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8 月,一家企業商業智慧(BI)軟體公司,同時也是備受矚目的網路企業,調整其商業模式,將收購比特幣納入核心財庫儲備資產。此舉不僅顯著提升公司知名度,也推動「DATCO」(數位資產財庫公司)這一術語的普及。此後,MicroStrategy(前身為 MicroStrategy)在金融與加密貨幣領域聲名大噪,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稱。
圖片來源:Ronda Churchill,彭博社
傳統資金管理理念認為,企業資金部門僅負責管理現金、債券與其他法定貨幣資產,然而數位資產財庫公司的崛起正挑戰此一觀念。隨著數位資產普及,企業資金部門也開始思考:是否應將數位資產納入投資組合,甚至作為組合核心?這樣的轉變催生了一類新型上市公司 —— 數位資產財庫公司(DATCO),引起金融科技界廣泛關注。本月初《福布斯》一篇文章中,Coinfund 總裁 Chris Perkins 形容 2025 年夏季為「值得銘記的 DAT 之夏」。
隨著市場熱度攀升,一個核心問題浮現:投資者對這類公司的關注,究竟是基於穩健長期策略,或僅僅是對資產增值的投機押注?
Michael Saylor 於 1989 年創立 MicroStrategy,是商業智慧領域的早期參與者,主力業務為提供資料分析軟體,協助企業決策。公司於 1998 年上市,至 2000 年初,Saylor 已是美國華盛頓特區最富有的人。
圖片來源:CFOTO / 未來出版公司,蓋蒂圖片社授權
2000 年 3 月,公司因會計錯誤,主動重述前兩年財報。消息公布後,股價單日暴跌 62%,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隨即介入調查,Saylor 的個人淨資產也大幅縮水。
網路泡沫破裂後,MicroStrategy 在接下來的 20 年間成為「受人尊敬但缺乏亮點」的企業軟體公司:持續靠軟體銷售獲利,卻需面對微軟、甲骨文等行業巨頭競爭。儘管 Saylor 仍掌舵公司,企業影響力卻大幅減弱。
2020 年 8 月,Saylor 帶領 MicroStrategy 開啟向 DATCO 的轉型:斥資 2.5 億美元收購逾 2.1 萬枚比特幣。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公司持有比特幣已達近 64 萬枚,估值 472 億美元。同期,MicroStrategy 市值成長超過 2700%(年化成長率 92.0%),在金融與金融科技領域備受矚目。
對不熟悉 DATCO 的讀者,可將其與能源基礎設施及不動產投資領域的「永久資本工具(Permanent Capital Vehicles, PCV)」做類比 —— 例如業主有限合夥企業(Master Limited Partnership, MLP)或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REIT)。DATCO 與這些工具類似,為投資者提供一種獨特且多面向優勢的長期非流動性資產投資方式。
圖片來源:蓋蒂圖片社
營運公司青睞永久資本的原因眾多。對需長期培育才能創造價值的產業,永久資本被視為「耐心資本」:與傳統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或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通常有 7-10 年固定存續期)不同,永久資本工具(PCV)設計為「永續存在」(即「常青」結構),能讓發行方和企業將營運步調與底層投資的長期成長一致化。
永久資本工具的誕生,源於市場對「更契合長期價值創造本質的投資架構」的需求(特別是在私募市場)。它讓投資者可用更穩定、耐心且靈活的方式,接觸高潛力資產。
此類工具讓投資者能涉足私募股權、私人信貸、不動產等「小眾或非流動性私募市場資產」——這些資產過去僅對機構投資者開放。雖然現今投資者更易進入數位資產市場,但面對多樣產品及複雜參與方式,普通投資者仍難以抉擇。
在投資者認購與贖回上,永久資本工具更具彈性(如按季度或年度開放流動性窗口)——這是其相較傳統私募基金的核心優勢:傳統私募基金通常要求投資者在存續期間資金全數鎖定。
對基金經理與企業高層而言,穩定且持續的資金來源能擺脫「頻繁融資」循環,專注業務管理、投資營運與收益創造,進而提升企業對短期市場波動的抵抗力。管理團隊可以依據長期策略做出決策,而非被動因應即時市場壓力。
數位資產財庫公司(DATCO)核心定義為:一家上市公司「大量數位資產策略性持有在資產負債表上」作為主要業務職能。與傳統企業只把少量加密貨幣作為附帶投資或營運工具不同,DATCO 商業模式完全圍繞數位資產積累和管理。先驅 MicroStrategy 於 2020 年 8 月以比特幣取代現金儲備,為後續企業樹立了典範。
DATCO 的獨特性在於其「雙重屬性」:既是公開交易公司,也是投資者可直接接觸特定數位資產的資本市場工具。對投資者而言,這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替代途徑 —— 可間接布局、無需直接持有數位資產或透過 ETF。投資 DATCO 被視為標的資產的「高 Beta 係數、具槓桿效應的替代投資」,投資者可透過熟悉股權架構,取得放大資產曝險。
這種模式建構於「反射性循環」之上,在市場有利時,公司得以快速成長:當數位資產(如比特幣)價格上漲,DATCO 股權價值往往以顯著高於其淨資產價值(Net Asset Value, NAV)的溢價交易。這種溢價使公司可透過「按市價發行(At-the-Market, ATM)計畫」,以高於淨資產價值價格發行股票募資,進一步收購更多數位資產,最終提升現有投資者的每股資產價值。
這種正向反饋循環是強勁成長引擎,但同時也十分脆弱 —— 高度依賴市場情緒與資產價格持續上漲。
儘管 DATCO 看似嶄新現象,實則與過去「為特定資產類別提供槓桿曝險的投資工具」有驚人相似性。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業主有限合夥企業(MLP)等永久資本工具,皆遵循相似運作邏輯:利用有利市場條件與低成本資本獲取收益。
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核心業務為持有、營運或替創收型不動產融資。當 REIT 以高於淨資產價值(NAV)溢價交易時,通常發行新股募資、收購新房產,形成正向循環。但此模式極易受利率變動、經濟衰退及不動產市場情緒影響 —— 一旦溢價消失,REIT 低成本融資能力即失、還可能面臨債務償還與資產擴張雙重壓力。
能源領域業主有限合夥企業(MLP)亦與 DATCO 存在歷史相似性。MLP 通常持有並營運能源基礎設施(如油氣管線),其價值直接與產業景氣及大宗商品價格連動。歷史上,MLP 同樣高度依賴資本市場融資,績效與標的資產高度槓桿連動。MLP 亦如 DATCO,為投資者提供「透過公開交易、稅賦優惠工具接觸特定資產類別」的途徑。
這些工具面臨的核心風險 —— 融資脆弱、對投機性溢價依賴、受市場波動高度敏感 —— 與 DATCO 完全一致。這意味著 DATCO 面臨的挑戰並非數位資產領域獨有,而是所有「作為特定資產類別槓桿化永久資本工具」之商業模式固有風險。
真正能在此領域生存的企業,不是只靠「反射性循環」獲利,而是能打造更穩健、具價值創造力業務,應對循環難以避免的「退潮期」的公司。
數位資產財庫公司短期成長軌跡是市場爭議焦點。樂觀者認為,多重因素將推動其持續擴展。
圖片來源:Liam Kennedy,彭博社
首先,監管透明度持續提升。美國等全球主要政府正為數位資產建立更結構化監管框架,機構投資者信心逐步增強。監管機構態度也自「謹慎觀望」轉向「積極探索數位資產與現有金融體系融合」,讓企業營運與投資者參與更具可預測性。
以太坊、瑞波幣、萊特幣等「山寨幣」插圖。對尋求多元化投資、不再侷限比特幣的 DATCO 而言,這類資產或可迎來新機遇。(圖片來源:Jack Taylor / 蓋蒂圖片社)
其次,機構投資者向數位資產轉型趨勢已不可逆。2025 年安永(EY)《機構投資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機構投資者計畫增加數位資產配置,核心目標為投資組合多元化。除比特幣外,市場興趣延伸至以太坊、實體資產代幣化(如代幣化國債)、穩定幣。未來數年,傳統資產代幣化有望成長至萬億美元規模,為 DATCO 拓展新領域。穩定幣普及亦反映此趨勢 —— 以 Circle 公司於 2025 年 6 月成功 IPO 為例,目前穩定幣市值已逾 3070 億美元,為 DATCO 市場規模三倍。
最後,數位資產獨特優勢 —— 結算速度快、融資成本低、透明度高 —— 使其成為企業財務主管理想選擇:可用數位資產優化現金管理,發掘傳統工具無法實現的價值。金融科技公司也正積極開發相關解決方案,協助 DATCO 提升營運效率。
然而,與其他永久資本工具類似,DATCO 模式也存在顯著風險。其核心風險正是模式的邏輯 —— 由交易溢價驅動的「反射性循環」。市場持續上漲時,此模式運作順暢;一旦市場情緒逆轉,循環可能瞬間瓦解。溢價消失可能導致負向反饋:公司募資要麼承受股權大幅稀釋,要麼負擔高額債務成本。
圖片來源:Charles Krupa,美聯社,檔案圖
這進一步引出一個核心問題:融資成本。許多 DATCO 缺乏穩定營運收入,嚴重依賴資本市場融資。雖「溢價發股」是強力融資工具,但非唯一選項 —— 部分公司還利用可轉換票據及其他債務工具。對此類資本(尤其債務)的依賴,恐致企業結構脆弱:市場下行時,債務償還與再融資能力將成重大隱憂。市值與標的資產價格高度槓桿連動的公司,財務穩定性更易受質疑。
此外,過度關注資產增值可能讓投資者與管理層忽略持有數位資產的「隱性成本」。除初始資金外,數位資產託管、安全、合規及風險管理皆需持續投入。數位資產市場亦高度波動,企業必須主動建立完善的風險架構、治理體系及卓越營運能力,才能有效防範詐欺與網路威脅。若公司僅關注價格上漲潛力而忽略基礎設施建設,可能面臨重大風險。
展望未來,數位資產財庫公司市場或將明顯分化。能存活並成為長期領導者者,需超越「買入持有」策略,從所持資產創造可持續收益。
達成此目標方式包含:開發配套產品或服務、推動垂直整合,或參與 DeFi 協議(如 Staking、借貸)以獲取額外收入。其中質押尤為重要 —— 能在不增發股份下,提升標的資產持有量,增加每股代幣增量。
最成功的 DATCO,通常展現「超越市場情緒槓桿操作」的清晰、可靠商業模式。將數位資產價值鏈關鍵環節(如託管、交易、資產管理)內部化,DATCO 可提升營運掌控權與效率,為用戶帶來更流暢、整合的體驗。
垂直整合亦能降低對外部第三方依賴:不僅減少風險,也可節省中介費用。同時,掌控更多價值鏈環節讓 DATCO 深入掌握用戶行為與市場趨勢,加速創新,開發高需求新產品。
圖片來源:Gabby Jones,彭博社
數位資產財庫公司吸引力不言而喻 —— 它承諾放大收益,開啟企業金融新世代。但投資者與分析師需穿透「資產增值」表象:衡量 DATCO 實力標準,不是牛市高峰期數位資產持有規模,而是其應對市場波動能力、審慎管理融資成本水準,以及打造「能抵抗數位資產市場下行周期」的可持續商業模式能力。能平衡這些要素的公司,不僅能存活,更能在新一代金融體系中奠定真正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