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ble於20分鐘內以8.25億美元TVL完成第一階段並已開放公測網。儘管熱度高漲,穩定幣集中風險、內部人士持倉,以及此項目究竟能否真正解決支付痛點還是僅製造新「接手者」等問題,仍引發市場憂慮。以下為客觀分析:
項目簡介:USDT原生Layer 1區塊鏈,由Tether核心成員主導——但誰才是最大受益者?
數據表現:完成2,8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8.25億美元預售(20分鐘即超額認購——速度是否過快?),已開放公測,主網預計數週後上線,早期內部人士已準備退出
核心論點:穩定幣確實需要支付通道,但Stable架構更有利於早期持倉者,普通投資人則處於「最後進場者」劣勢

實際解決的問題:
USDT作為Gas費,消除雙幣切換,確實便利。但重要的是:用戶真的在意,還是僅追逐預售收益?
客觀評價:
• 確實解決穩定幣轉帳的Gas費痛點
• Solana/Polygon已支援10萬美元轉帳,手續費不到1美元
• Tether USDT0跨鏈不須新L1即可達成類似體驗
• 實際痛點恐低於宣傳
真實價值:
機構層級的支付基礎設施,而非零售端支付。普通投資人面臨高風險,機構則掌握協議核心利益。
風險訊號#1:為問題創造解決方案
USDT轉帳本來就便宜。在@ Solana上僅需不到1美元。為何為了10-20%降費另建新L1?
競爭現狀:
• @ Plasma($XPL):理念相近,融資規模較小,代幣經濟模型不同
• @ Solana + $USDT:USDT日交易量達50億美元,摩擦極低
• @ LayerZero_Core / $USDT0:USDT跨鏈無需新增基礎建設
Stable不具備絕對優勢原因:
• 雖有首發優勢,但6個月即可被複製
• 替代方案同樣可行,網路效應難以積累
• 驗證節點分布高度集中(僅30多個主要節點),中心化風險明顯
風險訊號#2:時機選擇帶有配合
GENIUS法案(美國穩定幣監管法)通過後,@ Tether_to迅速推動新L1,隨後預售超額認購39倍,顯示高度配合
8.25億美元預售:實證分析
• 20分鐘超額認購(恐慌性搶購驅動,非自然需求)
• 95%極可能來自鯨魚及提前獲知消息的內部人士
• 普通投資人未進入恐慌性搶購階段(瞬間認購完畢)
• 資金鎖定至主網路(主網路前無法退出)
市場指向:
確實吸引機構關注,但資金分布高度集中。主網路上線後,早期內部人士可能大量賣出;普通投資人在市場熱度高峰時進場。
公測活躍度(有限):
• Discord人數超過600(對主流L1而言不多)
• 開發者活躍度尚待觀察(測試網僅2週)
• 真實應用需主網路上線後才會出現
• 實際交易量暫無數據
風險訊號#3:預售結構
資金鎖定於資金池直至主網路開放,解鎖後可能出現集中賣出。早期存款者將成為主網路上線後的賣方
故事吸引力:
• 監管明朗(GENIUS法案)帶來急迫感
• @ Tether_to背書釋放機構訊號
• 支付基礎設施缺口確實存在
• 時機順勢而成
故事漏洞:
• 「USDT作為Gas費」僅是漸進式改良,非顛覆性創新
• 穩定幣普及並不依賴新L1
• 真正受益者為協議內部人士,非一般用戶
• 普通投資人敘事:「持穩賺收益」(典型上周期陷阱)
風險訊號#4:監管敘事過於「完美」
GENIUS法案通過後,USDT L1隨即推出,顯得像是早已規劃好,只待監管時機到來。
實際受益者:
• @ paoloardoino(Tether CEO):若Stable成為主流支付通道,將直接獲益
• @ bitfinex:流動性提供商,獲取交易手續費
• Franklin Templeton:新興基礎設施的戰略布局
• 早期種子輪:主網路上線熱潮時退出
受損方:
• 參與預售資金池的一般投資人
• 主網路後期入場者
• 期望「免費支付」的用戶(最終仍須以其他方式付費)
風險訊號#5:利益衝突
Tether CEO支持$USDT作為原生代幣基礎設施——他將直接獲益,且未揭露重大利益衝突。
風險訊號#6:內部持倉
2,800萬美元種子輪可能獲得超大額度,預售多為內部人士。主網路公開後,內部人士極可能在一般投資人恐慌性搶購期集中賣出。
為何選擇此時上線?
• GENIUS法案帶來監管「庇護」
• 穩定幣情緒高昂
• 時機選擇帶有配合
潛在風險:
• 監管變動(GENIUS法案受阻)
• 競爭性穩定幣L1搶先上線
• 主網路上線後交易量不如預期
• 內部人士賣出導致幣價劇烈下跌
客觀結論:
上線時點=「等監管明朗即推向市場」,要麼執行力極強,要麼高度配合
最終得分:38/60(63%)
看多邏輯(仍然成立):
全球支付基礎設施至關重要。USDT原生網路未來有望成為標準,早期布局者將獲取價值,主網路執行穩健。
看空邏輯(同樣成立):
• 內部人士提前布局,一般投資人後入
• 已基本解決的方案
• 代幣結構利好早期存款者,不利主網路買方
• GENIUS法案若受阻,監管風險加重
值得關注的事實:
這可能確實是一次有價值的基礎設施機會,但分配機制極度偏向內部人士。早期存款者將在主網路恐慌性搶購期集中賣出,一般投資人則在高點接手者,這屬於典型現象。
結論:
Stable技術實力確實不俗,確實解決部分問題。但時機、預售結構與內部持倉皆呼應「基礎設施上線利好內部人士」的行業慣例。這並不意味著項目本身存在問題,但風險極度不對稱。
請留意市場進場時機🚩
本報告僅供參考,非投資建議。機構投資人於預售階段即完成認購,而一般投資人尚未充分瞭解項目,進場時機差異加大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