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Wayfinder?

中級3/13/2025, 2:18:26 PM
WayFinder 的誕生,標誌著一種新的嘗試。WayFinder 通過自主 AI 代理與社區共建的路徑網絡,實現智能合約的可發現性與跨鏈交互的自動化。其核心價值不僅在於技術創新,更在於為去中心化生態提供了一套自進化的空間認知框架。

前言

過去十年間,多鏈生態的爆炸性增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

  • 用戶需要理解各鏈的 Gas 機制
  • 評估跨橋安全性
  • 追蹤數百個協議的參數變化

這種認知負荷正成為 Web3 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障礙。Wayfinder AI 的誕生,標誌著解決這一難題的範式轉變。不同於傳統工具對「簡化操作界面」的單一追求,該項目從底層重構鏈上交互的邏輯:通過自主 AI 代理與社區共建的路徑網絡,將複雜的區塊鏈環境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動態語義空間。在 Parallel Studios 的鏈遊 Colony 中,這一願景已初現雛形——AI 玩家不僅能自主管理多鏈資產,更能通過持續學習優化生存策略。

這不僅是遊戲機制的創新,更是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重要演進。當 AI 代理獲得安全控制數字錢包、自主執行跨鏈交易的能力時,Web3 的人機協作生態將迎來全新的可能性。

Wayfinder 是什麼?


來源:https://x.com/AIWayfinder

Wayfinder 是由 Parallel 推出的人工智能協議,旨在將 AI 代理的力量帶到鏈上,以支撐 Colony 的遊戲玩法。簡而言之,該系統允許人工智能代理(稱為“Shell”)在區塊鏈環境中導航、執行交易並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交互。 Wayfinder 可用於遊戲和非遊戲環境中的各種不同用例。例如,鏈上游戲可以使用 Wayfinder 來啟動自己的自主人工智能代理或管理稀缺遊戲內資源的發現和分配。該協議可用於創建智能交易或 NFT 鑄造機器人,甚至人工智能客戶服務代理。

作為 Parallel Studios 鏈遊《Colony》的底層基礎設施,Wayfinder 展示了其實際應用潛力AI 玩家可在遊戲中自主管理多鏈資產、制定生存策略。該項目還計劃通過原生代幣構建經濟模型,激勵社區貢獻路徑、參與治理,最終打造一個由 AI 驅動且持續進化的區塊鏈導航系統,為 DeFi、遊戲等場景提供標準化智能協作框架。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項目背景

團隊成員

Wayfinder 的開發商是 Parallel (PARALLEL 是一款科幻主題集換式卡牌遊戲(TCG),利用 NFT 的力量賦予玩家對其卡牌和其他遊戲資產的所有權。這些卡片可用於構建一個紙牌,並在當前正在開發的在線客戶端/移動遊戲中進行遊戲。),其團隊與 Parallel 團隊高度重合:

  • Oscar Mar|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
  • Oscar Mar 畢業於溫哥華媒體藝術學院 ,並曾在育碧工作。
  • Perry Haldenby|聯合創始人兼 CTO
  • Perry Haldenby 畢業於滑鐵盧大學,是 Parallel 聯合創始人兼 CTO,此前是 Amulyte 聯合創始人。

除此之外,核心成員曾共同參與 2021 年聯邦學習開源框架 FATE 的開發,他們為 Wayfinder 的建設提供了核心力量。

融資情況

Wayfinder 由 Parallel 團隊完全控股,Parallel 項目的融資如下:

  • Parallel 總計融資約 8,500 萬美元,當前流通市值為 1.79 億美元。
  • Parallel的投資方包括:Paradigm、Spartan Group、Amber Group、Zee Prime Capital 等。

技術架構

Wayfinder 的技術架構旨在解決三大核心問題:

  • AI 代理的自主協作:讓多個 AI 智能體在無需中心化協調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 跨鏈環境的認知映射:將碎片化的區塊鏈生態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語義網絡。
  • 貢獻價值量化:通過密碼學手段精確追蹤數據、算力、策略的邊際貢獻。

為此,系統採用三層模塊化設計,並引入多個創新協議: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代理層

每個 AI 代理本質上是一個具備決策能力的數字實體。它們被賦予獨立管理的加密錢包,能夠在用戶授權的範圍內執行交易。開發者通過 Python 或 JavaScript 定義代理行為邏輯,例如設定資產配置規則或風險控制參數。

代理運行在隔離的沙盒環境中,確保單個代理的錯誤操作不會影響整個網絡。當代理需要跨鏈操作時,系統會動態調用通信模塊,通過加密通道與其他代理或鏈上合約交互。例如,一個監控以太坊價格波動的代理髮現異常時,可自動觸發跨鏈調倉指令。

協議層

協議層是連接 AI 代理與區塊鏈網絡的中樞。其核心組件是一個將自然語言指令轉化為可執行代碼的編譯器。當用戶輸入“在低風險條件下最大化 ETH 質押收益”時,編譯器首先解析需求,隨後生成包含多個智能合約的操作鏈,最終部署到目標區塊鏈。

為確保多個代理協作的效率,系統採用動態任務分配機制。這類似於交通導航系統實時調整路線規劃:當檢測到某條鏈的交易擁堵時,協議層會自動為後續代理分配替代路徑。貢獻評估系統則跟蹤每個代理的數據輸入、計算消耗與任務完成質量,據此分配收益。

基礎設施層

該層整合了去中心化存儲、計算與驗證資源。存儲網絡採用分級設計:高頻訪問的實時數據存儲在靠近用戶的節點,歷史數據則分佈式存檔於 Filecoin 等低成本網絡。這平衡了訪問速度與存儲開銷。

算力市場支持多種設備接入。家用電腦可處理簡單的數據驗證任務,高性能 GPU 集群負責複雜模型訓練,未來還將兼容量子計算設備。關鍵創新在於任務分片技術——將單個訓練任務拆解為數百個子任務並行處理,使普通設備也能參與 AI 模型優化。

零知識證明技術貫穿整個架構。在數據貢獻環節,參與者可證明自己提供了有效數據,而無需公開原始內容;在交易驗證階段,系統確認代理操作合規性,而不會洩露用戶隱私。

創新協議

Wayfinding 路徑網絡

Wayfinder.ai 的主要創新之一被稱為 “Wayfinding”。這個概念有點像區塊鏈世界的 GPS 導航系統。它是一個由社區開發的不斷擴展的網絡,為人工智能代理提供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導航的一系列指令和路線圖。

  • 智能合約索引: 它將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組織成可導航的路徑。
  • 跨鏈操作: 允許 Shell 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之間自由穿梭。
  • 社區驅動: 鼓勵人們合作開發新的尋路路徑。
  • 獎勵: 開發者創建受歡迎的路徑可獲得獎勵。

簡而言之,有了尋路路徑,Shell 可以更智能、更高效地在區塊鏈中移動,幫助您完成各種任務。


來源:https://x.com/templecrash/status/1879330426206015835

強大的 Shell 功能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根據目前公佈的信息,Wayfinder.ai 的 Shell 有許多強大的功能:

  • 資產管理: 幫助您管理加密貨幣和 NFT。
  • 交易執行: 自動執行代幣交換、跨鏈轉賬等。
  • DeFi 交互: 參與複雜的 DeFi 操作,如流動性供應和收入農業。
  • 市場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提供市場洞察和投資建議。
  • 智能合約部署: 協助開發人員編寫、測試和部署智能合約。

與同類項目對比

從底層基建到應用層創新,Wayfinder vs AIOS vs Myshell 三個分別卡位產業鏈關鍵環節,形成技術互補與場景對衝格局。接下來將從項目定位與優劣勢、技術架構、風險與挑戰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對比:

項目定位與優劣勢對比

技術架構對比

風險與挑戰對比

對歐盟算法法案的具體方案:

  • 技術層面:Wayfinder 可以開發內置式 MICA 法案檢測模塊,確保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釋性。例如,通過將算法的關鍵決策邏輯和參數設置進行記錄和展示,使監管機構能夠清晰地瞭解算法的運行機制和決策過程。同時,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在不洩露敏感信息的前提下,證明算法的合規性。
  • 運營層面:建立專門的合規團隊,負責跟蹤和解讀歐盟算法法案的相關法規,並根據法規要求調整項目運營策略。例如,定期對項目中的算法進行審計和評估,確保其符合歐盟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可解釋性等要求。此外,與歐盟當地的法律專家和監管機構保持密切溝通,及時獲取最新的監管動態和指導,以確保項目的合規運營。

針對跨鏈延遲導致套利失效解決方案:

  • 技術優化:Wayfinder 可以採用 ZKP 預驗證和 FPGA 加速節點等技術手段,提高跨鏈交易的處理速度。例如,通過 ZKP 預驗證,在跨鏈交易發生之前,先對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快速驗證,減少交易在跨鏈過程中的等待時間。同時,利用 FPGA 加速節點,對跨鏈交易中的複雜計算和數據處理進行硬件加速,進一步降低延遲。
  • 動態路徑規劃:利用 AI 代理的智能決策能力,實時監測區塊鏈網絡的狀態和擁堵情況,動態調整跨鏈路徑。例如,當檢測到某條跨鏈路徑出現延遲時,AI 代理可以迅速切換到其他可用的跨鏈路徑,確保交易的及時性和可靠性。此外,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對歷史跨鏈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提前規劃出最優的跨鏈路徑,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延遲風險。
  • 冗餘機制:建立跨鏈交易的冗餘機制,確保在某一跨鏈路徑出現延遲或故障時,交易能夠自動切換到備用路徑。例如,Wayfinder 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之間建立多個跨鏈橋接節點,當主路徑出現延遲時,交易可以自動通過備用節點進行跨鏈操作,從而提高跨鏈交易的穩定性和成功率。

三個項目本質在回答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側面:如何讓 AI 技術在去中心化環境中創造價值。Wayfinder 選擇深挖鏈上經濟的自動化需求,AIOS 押注底層算力市場的重構,Myshell 則試圖降低 AI 應用的創作門檻。現階段尚未形成直接競爭,但隨著技術融合加速,未來可能在「AI 代理服務市場」展開交鋒。對投資者而言,關鍵在於判斷哪個賽道最先達到經濟規模臨界點——是高頻交易的 DeFi 需求?是成本敏感的模型訓練?還是海量的 C 端應用場景?答案或將定義 Web3 + AI 的下一階段敘事。

代幣經濟學

Wayfinder.ai 計劃推出總供應量為 10 億的 PROMPT 代幣。該代幣將成為生態系統的燃料,其主要用途包括:

  • 創建和購買 Shell
  • 支付網絡內的交易
  • 激勵尋路路徑的開發
  • 參與生態系統治理

目前,PROMPT 的初步代幣分配方案已經完成:

  • 50% 分配給社區(包括 40% 分配給生態系統代幣持有者)
  • 25.49% 分配給投資者
  • 16.51% 分配給團隊
  • 6.66% 分配給基金會金庫
  • 1.34% 分配給倡議合作伙伴金庫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展望未來

技術升級路徑

跨鏈性能升級:以 ZKP 預驗證 與 FPGA 加速節點 為核心,Wayfinder 將在 2025 年前實現跨鏈交易延遲壓降至 3 秒內,支撐 500 萬美元級高頻套利。同步開發 AI 風控引擎,通過鏈上歷史數據訓練清算模型,將極端行情下的資產保護精度從 89% 提升至 99.3%。

安全範式的鏈上重構:引入去中心化保險池機制,允許用戶將 0.5-2% 收益投入風險對衝池,抵禦跨鏈橋黑客攻擊等黑天鵝事件。該資金池由 Nexus Mutual 承保,並引入動態保費定價模型(基於 TVL 規模與市場波動率實時調整)。

生態擴張策略

低代碼革命激活開發者生態:計劃上線可視化策略編輯器,用戶通過拖拽模塊即可配置 80% 基礎功能(如多鏈資產再平衡、條件觸發清算)。配套推出 “策略即服務”(SaaS) 模式,頂級開發者可分享協議 2% 年收入(預計 2025 年達 4,000 萬美元)。

全球合規基建的提前卡位:開發內置式 MICA 法案檢測模塊,自動生成符合歐盟監管的交易報告。2025 年將與阿布扎比 GFSA 啟動監管沙盒試點,測試可編程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切割模型,為 DAO 治理與智能合約的監管兼容性樹立標準。

總結

Wayfinder 的終局不止於跨鏈協作工具——它正演化成 DeFi 的自動化協議層。通過綁定 AAVE、Uniswap 等頭部協議的底層接口,未來 95% 的鏈上操作將由 AI 代理自動執行。技術的迭代發展的同時,若在全球主流司法管轄區獲得 “合規自動化代理” 認證。屆時,Wayfinder 將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鏈上世界的自動化樞紐,重新定義資產流動的效率邊界。

المؤلف: Alawn
المترجم: Viper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Pow、Piccolo、Elisa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什麼是 Wayfinder?

中級3/13/2025, 2:18:26 PM
WayFinder 的誕生,標誌著一種新的嘗試。WayFinder 通過自主 AI 代理與社區共建的路徑網絡,實現智能合約的可發現性與跨鏈交互的自動化。其核心價值不僅在於技術創新,更在於為去中心化生態提供了一套自進化的空間認知框架。

前言

過去十年間,多鏈生態的爆炸性增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

  • 用戶需要理解各鏈的 Gas 機制
  • 評估跨橋安全性
  • 追蹤數百個協議的參數變化

這種認知負荷正成為 Web3 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障礙。Wayfinder AI 的誕生,標誌著解決這一難題的範式轉變。不同於傳統工具對「簡化操作界面」的單一追求,該項目從底層重構鏈上交互的邏輯:通過自主 AI 代理與社區共建的路徑網絡,將複雜的區塊鏈環境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動態語義空間。在 Parallel Studios 的鏈遊 Colony 中,這一願景已初現雛形——AI 玩家不僅能自主管理多鏈資產,更能通過持續學習優化生存策略。

這不僅是遊戲機制的創新,更是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重要演進。當 AI 代理獲得安全控制數字錢包、自主執行跨鏈交易的能力時,Web3 的人機協作生態將迎來全新的可能性。

Wayfinder 是什麼?


來源:https://x.com/AIWayfinder

Wayfinder 是由 Parallel 推出的人工智能協議,旨在將 AI 代理的力量帶到鏈上,以支撐 Colony 的遊戲玩法。簡而言之,該系統允許人工智能代理(稱為“Shell”)在區塊鏈環境中導航、執行交易並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交互。 Wayfinder 可用於遊戲和非遊戲環境中的各種不同用例。例如,鏈上游戲可以使用 Wayfinder 來啟動自己的自主人工智能代理或管理稀缺遊戲內資源的發現和分配。該協議可用於創建智能交易或 NFT 鑄造機器人,甚至人工智能客戶服務代理。

作為 Parallel Studios 鏈遊《Colony》的底層基礎設施,Wayfinder 展示了其實際應用潛力AI 玩家可在遊戲中自主管理多鏈資產、制定生存策略。該項目還計劃通過原生代幣構建經濟模型,激勵社區貢獻路徑、參與治理,最終打造一個由 AI 驅動且持續進化的區塊鏈導航系統,為 DeFi、遊戲等場景提供標準化智能協作框架。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項目背景

團隊成員

Wayfinder 的開發商是 Parallel (PARALLEL 是一款科幻主題集換式卡牌遊戲(TCG),利用 NFT 的力量賦予玩家對其卡牌和其他遊戲資產的所有權。這些卡片可用於構建一個紙牌,並在當前正在開發的在線客戶端/移動遊戲中進行遊戲。),其團隊與 Parallel 團隊高度重合:

  • Oscar Mar|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
  • Oscar Mar 畢業於溫哥華媒體藝術學院 ,並曾在育碧工作。
  • Perry Haldenby|聯合創始人兼 CTO
  • Perry Haldenby 畢業於滑鐵盧大學,是 Parallel 聯合創始人兼 CTO,此前是 Amulyte 聯合創始人。

除此之外,核心成員曾共同參與 2021 年聯邦學習開源框架 FATE 的開發,他們為 Wayfinder 的建設提供了核心力量。

融資情況

Wayfinder 由 Parallel 團隊完全控股,Parallel 項目的融資如下:

  • Parallel 總計融資約 8,500 萬美元,當前流通市值為 1.79 億美元。
  • Parallel的投資方包括:Paradigm、Spartan Group、Amber Group、Zee Prime Capital 等。

技術架構

Wayfinder 的技術架構旨在解決三大核心問題:

  • AI 代理的自主協作:讓多個 AI 智能體在無需中心化協調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 跨鏈環境的認知映射:將碎片化的區塊鏈生態轉化為機器可理解的語義網絡。
  • 貢獻價值量化:通過密碼學手段精確追蹤數據、算力、策略的邊際貢獻。

為此,系統採用三層模塊化設計,並引入多個創新協議: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代理層

每個 AI 代理本質上是一個具備決策能力的數字實體。它們被賦予獨立管理的加密錢包,能夠在用戶授權的範圍內執行交易。開發者通過 Python 或 JavaScript 定義代理行為邏輯,例如設定資產配置規則或風險控制參數。

代理運行在隔離的沙盒環境中,確保單個代理的錯誤操作不會影響整個網絡。當代理需要跨鏈操作時,系統會動態調用通信模塊,通過加密通道與其他代理或鏈上合約交互。例如,一個監控以太坊價格波動的代理髮現異常時,可自動觸發跨鏈調倉指令。

協議層

協議層是連接 AI 代理與區塊鏈網絡的中樞。其核心組件是一個將自然語言指令轉化為可執行代碼的編譯器。當用戶輸入“在低風險條件下最大化 ETH 質押收益”時,編譯器首先解析需求,隨後生成包含多個智能合約的操作鏈,最終部署到目標區塊鏈。

為確保多個代理協作的效率,系統採用動態任務分配機制。這類似於交通導航系統實時調整路線規劃:當檢測到某條鏈的交易擁堵時,協議層會自動為後續代理分配替代路徑。貢獻評估系統則跟蹤每個代理的數據輸入、計算消耗與任務完成質量,據此分配收益。

基礎設施層

該層整合了去中心化存儲、計算與驗證資源。存儲網絡採用分級設計:高頻訪問的實時數據存儲在靠近用戶的節點,歷史數據則分佈式存檔於 Filecoin 等低成本網絡。這平衡了訪問速度與存儲開銷。

算力市場支持多種設備接入。家用電腦可處理簡單的數據驗證任務,高性能 GPU 集群負責複雜模型訓練,未來還將兼容量子計算設備。關鍵創新在於任務分片技術——將單個訓練任務拆解為數百個子任務並行處理,使普通設備也能參與 AI 模型優化。

零知識證明技術貫穿整個架構。在數據貢獻環節,參與者可證明自己提供了有效數據,而無需公開原始內容;在交易驗證階段,系統確認代理操作合規性,而不會洩露用戶隱私。

創新協議

Wayfinding 路徑網絡

Wayfinder.ai 的主要創新之一被稱為 “Wayfinding”。這個概念有點像區塊鏈世界的 GPS 導航系統。它是一個由社區開發的不斷擴展的網絡,為人工智能代理提供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導航的一系列指令和路線圖。

  • 智能合約索引: 它將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組織成可導航的路徑。
  • 跨鏈操作: 允許 Shell 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之間自由穿梭。
  • 社區驅動: 鼓勵人們合作開發新的尋路路徑。
  • 獎勵: 開發者創建受歡迎的路徑可獲得獎勵。

簡而言之,有了尋路路徑,Shell 可以更智能、更高效地在區塊鏈中移動,幫助您完成各種任務。


來源:https://x.com/templecrash/status/1879330426206015835

強大的 Shell 功能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根據目前公佈的信息,Wayfinder.ai 的 Shell 有許多強大的功能:

  • 資產管理: 幫助您管理加密貨幣和 NFT。
  • 交易執行: 自動執行代幣交換、跨鏈轉賬等。
  • DeFi 交互: 參與複雜的 DeFi 操作,如流動性供應和收入農業。
  • 市場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提供市場洞察和投資建議。
  • 智能合約部署: 協助開發人員編寫、測試和部署智能合約。

與同類項目對比

從底層基建到應用層創新,Wayfinder vs AIOS vs Myshell 三個分別卡位產業鏈關鍵環節,形成技術互補與場景對衝格局。接下來將從項目定位與優劣勢、技術架構、風險與挑戰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對比:

項目定位與優劣勢對比

技術架構對比

風險與挑戰對比

對歐盟算法法案的具體方案:

  • 技術層面:Wayfinder 可以開發內置式 MICA 法案檢測模塊,確保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釋性。例如,通過將算法的關鍵決策邏輯和參數設置進行記錄和展示,使監管機構能夠清晰地瞭解算法的運行機制和決策過程。同時,利用零知識證明技術,在不洩露敏感信息的前提下,證明算法的合規性。
  • 運營層面:建立專門的合規團隊,負責跟蹤和解讀歐盟算法法案的相關法規,並根據法規要求調整項目運營策略。例如,定期對項目中的算法進行審計和評估,確保其符合歐盟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可解釋性等要求。此外,與歐盟當地的法律專家和監管機構保持密切溝通,及時獲取最新的監管動態和指導,以確保項目的合規運營。

針對跨鏈延遲導致套利失效解決方案:

  • 技術優化:Wayfinder 可以採用 ZKP 預驗證和 FPGA 加速節點等技術手段,提高跨鏈交易的處理速度。例如,通過 ZKP 預驗證,在跨鏈交易發生之前,先對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快速驗證,減少交易在跨鏈過程中的等待時間。同時,利用 FPGA 加速節點,對跨鏈交易中的複雜計算和數據處理進行硬件加速,進一步降低延遲。
  • 動態路徑規劃:利用 AI 代理的智能決策能力,實時監測區塊鏈網絡的狀態和擁堵情況,動態調整跨鏈路徑。例如,當檢測到某條跨鏈路徑出現延遲時,AI 代理可以迅速切換到其他可用的跨鏈路徑,確保交易的及時性和可靠性。此外,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對歷史跨鏈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提前規劃出最優的跨鏈路徑,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延遲風險。
  • 冗餘機制:建立跨鏈交易的冗餘機制,確保在某一跨鏈路徑出現延遲或故障時,交易能夠自動切換到備用路徑。例如,Wayfinder 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之間建立多個跨鏈橋接節點,當主路徑出現延遲時,交易可以自動通過備用節點進行跨鏈操作,從而提高跨鏈交易的穩定性和成功率。

三個項目本質在回答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側面:如何讓 AI 技術在去中心化環境中創造價值。Wayfinder 選擇深挖鏈上經濟的自動化需求,AIOS 押注底層算力市場的重構,Myshell 則試圖降低 AI 應用的創作門檻。現階段尚未形成直接競爭,但隨著技術融合加速,未來可能在「AI 代理服務市場」展開交鋒。對投資者而言,關鍵在於判斷哪個賽道最先達到經濟規模臨界點——是高頻交易的 DeFi 需求?是成本敏感的模型訓練?還是海量的 C 端應用場景?答案或將定義 Web3 + AI 的下一階段敘事。

代幣經濟學

Wayfinder.ai 計劃推出總供應量為 10 億的 PROMPT 代幣。該代幣將成為生態系統的燃料,其主要用途包括:

  • 創建和購買 Shell
  • 支付網絡內的交易
  • 激勵尋路路徑的開發
  • 參與生態系統治理

目前,PROMPT 的初步代幣分配方案已經完成:

  • 50% 分配給社區(包括 40% 分配給生態系統代幣持有者)
  • 25.49% 分配給投資者
  • 16.51% 分配給團隊
  • 6.66% 分配給基金會金庫
  • 1.34% 分配給倡議合作伙伴金庫


來源:https://paper.wayfinder.ai/wayfinder_paper_v1.pdf

展望未來

技術升級路徑

跨鏈性能升級:以 ZKP 預驗證 與 FPGA 加速節點 為核心,Wayfinder 將在 2025 年前實現跨鏈交易延遲壓降至 3 秒內,支撐 500 萬美元級高頻套利。同步開發 AI 風控引擎,通過鏈上歷史數據訓練清算模型,將極端行情下的資產保護精度從 89% 提升至 99.3%。

安全範式的鏈上重構:引入去中心化保險池機制,允許用戶將 0.5-2% 收益投入風險對衝池,抵禦跨鏈橋黑客攻擊等黑天鵝事件。該資金池由 Nexus Mutual 承保,並引入動態保費定價模型(基於 TVL 規模與市場波動率實時調整)。

生態擴張策略

低代碼革命激活開發者生態:計劃上線可視化策略編輯器,用戶通過拖拽模塊即可配置 80% 基礎功能(如多鏈資產再平衡、條件觸發清算)。配套推出 “策略即服務”(SaaS) 模式,頂級開發者可分享協議 2% 年收入(預計 2025 年達 4,000 萬美元)。

全球合規基建的提前卡位:開發內置式 MICA 法案檢測模塊,自動生成符合歐盟監管的交易報告。2025 年將與阿布扎比 GFSA 啟動監管沙盒試點,測試可編程代理人的法律責任切割模型,為 DAO 治理與智能合約的監管兼容性樹立標準。

總結

Wayfinder 的終局不止於跨鏈協作工具——它正演化成 DeFi 的自動化協議層。通過綁定 AAVE、Uniswap 等頭部協議的底層接口,未來 95% 的鏈上操作將由 AI 代理自動執行。技術的迭代發展的同時,若在全球主流司法管轄區獲得 “合規自動化代理” 認證。屆時,Wayfinder 將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鏈上世界的自動化樞紐,重新定義資產流動的效率邊界。

المؤلف: Alawn
المترجم: Viper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Pow、Piccolo、Elisa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ابدأ التداول الآن
اشترك وتداول لتحصل على جوائز ذهبية بقيمة
100 دولار أمريكي
و
5500 دولارًا أمريكيًا
لتجربة الإدارة المالية الذهبية!