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进入企业化时代:迈出探索时代的步伐

中级4/11/2025, 2:22:34 AM
Web3 正迈入企业化阶段:通过战略并购实现上下游整合,通过 IPO 吸引机构资本,逐步从早期的探索实验,走向主流市场对机构化规范的认可与接受。

速览

  • Web3 正从早期充满理想主义的探索阶段,转型为以盈利和规范运营为核心的企业化发展阶段。
  • 随着行业理解加深、监管框架逐步清晰,以及传统金融资本的入场,这一转型正在加速进行。如今,Web3 项目不再被理想驱动评判,而是以实际商业成果为衡量标准。
  • Web3 正迈入企业化阶段:通过战略并购实现上下游整合,通过 IPO 吸引机构资本,逐步从早期的探索实验,走向主流市场对机构化规范的认可与接受。

1. Web3 行业:从意识形态走向商业聚焦

Web3 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分水岭,从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的理想主义,逐步过渡到以盈利能力和业务表现为导向的阶段。在早期,项目能否体现“去中心化”的理念往往比其商业模型更受关注,即便没有明确的营收模式,只要具备潜力也能获得市场青睐。加密市场的投机热潮也助推了这种趋势。

但如今,行业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项目开始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靠实际营收站稳脚跟,并以商业成果作为衡量标准。部分项目已实现显著盈利,获得投资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Web3 正从理想驱动走向结果导向。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这一结构性转型,并探讨 Web3 行业正在走向的新方向。

2. 游戏规则正在重塑

Web3 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改变。曾经主导行业的“叙事”与“理念”逐渐让位于“结果导向”的商业逻辑。这一转型背后有三大驱动力:一是从业者对行业本质的理解加深;二是全球范围内监管逐步落地,推动 Web3 与传统机构体系加速融合;三是传统金融资本不断涌入。相较于过去,项目如今必须面对更严苛的评价标准。

尽管如此,Web3 仍然深受“叙事驱动”影响。这个行业建立在注意力经济的基础上,用户与社区是结构核心。叙事通过共鸣制造情绪连接,进而形成市场共识,并体现在资产价格上。时至今日,某些关键词或热点话题仍能快速点燃市场情绪,引发短期涨势。

但随着投资者逐渐“读懂”这些套路,市场对叙事的反应也日趋理性。单靠预期和故事带动的暴涨行情,已难以持续;涨幅也远不如过去周期那般夸张。叙事的影响力正在被逐步压缩。

与此同时,机构整合与传统金融资本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转变。监管框架减少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对其透明度和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不仅要有想象力,更要有“跑得通”的商业模式和可衡量的运营成绩。传统金融资本评估项目的标准也截然不同——他们看的是利润、增长速度、资产负债表,而不是一时的社群热度或短期市场情绪。Web3 的评价体系也正在从信仰与理念,彻底转向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基本面。这场变革,正在从根本上重写 Web3 的游戏规则。

3. Web3 行业:从探索时代走向企业化运营

Web3 正经历一场结构和战略上的深层变革。项目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是否有市场”,而是逐步纳入传统商业世界的评估体系:有可持续的营收模型,有稳定的现金流,有明确的商业路径。为达成这些目标,许多 Web3 项目开始构建标准化、公司化的运营结构,逐渐与传统企业看齐,例如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或通过战略性并购实现垂直整合。

3.1 企业化的背景与必要性


稳定币市值,来源:rwa.xyz

Web3 的早期更像是一场去中心化实验,由少数快速行动的小团队推动。即便到了今天,Web3 项目在运作上仍保留“初创公司式”的节奏与组织形态——追求速度、轻量化团队。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结构化的运营方式变得愈发关键。这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变革如出一辙:最早的航海探险由王室或贵族资助。但随着贸易路线稳定、贸易量剧增,商业公司应运而生。Web3 行业向企业化转型的原因与此类似。

3.2 企业化战略驱动 Web3 高速增长

Web3 行业对企业化的追求已超越了组织层面的扩展。它正在积极拓展业务运营范围,并加深与机构资本之间的联系。当前,这种企业化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垂直整合实现生态整合,二是通过 IPO 进入传统金融体系。

随着行业成熟与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将核心价值链纳入自有体系,以统一用户体验、打通产品协同、巩固市场份额。例如,Solana 生态的重要项目 Jupiter 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它陆续收购了 meme 币交易应用 Moonshot、NFT 平台 DRiP Haus 和投资工具 SonarWatch。同样,加密支付公司 Moonpay 收购了基于 Solana 的支付应用 Helio,稳定币发行商 Circle 收购了 Hashnote。

这些垂直整合代表着 Web3 行业一个重要的范式转变。表面上看,这与传统企业的增长战略相似,但实际上,这标志着 Web3 核心原则的根本性变化。去中心化与社区治理曾是早期 Web3 的信仰,如今它们正为“效率”与“规模”让位。这种演变显示出 Web3 项目正在将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置于意识形态之上。

与此同时,企业也积极通过 IPO 进入机构体系。Circle 在寻求上市的过程中,通过披露 USDC 储备管理信息来增强透明度。Coinbase 成为首个通过 NASDAQ 上市、引入会计标准和信息披露机制的 Web3 公司。这些机构化进程表明,Web3 项目正从技术实验转变为稳定的企业结构。这不仅为解决监管不确定性奠定基础,也为赢得机构投资者的信任打下基础,并通过采用传统资本市场的规范和要求,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和用户基础。

4. 结语

Web3 已正式迈入企业化时代。项目团队围绕明确的业务结构与实际成果进行重组。这意味着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成熟、更现实的阶段。

机构化整合推动了这一转型。利益相关方如今要求的是结构性的可持续性,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实验。项目必须在去中心化的基础上探索实用性,并将其转化为真实的商业机会。

这种转型不是短期趋势,而是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企业化并不是对 Web3 原始精神的背叛,反而是对其补全——它强化了过去叙事中经常忽视的三件事:投资者保护、运营问责机制、以及基于信任的市场体系。

“探索时代”揭示了新的边界。如今,已实现企业化的 Web3 项目正以这些发现为基础,构建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基础。接下来这个阶段的发展将塑造行业的未来,也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Tiger Research],版权归原作者 [Jay Jo] 所有。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我们将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Web3 进入企业化时代:迈出探索时代的步伐

中级4/11/2025, 2:22:34 AM
Web3 正迈入企业化阶段:通过战略并购实现上下游整合,通过 IPO 吸引机构资本,逐步从早期的探索实验,走向主流市场对机构化规范的认可与接受。

速览

  • Web3 正从早期充满理想主义的探索阶段,转型为以盈利和规范运营为核心的企业化发展阶段。
  • 随着行业理解加深、监管框架逐步清晰,以及传统金融资本的入场,这一转型正在加速进行。如今,Web3 项目不再被理想驱动评判,而是以实际商业成果为衡量标准。
  • Web3 正迈入企业化阶段:通过战略并购实现上下游整合,通过 IPO 吸引机构资本,逐步从早期的探索实验,走向主流市场对机构化规范的认可与接受。

1. Web3 行业:从意识形态走向商业聚焦

Web3 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分水岭,从以去中心化为核心的理想主义,逐步过渡到以盈利能力和业务表现为导向的阶段。在早期,项目能否体现“去中心化”的理念往往比其商业模型更受关注,即便没有明确的营收模式,只要具备潜力也能获得市场青睐。加密市场的投机热潮也助推了这种趋势。

但如今,行业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项目开始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靠实际营收站稳脚跟,并以商业成果作为衡量标准。部分项目已实现显著盈利,获得投资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Web3 正从理想驱动走向结果导向。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这一结构性转型,并探讨 Web3 行业正在走向的新方向。

2. 游戏规则正在重塑

Web3 行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改变。曾经主导行业的“叙事”与“理念”逐渐让位于“结果导向”的商业逻辑。这一转型背后有三大驱动力:一是从业者对行业本质的理解加深;二是全球范围内监管逐步落地,推动 Web3 与传统机构体系加速融合;三是传统金融资本不断涌入。相较于过去,项目如今必须面对更严苛的评价标准。

尽管如此,Web3 仍然深受“叙事驱动”影响。这个行业建立在注意力经济的基础上,用户与社区是结构核心。叙事通过共鸣制造情绪连接,进而形成市场共识,并体现在资产价格上。时至今日,某些关键词或热点话题仍能快速点燃市场情绪,引发短期涨势。

但随着投资者逐渐“读懂”这些套路,市场对叙事的反应也日趋理性。单靠预期和故事带动的暴涨行情,已难以持续;涨幅也远不如过去周期那般夸张。叙事的影响力正在被逐步压缩。

与此同时,机构整合与传统金融资本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转变。监管框架减少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对其透明度和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不仅要有想象力,更要有“跑得通”的商业模式和可衡量的运营成绩。传统金融资本评估项目的标准也截然不同——他们看的是利润、增长速度、资产负债表,而不是一时的社群热度或短期市场情绪。Web3 的评价体系也正在从信仰与理念,彻底转向以数据为核心的商业基本面。这场变革,正在从根本上重写 Web3 的游戏规则。

3. Web3 行业:从探索时代走向企业化运营

Web3 正经历一场结构和战略上的深层变革。项目不再仅仅关注“产品是否有市场”,而是逐步纳入传统商业世界的评估体系:有可持续的营收模型,有稳定的现金流,有明确的商业路径。为达成这些目标,许多 Web3 项目开始构建标准化、公司化的运营结构,逐渐与传统企业看齐,例如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或通过战略性并购实现垂直整合。

3.1 企业化的背景与必要性


稳定币市值,来源:rwa.xyz

Web3 的早期更像是一场去中心化实验,由少数快速行动的小团队推动。即便到了今天,Web3 项目在运作上仍保留“初创公司式”的节奏与组织形态——追求速度、轻量化团队。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结构化的运营方式变得愈发关键。这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变革如出一辙:最早的航海探险由王室或贵族资助。但随着贸易路线稳定、贸易量剧增,商业公司应运而生。Web3 行业向企业化转型的原因与此类似。

3.2 企业化战略驱动 Web3 高速增长

Web3 行业对企业化的追求已超越了组织层面的扩展。它正在积极拓展业务运营范围,并加深与机构资本之间的联系。当前,这种企业化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垂直整合实现生态整合,二是通过 IPO 进入传统金融体系。

随着行业成熟与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将核心价值链纳入自有体系,以统一用户体验、打通产品协同、巩固市场份额。例如,Solana 生态的重要项目 Jupiter 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它陆续收购了 meme 币交易应用 Moonshot、NFT 平台 DRiP Haus 和投资工具 SonarWatch。同样,加密支付公司 Moonpay 收购了基于 Solana 的支付应用 Helio,稳定币发行商 Circle 收购了 Hashnote。

这些垂直整合代表着 Web3 行业一个重要的范式转变。表面上看,这与传统企业的增长战略相似,但实际上,这标志着 Web3 核心原则的根本性变化。去中心化与社区治理曾是早期 Web3 的信仰,如今它们正为“效率”与“规模”让位。这种演变显示出 Web3 项目正在将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置于意识形态之上。

与此同时,企业也积极通过 IPO 进入机构体系。Circle 在寻求上市的过程中,通过披露 USDC 储备管理信息来增强透明度。Coinbase 成为首个通过 NASDAQ 上市、引入会计标准和信息披露机制的 Web3 公司。这些机构化进程表明,Web3 项目正从技术实验转变为稳定的企业结构。这不仅为解决监管不确定性奠定基础,也为赢得机构投资者的信任打下基础,并通过采用传统资本市场的规范和要求,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和用户基础。

4. 结语

Web3 已正式迈入企业化时代。项目团队围绕明确的业务结构与实际成果进行重组。这意味着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成熟、更现实的阶段。

机构化整合推动了这一转型。利益相关方如今要求的是结构性的可持续性,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实验。项目必须在去中心化的基础上探索实用性,并将其转化为真实的商业机会。

这种转型不是短期趋势,而是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企业化并不是对 Web3 原始精神的背叛,反而是对其补全——它强化了过去叙事中经常忽视的三件事:投资者保护、运营问责机制、以及基于信任的市场体系。

“探索时代”揭示了新的边界。如今,已实现企业化的 Web3 项目正以这些发现为基础,构建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基础。接下来这个阶段的发展将塑造行业的未来,也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Tiger Research],版权归原作者 [Jay Jo] 所有。如对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我们将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Mulai Sekarang
Daftar dan dapatkan Voucher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