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監管聯準會?美財長 Scott Bessent 從矽谷銀行倒閉看見的系統性漏洞

在 2023 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倒閉風波中,一個問題成為輿論焦點:聯準會真的還知道自己在幹嘛嗎? 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專訪時直言,矽谷銀行崩潰前,聯準會與相關監管機構「根本沒在看真正的風險」,反而把「氣候變遷」列為金融體系最大威脅,錯失預警與監管的最佳時機。

這場金融危機,不只是單一銀行的失誤,更揭開了聯準會與整個美國金融監管架構的系統性漏洞。

(美國財長解密川普關稅新政:這是「重啟美國製造」的第一步)

獨立還是失控?聯準會的「免責特權」從哪來?

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理論上獨立於政治體系,讓其能專心執行貨幣政策、控制通膨、穩定金融市場。但這份「獨立性」,也讓它在缺乏問責機制時,成為一個無法有效監督的「神秘機器」。

「你怎麼能有一個影響市場最直接的機構,卻幾乎不受政治控制?」—塔克・卡爾森

SVB 倒閉:最大風險竟然是……天氣?

根據貝森特的說法,在矽谷銀行倒閉前兩週,聯準會與 FSOC(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發布報告,認為『氣候變遷』是系統性風險之首。

但現實卻是:

矽谷銀行資產過度集中於長天期債券

客戶資金快速流出,形成「慢動作擠兌」

聯準會作為主要監管者,卻完全沒察覺風險醞釀

「氣候沒出問題,銀行倒了。」—史考特・貝森特

這種重視政治議題(如DEI與氣候)多於金融風險本身的傾向,讓人質疑聯準會是否偏離本業、走火入魔。

誰在管誰?當事人竟是自己人

更令人傻眼的是,矽谷銀行的執行長竟然是舊金山聯準會的董事會成員—也就是說,他同時是被監管者與監管單位的一部分。

這種安排引發了嚴重的「監管被俘(regulatory capture)」疑慮。

「你會叫自己的監管機構對你下手嗎?」—塔克・卡爾森

在金融歷史上,這不是第一次。從 2008 年金融海嘯到 SVB 的倒閉,業界與監管機構的「旋轉門」問題始終存在。

川普式常識:如果錢能瞬間跑,你怎能不備份風險?

貝森特引用川普最愛的詞「常識(common sense)」來總結監管體系的荒謬:

「如果你知道存款能用一個按鈕瞬間轉走,那你怎麼還把資產鎖在長期債券上?」

這不需要 PhD 財經學歷,只需要點「常識」。但在追逐政治議題、打氣候戰與多元平權口號的過程中,「常識」似乎從決策中消失了。

信任危機才是真正的系統風險

SVB 倒閉不只是金融事件,更讓公眾開始懷疑:

金融系統是否真的安全?

聯準會是否還知道自己的職責?

有誰能真正監督這個「無人機構」?

「美國民眾對於『假裝有在管』的政府機構,已經厭倦了。」

這篇文章 誰能監管聯準會?美財長 Scott Bessent 從矽谷銀行倒閉看見的系統性漏洞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