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彭博:中国指控美國策劃130億美元比特幣劫案,地緣網絡戰升級?
11 月 10 日,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CVERC)發布技術報告,直指美國政府策劃並執行了 2020 年 Lubian 礦池 127,272 枚比特幣(現值 130 億美元)盜竊案,並質疑 2024 年美國司法部沒收行動實為“黑吃黑”的政府級操作。
報告指出被盜比特幣在四年靜默期後突然轉移至美國政府控制錢包,其技術特徵符合國家級黑客組織行為模式。美國檢方此前聲稱這些比特幣與柬埔寨王子集團董事長陳志的欺詐案有關,但拒絕披露查獲細節。此事恐使本已緊張的中美網路關係進一步惡化。
事件脈絡與技術取證分析
據彭博社報導,這起堪稱加密貨幣史上最大規模的黑客事件始於 2020 年 12 月,當時全球頂尖比特幣礦池 Lubian 遭遇精密供應鏈攻擊,127,272 枚比特幣在區塊高度 663,246 處不翼而飛。
CVERC 報告披露的關鍵證據包括:攻擊者使用與 SolarWinds 事件同源的 SUNBURST 惡意軟體變種、利用零日漏洞突破礦池節點隔離機制、透過混幣器實現跨鏈資金轉移但最終匯入受美國監管的交易所地址。這種操作複雜度遠超普通犯罪組織能力範疇,報告中七處技術指標與已知美國國安局(NSA)攻擊模式高度吻合。
時間線的巧合性加劇質疑。這些比特幣在 2020-2024 年間始終保持靜默,卻在 2024 年 6 月突然透過三筆交易轉移至新地址,區塊鏈分析公司 Arkham 隨後將這些地址標記為“美國政府控制”。美國司法部在 2024 年 10 月才公開承認查獲這些資產,並主張其與陳志欺詐案相關,但起訴書中未說明查獲時間與方式。CVERC 認為,這種“先竊取後合法化”的模式符合“國家級黑客行動的典型生命週期”,即透過技術手段取得資產後,利用司法程序完成所有權轉移。
法律爭議與地緣政治博弈
案件核心涉及國際法模糊地帶——國家行為體能否透過黑客手段取得資產並以執法名義合法化。美國司法部援引《民事資產沒收法》主張權利,但該法律通常適用於境內犯罪所得,對跨國網路行動缺乏明確管轄權。陳志辯護律師 Matthew L. Schwartz 已向紐約南區法院提交動議,要求政府披露查獲細節,並指出“檢方指控存在根本性時間邏輯矛盾”——陳志被指控的欺詐行為主要發生在 2021-2023 年,而比特幣失竊卻早在此前已完成。
此事發生在中美網路關係敏感時期。2025 年以來,中國已三次公開指控美國發動國家級網路攻擊,包括利用微軟 Exchange 伺服器漏洞入侵中國企業、攻擊國家時間服務中心等。這些指控雖未提供傳統意義上的“法庭證據”,但配合 CVERC 的技術報告形成輿論攻勢。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認為,這是中國“對等曝光”策略的組成部分,旨在回應美國近年對中方黑客行為的指控,雙方在網路空間的“敘事戰”日趨白熱化。
比特幣黑客事件關鍵時間節點
攻擊階段(2020 年)
靜默階段(2020-2024 年)
查獲階段(2024 年)
加密貨幣安全格局重構
此事件可能永久改變機構對待加密貨幣托管的態度。傳統“冷熱錢包分離”架構在面對國家級攻擊時顯得脆弱, Lubian 礦池正是因熱錢包簽名伺服器被滲透導致損失。行業正加速向多方計算(MPC)托管方案遷移,這種技術透過私鑰分片存儲在不同司法管轄區,要求攻擊者同時突破多個系統才能取得資產。領先的托管服務商如 Fireblocks 和 Copper 報告顯示,2025 年 MPC 方案採用率同比增長 300%。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比特幣網路本身。雖然比特幣協議從未被成功攻擊,但周邊基礎設施的脆弱性暴露無遺。礦池作為算力集中節點,其安全性關乎整個網路穩定。當前前十大礦池控制全網 68% 算力,若多個礦池同時遭襲可能引發鏈重組風險。開發者社群已提議 BIP-345 升級,引入“礦池隔離見證”機制,使單個礦池安全事件不影響整體網路。不過這些方案仍需 12-18 個月部署週期,期間風險依然存在。
投資策略與資產保護方案
對於加密貨幣投資者,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變數。建議採取三層次防護策略:技術層面,優先選擇具備 SOC2 Type II 認證的托管機構,並將資產分散至至少三個司法管轄區;法律層面,透過離岸實體持有大額資產,利用開曼群島或瑞士的隱私法律保護;操作層面,設置多簽閾值策略,要求跨國律師參與授權大額轉移。
具體到資產配置,此事件可能短期利好隱私幣和去中心化存儲專案。Zcash 和 Monero 在消息公布後 24 小時內分別上漲 8% 和 12%,反映市場對金融隱私的需求升溫。但投資者需注意,這些資產同樣面臨更嚴厲的監管審查。更穩妥的選擇是增加比特幣自托管比例,並透過保險覆蓋部分風險——倫敦勞合社現已提供針對國家行為體攻擊的專屬保險產品,年費率約為資產價值的 1.2-2%。
結語
130 億美元比特幣爭議遠超普通刑事案件範疇,成為檢驗數字時代主權邊界的關鍵案例。無論最終技術證據如何認定,事件都已揭示一個殘酷現實:在缺乏國際共識的背景下,加密貨幣市場正成為新型地緣衝突的戰場。投資者既不能忽視國家行為體的介入風險,也不應因噎廢食,而需透過技術、法律與金融工具的多元組合,構建面向未來的數字資產防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