同時,特朗普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攻勢也悄然收斂。此前,特朗普多次公開批評鮑威爾,稱其爲「重大失敗者」,並暗示可能將其解僱。這一言論引發了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擔憂,導致美元、美債和美股在 4 月 21 日出現罕見的「三殺」局面 —— 道瓊斯指數一度下跌超 1300 點,美元兌日元跌破 140,創三年低點,美國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因拋售壓力而飆升。

然而,4 月 22 日,特朗普突然改口,稱「無意」解僱鮑威爾。這一表態迅速平息了市場的恐慌情緒,美元指數反彈至 99 附近,美債價格回升,股市也迎來一波反彈。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退讓並非出於對聯準會的尊重,而是迫於市場壓力。解僱鮑威爾不僅在法律上存在爭議,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正如凱投宏觀的首席北美經濟學家保羅・阿什沃思所警告,罷免鮑威爾只是動搖聯準會獨立性的第一步,若特朗普進一步幹預貨幣政策,可能導致美元暴跌、美債收益率飆升,甚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

盡管鮑威爾暫時保住了職位,聯準會的處境依然艱難。特朗普對降息的強烈期待與鮑威爾堅持的穩健貨幣政策形成尖銳對立。市場普遍預計,聯準會在 2025 年上半年將繼續維持高利率,以應對頑固的通脹壓力。這意味着美國經濟可能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而特朗普的政策轉向能否有效緩解這一壓力,仍是未知數。

高關稅的後遺症與美國經濟的隱憂

特朗普的高關稅政策雖然在短期內爲美國爭取了談判籌碼,但其副作用正在顯現。首先,高關稅直接推高了進口商品價格,尤其是從中國進口的日用品、電子產品和服裝。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其可支配收入受到更大擠壓。其次,美國企業高度依賴中國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高關稅導致制造成本上升,而調整供應鏈的成本高昂且耗時。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報復性關稅重創了美國出口商,尤其是農產品出口商,失去了中國這一關鍵市場。

高盛的最新研究進一步揭示了關稅對經濟的潛在衝擊。報告指出,關稅推高的通脹效應通常在實施後的兩三個月內顯現,而消費支出將在價格漲後迅速放緩。核心零售銷售作爲消費支出的領先指標,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發出預警信號。此外,金融條件收緊和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將對資本支出構成拖累,預計 2025 年下半年資本支出增長將下降 5.5 個百分點。這些因素疊加,可能使美國經濟在夏季中後期顯現疲態。

更令人擔憂的是,近期商業調查數據已發出警報。費城聯儲制造業指數、ISM 服務業指數等軟數據顯著下滑,一些指標甚至降至非衰退期的最低水平。盡管過去幾年軟數據曾因疫情等因素過於悲觀,但高盛認爲,當前的惡化信號可能更可靠,因爲其主要由預期活動下降驅動,而非疫情相關的暫時性偏見。這意味着,美國經濟可能正滑向衰退的邊緣,而特朗普的「自我糾偏」能否扭轉這一趨勢,仍需更多經濟數據的驗證。

市場展望:短期反彈與長期不確定性

特朗普的政策轉向爲市場帶來了短期喘息。美股在 4 月 22 日的反彈顯示,投資者對關稅緩和和聯準會獨立性恢復抱有信心。比特幣突破 9.3 萬美元,反映了風險資產的吸引力正在回升。然而,這種反彈的持續性值得懷疑。以下幾個關鍵因素將決定市場的未來走向:

經濟數據的驗證:即將公布的初始失業申請、失業率以及第一季度 GDP 修正值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如果密歇根通脹預期繼續「頑固」,或 GDP 數據大幅下調,市場可能重回「通脹與經濟損害」的主題,美股的反彈動能將迅速消退。

聯準會的政策立場:盡管鮑威爾暫時保住職位,聯準會在高通脹壓力下的強硬態度可能加劇經濟下行風險。如果聯準會繼續拒絕降息,美國經濟的韌性可能率先崩潰,而特朗普的幹預壓力可能卷土重來。

比特幣的獨立性:比特幣近期突破 9.3 萬美元,部分得益於市場情緒的改善。然而,隨着避險需求的減弱,比特幣是否能維持其「經濟避險」的獨特敘事,仍需觀察。如果後續經濟數據引發美股下挫,比特幣的獨立性將面臨考驗。

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全球經濟展望》警告,全球經濟仍以「衰退」爲主題。特朗普的關稅緩和可能爲全球供應鏈帶來喘息,但若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全球經濟可能被拖入更深的泥潭。

特朗普的「服軟」能走多遠?

特朗普的政策轉向無疑爲市場注入了短暫的樂觀情緒,但其背後隱藏着更深層次的不確定性。高關稅的後遺症、美國經濟的隱憂以及聯準會的政策困境,都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重新點燃市場波動。短期內,美股和風險資產可能延續反彈,但投資者需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和聯準會的動向。一旦衰退信號進一步顯現,市場可能迎來更大的考驗。

對於特朗普而言,「服軟」或許是權宜之計,但要真正穩定市場信心,還需更實質性的政策調整。在全球經濟風雨飄搖的當下,美國能否避免衰退、全球經濟能否擺脫「陪葬」的命運,取決於特朗普政府的下一步棋局。而對於投資者來說,保持警惕、審慎布局,才是應對這場風暴的最佳策略。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