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lux是一種基於Proof of Work和分層共識機制的高吞吐量公共區塊鏈,旨在解決當前區塊鏈網路面臨的吞吐量、擴展性和安全性等問題。
Conflux採用了一種稱爲“樹圖”的分層共識協議,該協議將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子鏈上進行處理,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吞吐量和性能。Conflux還支持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並提供了一些開發工具和SDK以幫助開發人員構建基於Conflux的應用程序。
此外,Conflux還採用了一些獨特的安全性措施,例如在主鏈和子鏈之間進行通信時使用的“無幹擾”的加密技術。此外,Conflux還使用了一種稱爲“隨機函數”的技術,用於生成區塊和驗證交易的有效性,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防止惡意攻擊。
總之,Conflux是一種具有高吞吐量、分層共識機制和安全性措施的公共區塊鏈,旨在促進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發展並解決當前區塊鏈網路面臨的一些挑戰。
Conflux創始團隊背景良好。創始人龍凡有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學位,現爲加拿大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Conflux首席科學家姚期智爲2000年圖靈獎得主,現任北京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首席技術官伍鳴獲得中科院計算機博士學位,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
此外,在項目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內,Conflux獲得了來自傳統投資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的支持,籌集了3500萬美元的融資。這些知名機構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峯瑞資本、百度風投和IMO Ventures等。融資後,Conflux的估值超過了四億美元。
當今區塊鏈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可擴展性,傳統的區塊鏈系統如比特幣和以太坊,雖然安全可靠,但其吞吐量和交易速度非常有限。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新的區塊鏈系統不斷湧現,其中就包括了Conflux,其旨在利用創新的“樹圖”技術以及“無幹擾”和“隨機函數”的安全性措施去解決區塊鏈的三難困境(blockchain trilemma)。
作爲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區塊鏈, Conflux具有構建在高吞吐量共識協議之上的圖靈完備狀態機,並且,Conflux採用了一種名爲樹圖(Tree-Graph)的共識機制,這使得Conflux在實現高吞吐量的同時也保證了中心化、安全性與不可逆性。
在傳統區塊鏈中,由於傳統的區塊鏈是線性結構,每個區塊只有一個前置區塊和一個後繼區塊,需要逐個驗證區塊中的交易,因此處理交易的速度較慢,交易吞吐量相對較低。其次,由於傳統的區塊鏈只有一個前置區塊,如果該區塊被攻擊,則整個區塊鏈可能會停止運行。因此傳統的區塊鏈的擴展性較差。
而與傳統區塊鏈的線性結構不同的是,Conflux區塊鏈所使用的樹圖(Tree-Graph)技術是一種分層結構,並且每個子區塊可以由多個父區塊產生,形成一個有向無環圖(DAG)——樹狀結構,這使得子區塊可以並行驗證,即在區塊鏈中並行處理多個交易,從而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 此外,由於每個子區塊可以由多個父區塊產生,這意味着即使某個父區塊被攻擊,整個區塊鏈也可以繼續運行。
在樹圖技術之上,Conflux 還採用了獨創的 GHAST 共識協議去維護網路的安全性並防止惡意攻擊。在這個共識算法中,“無幹擾”和“隨機函數”起到了關鍵作用。
“無幹擾”:在Conflux共識算法中,無幹擾是指在區塊鏈網路中,節點在選擇創建新區塊的父區塊時,不受其他節點創建的區塊的影響。每個節點都可以自主地選擇它認爲最優的父區塊。這種機制確保了網路中的節點在共識過程中能夠獨立進行決策,提高了去中心化程度,並且有助於防止惡意節點對網路進行幹擾。
“隨機函數”:在Conflux共識算法中,“隨機函數”被用於生成隨機數,以實現公平、無偏的共識過程。隨機函數的引入使得節點在挖礦過程中面臨相同的競爭條件,降低了惡意節點操縱共識結果的可能性。通過使用隨機函數,Conflux保證了在共識過程中的公平性,進一步增強了網路的安全性。
此外,在Tree-Graph共識機制中,Conflux實現了讓PoW和PoS並行運作,從而在保證網路安全性的同時提高了吞吐量。Tree-Graph採用了兩個層次的共識機制:基礎層和結算層。基礎層採用PoW機制來完成區塊的生成和交易驗證;而結算層採用PoS機制來完成區塊的確認和最終性的確定。每個PoW區塊會被包含在結算層的多個PoS區塊中,這些PoS區塊由驗證者投票選出。在結算層中,只有被選中的PoW區塊才能被確認和最終化,從而保證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Conflux的另一個創新點是其動態調度機制((Adaptive-Difficulty Adjustment)。該機制是指去動態調整區塊獎勵和挖礦難度,旨在維持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保證礦工的收益。簡單來說,該機制根據最近一段時間內的出塊速度情況來自動調整下一個區塊的難度,以使出塊速度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具體來說,當礦工挖出一個新的區塊時,Conflux會根據該區塊和前一個區塊的時間戳計算出出塊間隔時間,並與目標出塊間隔時間進行比較。如果出塊間隔時間過短,說明礦工的算力過高,此時Conflux會提高下一個區塊的難度,以防止出塊速度過快;如果出塊間隔時間過長,說明礦工的算力過低,此時Conflux會降低下一個區塊的難度,以提高出塊速度。通過這種動態調節機制,Conflux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自適應地調整區塊獎勵和挖礦難度,從而保持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爲礦工提供公正的收益機制。
因採用“樹圖”技術,Conflux的吞吐量與交易速度與市場上其他公鏈相比具備優勢。
從上表可以看出,Conflux 在交易速度、交易確認時間、交易費用都要優於以太坊, Cardano, Polkadot,但是次於Solana。而Solana並沒有脫離區塊鏈的三難困境,其有着豐富的網路中斷“黑歷史”, 2022 年就經歷了 11 次大型網路中斷和 3 次小型網路中斷,宕機時間從 1 小時 15 分鍾到 17 小時 7 分鍾不等。而Conflux自2021年建立以來,基於其創新的樹圖(Tree-Graph)技術,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宕機,網路中斷等問題。
CFX代幣是Conflux區塊鏈網路的原生代幣。作爲Conflux生態系統的核心,CFX代幣在多個場景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交易費用:在Conflux網路中,用戶需要使用CFX代幣支付交易費用,以完成轉帳、調用智能合約等操作。CFX作爲Gas費的支付方式,有助於維持網路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
抵押和質押:Conflux網路的共識算法要求節點抵押和質押CFX代幣,以確保網路的安全和去中心化。質押的CFX代幣數量會影響節點的權重,進而影響共識過程。
激勵:Conflux採用挖礦激勵機制,以鼓勵參與者爲網路的安全和穩定做出貢獻。挖礦者通過貢獻算力獲得CFX獎勵。
生態建設:CFX代幣在Conflux生態系統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市場、跨鏈互操作等。通過CFX代幣,用戶可以參與Conflux生態中的各類應用和服務。
CFX代幣在Conflux區塊鏈中起到關鍵作用,幫助維護網路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同時,隨着Conflux生態的發展,CFX的應用場景和價值可能會進一步拓展。
CFX代幣分配情況
Conflux將生態參與者分爲直接建設者,系統維護者與生態建設者。其中,直接建設者包括負責研發Conflux公鏈底層技術的基金會、創始團隊和由基金會支持的”基金”;系統維護者由”礦工節點”組成,負責維護Conflux系統的運行和安全;生態建設者指持續爲Conflux生態創造價值的”社區用戶”。
在其初始的代幣發行中,Conflux發行了約30億個CFX代幣,這些CFX的分配如下:
首輪投資者:他們將獲得16%的代幣作爲激勵,該部分代幣將在兩年內解鎖。
基金會團隊及創始團隊:他們將獲得36%的創世代幣作爲激勵,這部分代幣將作爲資金池持續發放。創始成員包括清華交叉信息學院參與Conflux的師生、Conflux基金會成員和Conflux項目顧問。該部分代幣會在4年內解鎖。
社區基金:8%的創世代幣將用於激勵普通社區用戶,鼓勵他們早期投入到Conflux的生態建設和維護中。該部分代幣將在4年內解鎖。
生態基金:40%的創世代幣將用於激勵社區開發者並孵化支持Conflux生態中的DApp項目。該部分代幣將在4年內解鎖。
公共基金:初始階段將不會分配額外的CFX到Conflux公共基金帳戶中。
其中,作爲生態基金,40%的CFX代幣將用於激勵社區開發者,並孵化支持Conflux生態中的DApp項目,這或將爲現在Conflux相比以太坊較爲薄弱的生態在未來打造堅實的激勵支撐,使未來更多開發者加入到Conflux 網路的開發中來。
根據Conflux官網信息,截止2023年3月31日,目前基於Conflux網路打造的Dapp一共只有75個,其中包括Defi, 交易所與錢包、NFT、基礎設施以及分析類應用。
圖片來源:https://confluxnetwork.org/en/ecosystem
Conflux 在生態建設方面才剛剛起步,與以太坊生態成千上萬的Dapp相比,Conflux有着不小的壓力。並且,Conflux應用多數由官方推出,第三方開發者並未積極的參與到生態開發中,未來團隊能否有效激勵開發者,將成爲非常重要的一環。
Conflux與大型企業合作,更多的吸引了公衆的關注度。2023年1月26日,中國社交類應用小紅書集成 Conflux Network,允許用戶在名爲“R-Space”的數字收藏部分的個人資料頁面上展示在 Conflux 上鑄造的 NFT。
2023年2月15日,Conflux Network在其官方推特上宣布與中國電信合作,並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在香港推出首個BSIM試點項目。該BSIM卡集成了Conflux的Tree-graph、雙重PoS和PoW技術,可爲任何區塊鏈提供高系統性能支持,從而降低用戶進入Web3和元宇宙的門檻。用戶的公鑰和私鑰將由BSIM卡在內部管理和存儲,並且卡還提供了加密存儲、密鑰檢索和其他功能。BSIM卡的研發已經完成,並已經成功地連接到Conflux的主網進行測試。根據Conflux發布的宣傳視頻,用戶可以將私鑰存儲在BSIM卡中,並在進行加密貨幣交易轉帳時,使用BSIM的籤名來保證交易信息的正確性。
據Tradingview數據顯示,自2023年開年以來,Conflux 的代幣CFX最低至最高點漲幅超過2300%,截止2023年3月30日,CFX以11億美金的市值在Coinmarketcap.com中排名全球第46。
作爲Layer 1 項目,Conflux使用創新出的樹圖(Tree-Graph)技術、GHAST 共識協議與動態調度機制使得其在實現高吞吐量的同時仍然可以保有安全性,這使得Conflux在各公鏈競爭中具備優勢。與小紅書,中國電信等大型企業的合作也使得Conflux 在未來可能有着更多的潛在的發展機會。
但是,目前Conflux 作爲剛起步的Layer 1區塊鏈,在全球的生態建設上與以太坊,Solana 等當下最大的layer 1區塊鏈存在較大的差距,未來Conflux如何能否吸引更多的全球開發者來該網路上建設成爲我們值得關注的重點。
Conflux是一種基於Proof of Work和分層共識機制的高吞吐量公共區塊鏈,旨在解決當前區塊鏈網路面臨的吞吐量、擴展性和安全性等問題。
Conflux採用了一種稱爲“樹圖”的分層共識協議,該協議將交易分配到不同的子鏈上進行處理,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吞吐量和性能。Conflux還支持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並提供了一些開發工具和SDK以幫助開發人員構建基於Conflux的應用程序。
此外,Conflux還採用了一些獨特的安全性措施,例如在主鏈和子鏈之間進行通信時使用的“無幹擾”的加密技術。此外,Conflux還使用了一種稱爲“隨機函數”的技術,用於生成區塊和驗證交易的有效性,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防止惡意攻擊。
總之,Conflux是一種具有高吞吐量、分層共識機制和安全性措施的公共區塊鏈,旨在促進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發展並解決當前區塊鏈網路面臨的一些挑戰。
Conflux創始團隊背景良好。創始人龍凡有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學位,現爲加拿大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助理教授。Conflux首席科學家姚期智爲2000年圖靈獎得主,現任北京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首席技術官伍鳴獲得中科院計算機博士學位,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
此外,在項目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內,Conflux獲得了來自傳統投資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的支持,籌集了3500萬美元的融資。這些知名機構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峯瑞資本、百度風投和IMO Ventures等。融資後,Conflux的估值超過了四億美元。
當今區塊鏈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可擴展性,傳統的區塊鏈系統如比特幣和以太坊,雖然安全可靠,但其吞吐量和交易速度非常有限。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新的區塊鏈系統不斷湧現,其中就包括了Conflux,其旨在利用創新的“樹圖”技術以及“無幹擾”和“隨機函數”的安全性措施去解決區塊鏈的三難困境(blockchain trilemma)。
作爲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區塊鏈, Conflux具有構建在高吞吐量共識協議之上的圖靈完備狀態機,並且,Conflux採用了一種名爲樹圖(Tree-Graph)的共識機制,這使得Conflux在實現高吞吐量的同時也保證了中心化、安全性與不可逆性。
在傳統區塊鏈中,由於傳統的區塊鏈是線性結構,每個區塊只有一個前置區塊和一個後繼區塊,需要逐個驗證區塊中的交易,因此處理交易的速度較慢,交易吞吐量相對較低。其次,由於傳統的區塊鏈只有一個前置區塊,如果該區塊被攻擊,則整個區塊鏈可能會停止運行。因此傳統的區塊鏈的擴展性較差。
而與傳統區塊鏈的線性結構不同的是,Conflux區塊鏈所使用的樹圖(Tree-Graph)技術是一種分層結構,並且每個子區塊可以由多個父區塊產生,形成一個有向無環圖(DAG)——樹狀結構,這使得子區塊可以並行驗證,即在區塊鏈中並行處理多個交易,從而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 此外,由於每個子區塊可以由多個父區塊產生,這意味着即使某個父區塊被攻擊,整個區塊鏈也可以繼續運行。
在樹圖技術之上,Conflux 還採用了獨創的 GHAST 共識協議去維護網路的安全性並防止惡意攻擊。在這個共識算法中,“無幹擾”和“隨機函數”起到了關鍵作用。
“無幹擾”:在Conflux共識算法中,無幹擾是指在區塊鏈網路中,節點在選擇創建新區塊的父區塊時,不受其他節點創建的區塊的影響。每個節點都可以自主地選擇它認爲最優的父區塊。這種機制確保了網路中的節點在共識過程中能夠獨立進行決策,提高了去中心化程度,並且有助於防止惡意節點對網路進行幹擾。
“隨機函數”:在Conflux共識算法中,“隨機函數”被用於生成隨機數,以實現公平、無偏的共識過程。隨機函數的引入使得節點在挖礦過程中面臨相同的競爭條件,降低了惡意節點操縱共識結果的可能性。通過使用隨機函數,Conflux保證了在共識過程中的公平性,進一步增強了網路的安全性。
此外,在Tree-Graph共識機制中,Conflux實現了讓PoW和PoS並行運作,從而在保證網路安全性的同時提高了吞吐量。Tree-Graph採用了兩個層次的共識機制:基礎層和結算層。基礎層採用PoW機制來完成區塊的生成和交易驗證;而結算層採用PoS機制來完成區塊的確認和最終性的確定。每個PoW區塊會被包含在結算層的多個PoS區塊中,這些PoS區塊由驗證者投票選出。在結算層中,只有被選中的PoW區塊才能被確認和最終化,從而保證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Conflux的另一個創新點是其動態調度機制((Adaptive-Difficulty Adjustment)。該機制是指去動態調整區塊獎勵和挖礦難度,旨在維持網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保證礦工的收益。簡單來說,該機制根據最近一段時間內的出塊速度情況來自動調整下一個區塊的難度,以使出塊速度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具體來說,當礦工挖出一個新的區塊時,Conflux會根據該區塊和前一個區塊的時間戳計算出出塊間隔時間,並與目標出塊間隔時間進行比較。如果出塊間隔時間過短,說明礦工的算力過高,此時Conflux會提高下一個區塊的難度,以防止出塊速度過快;如果出塊間隔時間過長,說明礦工的算力過低,此時Conflux會降低下一個區塊的難度,以提高出塊速度。通過這種動態調節機制,Conflux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自適應地調整區塊獎勵和挖礦難度,從而保持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爲礦工提供公正的收益機制。
因採用“樹圖”技術,Conflux的吞吐量與交易速度與市場上其他公鏈相比具備優勢。
從上表可以看出,Conflux 在交易速度、交易確認時間、交易費用都要優於以太坊, Cardano, Polkadot,但是次於Solana。而Solana並沒有脫離區塊鏈的三難困境,其有着豐富的網路中斷“黑歷史”, 2022 年就經歷了 11 次大型網路中斷和 3 次小型網路中斷,宕機時間從 1 小時 15 分鍾到 17 小時 7 分鍾不等。而Conflux自2021年建立以來,基於其創新的樹圖(Tree-Graph)技術,至今還沒有出現過宕機,網路中斷等問題。
CFX代幣是Conflux區塊鏈網路的原生代幣。作爲Conflux生態系統的核心,CFX代幣在多個場景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交易費用:在Conflux網路中,用戶需要使用CFX代幣支付交易費用,以完成轉帳、調用智能合約等操作。CFX作爲Gas費的支付方式,有助於維持網路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
抵押和質押:Conflux網路的共識算法要求節點抵押和質押CFX代幣,以確保網路的安全和去中心化。質押的CFX代幣數量會影響節點的權重,進而影響共識過程。
激勵:Conflux採用挖礦激勵機制,以鼓勵參與者爲網路的安全和穩定做出貢獻。挖礦者通過貢獻算力獲得CFX獎勵。
生態建設:CFX代幣在Conflux生態系統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市場、跨鏈互操作等。通過CFX代幣,用戶可以參與Conflux生態中的各類應用和服務。
CFX代幣在Conflux區塊鏈中起到關鍵作用,幫助維護網路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同時,隨着Conflux生態的發展,CFX的應用場景和價值可能會進一步拓展。
CFX代幣分配情況
Conflux將生態參與者分爲直接建設者,系統維護者與生態建設者。其中,直接建設者包括負責研發Conflux公鏈底層技術的基金會、創始團隊和由基金會支持的”基金”;系統維護者由”礦工節點”組成,負責維護Conflux系統的運行和安全;生態建設者指持續爲Conflux生態創造價值的”社區用戶”。
在其初始的代幣發行中,Conflux發行了約30億個CFX代幣,這些CFX的分配如下:
首輪投資者:他們將獲得16%的代幣作爲激勵,該部分代幣將在兩年內解鎖。
基金會團隊及創始團隊:他們將獲得36%的創世代幣作爲激勵,這部分代幣將作爲資金池持續發放。創始成員包括清華交叉信息學院參與Conflux的師生、Conflux基金會成員和Conflux項目顧問。該部分代幣會在4年內解鎖。
社區基金:8%的創世代幣將用於激勵普通社區用戶,鼓勵他們早期投入到Conflux的生態建設和維護中。該部分代幣將在4年內解鎖。
生態基金:40%的創世代幣將用於激勵社區開發者並孵化支持Conflux生態中的DApp項目。該部分代幣將在4年內解鎖。
公共基金:初始階段將不會分配額外的CFX到Conflux公共基金帳戶中。
其中,作爲生態基金,40%的CFX代幣將用於激勵社區開發者,並孵化支持Conflux生態中的DApp項目,這或將爲現在Conflux相比以太坊較爲薄弱的生態在未來打造堅實的激勵支撐,使未來更多開發者加入到Conflux 網路的開發中來。
根據Conflux官網信息,截止2023年3月31日,目前基於Conflux網路打造的Dapp一共只有75個,其中包括Defi, 交易所與錢包、NFT、基礎設施以及分析類應用。
圖片來源:https://confluxnetwork.org/en/ecosystem
Conflux 在生態建設方面才剛剛起步,與以太坊生態成千上萬的Dapp相比,Conflux有着不小的壓力。並且,Conflux應用多數由官方推出,第三方開發者並未積極的參與到生態開發中,未來團隊能否有效激勵開發者,將成爲非常重要的一環。
Conflux與大型企業合作,更多的吸引了公衆的關注度。2023年1月26日,中國社交類應用小紅書集成 Conflux Network,允許用戶在名爲“R-Space”的數字收藏部分的個人資料頁面上展示在 Conflux 上鑄造的 NFT。
2023年2月15日,Conflux Network在其官方推特上宣布與中國電信合作,並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在香港推出首個BSIM試點項目。該BSIM卡集成了Conflux的Tree-graph、雙重PoS和PoW技術,可爲任何區塊鏈提供高系統性能支持,從而降低用戶進入Web3和元宇宙的門檻。用戶的公鑰和私鑰將由BSIM卡在內部管理和存儲,並且卡還提供了加密存儲、密鑰檢索和其他功能。BSIM卡的研發已經完成,並已經成功地連接到Conflux的主網進行測試。根據Conflux發布的宣傳視頻,用戶可以將私鑰存儲在BSIM卡中,並在進行加密貨幣交易轉帳時,使用BSIM的籤名來保證交易信息的正確性。
據Tradingview數據顯示,自2023年開年以來,Conflux 的代幣CFX最低至最高點漲幅超過2300%,截止2023年3月30日,CFX以11億美金的市值在Coinmarketcap.com中排名全球第46。
作爲Layer 1 項目,Conflux使用創新出的樹圖(Tree-Graph)技術、GHAST 共識協議與動態調度機制使得其在實現高吞吐量的同時仍然可以保有安全性,這使得Conflux在各公鏈競爭中具備優勢。與小紅書,中國電信等大型企業的合作也使得Conflux 在未來可能有着更多的潛在的發展機會。
但是,目前Conflux 作爲剛起步的Layer 1區塊鏈,在全球的生態建設上與以太坊,Solana 等當下最大的layer 1區塊鏈存在較大的差距,未來Conflux如何能否吸引更多的全球開發者來該網路上建設成爲我們值得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