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特斯拉的下一章:吞並 xAI?
撰文:硅兔君
在科技與資本的世界裏,有些傳言,起初只是愛好者論壇裏的竊竊私語,而後發酵爲財經媒體的捕風捉影,最終,它們會以一種不容忽視的方式,擺上最嚴肅的議事日程。
特斯拉(Tesla)與馬斯克旗下另一家 AI 初創公司 xAI 的合並,正是這樣一則正在逐漸爲現實的預言。
上周日,天橋資本(SkyBridge Capital)創始人 Anthony Scaramucci 的一條推文,爲這本已滾燙的預期再添了一把烈火。他直言:隨着馬斯克加速將 AI 整合到其商業版圖中,特斯拉與 xAI 的合並「感覺不可避免」。
這並非孤立的喊話。當一份敦促特斯拉投資 xAI 的股東提案被正式提交,當馬斯克那份價值可能高達萬億美元的新薪酬方案中,被摩根士丹利扒出隱藏的「合並條款」時,所有人都意識到:一個橫跨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估值可能衝擊 8.5 萬億美元的 AI 巨頭,正在浮出水面。
這背後,究竟是資本的狂想,還是馬斯克的布局?今天,硅兔君結合與其專家團隊的交流,將深入拆解這場世紀合並的可能性,以及它所指向的 AI 未來。
將一個千億美元估值的當紅炸子雞(xAI),並入一個已是萬億市值的巨頭(特斯拉),絕非心血 interracial。我們從四個關鍵的信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條路徑是如何被一步步鋪就的。
一切始於一位名叫 Stephen Hawk 的特斯拉散戶股東。他的一份正式提案,建議公司對 xAI 進行投資,並將在 11 月 6 日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進行投票。
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步,其象徵意義卻無比重大。它標志着「特斯拉與 xAI 資本聯合」這件事,首次從輿論場的討論,進入了公司治理的正式議程。
正如 Hawk 本人所言,他的靈感正是來自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的暗示。他認爲,「正式確立這種夥伴關係對於確保雙方明確的共同利益至關重要」。這代表了那部分最忠實的投資者的心聲:我們投資特斯拉,就是投資馬斯克的 AI 願景,我們不希望 xAI 的巨大成功與我們無關。
如果說股東提案是「自下而上」的推動,那麼馬斯克的新十年期薪酬方案,則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這份方案,被摩根士丹利等頂尖投行視爲解開合並之謎的「鑰匙」。
大摩的分析師 Adam Jonas 敏銳地指出,方案中一項關於收購的補充條款,是解開謎題的關鍵:
「市值和調整後 EBITDA 裏程碑目標可能會進行調整,以計入被認爲對裏程碑實現有重大影響的特斯拉收購活動。」
這段拗口的文字翻譯過來就是:如果特斯拉未來進行了「重大」收購(例如 xAI),那麼馬斯克的業績考核目標可以隨之調整。
華爾街的解讀直截了當:這是爲未來合並 xAI 預留的、最靈活的制度接口。它表明,這場潛在的合並,早已在特斯拉的長期戰略工具箱中,只待時機成熟。
馬斯克本人也毫不掩飾對合並的開放態度。他不僅在 X 平台上公開徵求粉絲意見,更對投資者直言「將根據股東的意願行事」。
這背後,是他對特斯拉控制權的深層考量。馬斯克已多次明確表示,希望持有特斯拉至少 25% 的股權,以在公司控制權變更中擁有一票否決權。然而,單純在二級市場增持,成本極高。
通過合並 xAI,則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馬斯克在 xAI 中佔有大量股份,若 xAI 被特斯拉收購,他的 xAI 股份將相應地置換爲特斯拉的新增股份。這既能讓他的持股比例大幅提升,又能回應投資者對他精力分散的擔憂,將所有核心業務牢牢鎖定在特斯拉這個主平台內,一石二鳥。
資本市場對故事的追逐是貪婪的。當深水資產管理的知名分析師 Gene Munster 振臂高呼,稱「特斯拉與 xAI 的結合可能幫助前者市值達到 8.5 萬億美元」時,整個華爾街都被點燃了。
這種觀點的背後,是對特斯拉商業模式的根本性重估——它將不再僅僅被看作一家電動車或能源公司,而是一家真正的、端到端的、軟硬件一體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 而這樣的公司,理應享受遠高於制造業的「AI 估值溢價」。
市場的狂熱,必須建立在堅實的商業邏輯之上。特斯拉與 xAI 的合並之所以被認爲是「天作之合」,是因爲它們分別佔據了 AI 世界的兩極,彼此互爲對方最需要的那塊拼圖。
1.版圖的最後一塊拼圖
馬斯克不止一次強調,特斯拉是一家「現實世界的人工智能公司」。它的核心任務,是讓 AI 理解並與物理世界互動。具體體現就是:
自動駕駛(FSD): 教會汽車看懂、理解並決策於復雜的物理交通環境。
人形機器人(Optimus): 機器人在工廠、家庭等非結構化物理空間中執行任務。
而 xAI,則專注於「數字世界的人工智能」。它的核心產品 Grok 大語言模型,致力於理解和生成人類的語言、代碼和邏輯。
對於像 Optimus 這樣的硬件載體而言,物理世界的感知和執行能力是其「身體」,而語言模型的認知和推理能力則是其「靈魂」。
只有當二者深度結合,它才能聽懂復雜的指令,並將其拆解爲行動。特斯拉與 xAI 的合並,正是爲了打造這樣一個「身心合一」的通用人工智能體。
2.從「看見」到「理解」的終極閉環
AI 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數據的競爭。特斯拉擁有全球最大、且仍在指數級增長的真實道路駕駛視頻數據,這是訓練物理世界 AI 最寶貴的資源。
但這些數據過去更多是被用於「感知」任務的訓練,比如識別車輛、行人和車道線。合並 xAI 後,Grok 強大的多模態能力,可以將這些海量視頻數據進行更深層次的「標注」和「理解」,形成一個無與倫比的數據飛輪:
特斯拉的車隊收集海量視頻數據 -> Grok 模型在雲端對視頻進行深度理解和邏輯標注 -> 訓練出更聰明的 FSD 和 Optimus 模型 -> 部署到車隊和機器人上,表現更好,從而激勵更多用戶使用並產生更高質量的數據 -> 循環往復,指數級進化。
這個飛輪一旦轉動起來,其壁壘之高,將讓任何競爭對手都望塵莫及。
大模型競賽的終局,一定是軟硬件的垂直整合競賽。你不僅要有最好的算法,還要有爲你的算法量身定制的、最高效的芯片和數據中心架構。
特斯拉有自研的 Dojo 芯片,xAI 有 Grok 模型,合並後,他們可以實現從底層芯片設計、到數據中心建設、再到上層模型訓練的極致優化,把每一瓦特的能量都轉化爲有效的算力。
事實上,兩家公司的協同早已在悄然發生:Grok 已被整合到部分特斯拉車輛和 Optimus 原型機中;而 xAI 的算力中心,其電力穩定供應,正是由特斯拉能源的 Megapack 工業儲能電池來保障。
當所有的邏輯都指向合並時,剩下的問題就是:何時以及如何。
對於特斯拉的股東而言,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眼看 xAI 的估值從百億一路狂奔,尋求 2000 億美元的新融資,而自己作爲特斯拉的投資者,卻無法直接分享這一 AI 革命的最大紅利,這無疑是一種煎熬。
特斯拉與 xAI 的合並,絕非簡單的「左手倒右手」的資本遊戲。它是馬斯克爲了構建一個從底層能源、到定制芯片、到超級算力、再到頂尖算法,最終落地於汽車和機器人兩大物理載體的、史無前例的 AI 垂直整合帝國的必然一步。
11 月 6 日的股東大會,將是這場大戲的關鍵節點。無論投票結果如何,我們正在見證的,或許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重組,而是一個 AI 新紀元的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