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來,穩定幣逐步成為加密市場的流動性核心,無論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抵押池,或是跨境結算的媒介,USDT 幾乎無所不在。到了 2025 年,Tether 與 Bitfinex 攜手推出的 Stable,是專為穩定幣交易與支付打造的 Layer 1 公鏈,其誕生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數位美元主權在金融科技產業的重要佈局。

(來源:stable)
與強調通用性的以太坊或模組化設計的 Celestia 不同,Stable 採取專注單一任務的設計,只針對穩定幣流通與清算。如果以太坊是一條多功能的高速公路,Stable 則是 Tether 自建的高效基礎設施,專為穩定幣資金流動而設計。高度聚焦讓 Stable 在速度、穩定性與成本控管方面均達到嶄新水準。
Stable 採用全新架構的 StableBFT 共識機制,兼具拜占庭容錯與高吞吐量,且完全支援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開發者可將原本的以太坊 DApp 直接移植到 Stable,無需重寫程式碼,輕鬆享有更低手續費與更快交易確認速度。
在測試網中,Stable 平均交易確認時間僅 350 毫秒,TPS(每秒交易次數)最高達 10,000,居現有公鏈領先地位。如此近乎即時的清算速度,對金融應用及跨境結算有重大的影響。
Stable 最大創新之一,是將 USDT 作為原生 Gas 代幣。傳統公鏈通常要求用戶持有額外原生代幣(如 ETH 或 TRX)來支付手續費,這對支付場景造成阻力。Stable 直接將 Gas 與交易媒介合一,使用 USDT 支付網路費用,且點對點轉帳免手續費。
此舉不僅降低使用門檻,更讓穩定幣回歸本質——穩定、可預測,且適合日常支付。手續費低至 0.1 美分以下,Stable 提供類似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使用體驗。
Stable 不僅定位為加密世界的轉帳公鏈,更致力打造新一代全球支付與清算層。在高效共識和低延遲架構下,使用者幾乎能於毫秒級完成資金傳輸。這讓跨境結算、企業清算甚至 Web3 應用內支付都能以更低成本完成。Stable 的效能優勢讓其具備 Web2 級體驗。它同時擁有 Web3 級信任的潛力,有效縮短使用者體驗與去中心化架構間的落差。
Tether 並未將 Stable 打造成孤立生態,透過整合 LayerZero,USDT 能於多條公鏈間自由流通,實現真正的跨鏈互操作性。
這些功能更貼合銀行、支付服務商及大型金融機構的實際需求。PayPal Ventures 已確認投資 Stable,並計畫將穩定幣 PYUSD 整合至網路,進一步強化 Stable 作為全球穩定幣清算層的地位。
目前全球有超過半數 USDT 在 TRON 網路流通,意味著交易費用與系統控制權不完全掌握在 Tether 手中。Tether 推出 Stable,以奪回主權。
與 TRON 需使用 TRX 支付 Gas 不同,Stable 直接以 USDT 結算費用,讓整體交易收益回流 Tether 生態。對高頻交易及支付場景而言,Stable 更貼近用戶實際需求。

(來源:stable)
Stable 團隊宣布,第二階段預存活動將於 11 月 6 日(UTC+8)啟動,總額達 5 億美元,僅開放給通過 KYC 的合格用戶。參與者需以 USDC 存款,最終將轉換為 Stable 網路原生 USDT,以支撐初期流動性。這不僅代表技術啟動,也標誌著機構資金進入新基礎設施的關鍵里程碑。
如欲了解更多 Web3 內容,請點擊註冊:https://www.gate.com/
Stable 的誕生使穩定幣擁有自主基礎架構,不再依賴他人。對用戶而言,這代表更快、更低成本、更穩定的支付體驗。對 Tether 來說,則意味著控制權、收益和生態價值完全回流。當加密世界邁入穩定幣驅動的新時代,Stable 不僅是一條公鏈。它更是 USDT 經濟體邁向獨立主權的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